36kr 05月30日 12:49
小米辅助驾驶再迎大将,前一汽南京CTO陈光加入|36氪独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小米汽车持续加码辅助驾驶技术,前一汽南京研究院CTO陈光博士已加入小米汽车,担任辅助驾驶感知负责人,直接向叶航军汇报。此前该职位由蔡锐担任,现已调至机器人部门。陈光拥有丰富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研发经验,曾在百度Apollo美国研发中心任职。小米汽车正积极推进“端到端”功能落地,并预研VLA模型。尽管小米在辅助驾驶领域投入巨大,但面临着工程化挑战和安全信任危机,亟需提升技术水平以赢得市场认可。

👨‍💻小米汽车引入前一汽南京研究院CTO陈光,担任辅助驾驶感知负责人,旨在加强其在感知技术方面的实力,陈光在一汽期间负责自动驾驶业务,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小米汽车目前主要发力“端到端”算法与功能,并进行技术预研,包括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等,力求在辅助驾驶技术上实现突破,此前小米已向用户推送了基于规则的城市NOA方案和“端到端”方案。

⚠️小米汽车在快速发展辅助驾驶技术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信任危机,此前发生的小米SU7辅助驾驶事故引发了广泛关注,对小米的品牌声誉造成了影响。

💰小米汽车通过全系标配高端辅助驾驶硬件,如英伟达Thor车载芯片和各类传感器,来提升用户对其辅助驾驶系统安全性的信心,并试图在技术上实现“超车”。

文 | 李安琪

编辑 | 李勤

36氪汽车从多个渠道获悉,前一汽南京研究院CTO陈光已经入职小米汽车,出任辅助驾驶感知负责人,向小米辅助驾驶负责人叶航军汇报。小米此前的辅助驾驶感知负责人蔡锐,已经转到了机器人相关部门。

加入小米汽车前,陈光是一汽南京研究院CTO,负责自动驾驶业务整体技术研发和构架设计,带领团队开发了一汽红旗第三代L4级全无人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一汽南京研究院是一汽集团旗下子公司,但近期传出了团队解散的传闻。

陈光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电子计算机系,拥有多年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研发经验,在人工智能顶级会议CVPR等发表过多篇论文。陈光还曾在百度Apollo美国研发中心就职多年,曾担任感知系统技术负责人。

据36氪汽车了解,目前小米汽车辅助驾驶团队分为“端到端”算法与功能、技术预研两个大组。加入小米后,陈光的主要任务是,持续推进“端到端”功能落地。

跟基于规则的传统方案不同,“端到端”方案将感知、预测、规划控制等模块整合为统一的深度学习模型。因此车企的“端到端”组织架构中,通常设置了感知、规控两个模型团队。

今年2月份,小米正式向用户全量推送了“端到端”全场景辅助驾驶功能。这是小米基于 300 万Clips(视频片段素材)训练出来的版本,小米称后续还将推出基于1000万Clips的版本,持续进化。

技术预研方面,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小米也在预研当下火热的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等,由此前小米雷军亲自从英国自动驾驶公司Wayve招募的原主任科学家陈龙负责,“小米VLA的研发启动比较早,现在进度可能跟理想的差不多。”

作为2024年才正式发布首款车的造车新势力,小米本身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才能赶上辅助驾驶行业平均水平。

小米也在不断吸纳高端技术人才。无论是去年加入的前图森CTO王乃岩,还是雷军亲自挖来的Wayve原主任科学家陈龙,以及最新加入的陈光,小米辅助驾驶高端人才密度已然不低。

此前据36氪汽车了解,小米辅助驾驶团队规模已经达到1200人。

然而,辅助驾驶量产的工程化挑战与经验积累过程,很难被压缩。

从2023年至今,理想数次切换路线,部门组织架构多次调整,先后押注“端到端”、VLA(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部门,才迎来如今的阶段性成果。

正如理想汽车CEO李想所言,企业没有办法直接吃第十个包子。“如果规则算法都做不好,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端到端;如果端到端没有做到非常极致的水平,连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怎么训练都不知道。”

小米的辅助驾驶也正经历着类似的路线切换。

2024年6月,在造车3年后,小米向用户陆续推送了基于规则的城市NOA方案。但正如辅助驾驶技术路线的演变,基于规则的方案很难应对复杂的城市道路,能力天花板有限,行业由此转到了特斯拉FSD引领的“端到端”方案。

小米也于去年9月正式成立了“端到端”部门,经过半年研发,今年2月小米“端到端”方案正式推送给用户。不过从用户的实际体验来看,小米辅助驾驶水平距离行业第一梯队还有差距。

有知情人士表示,小米内部正在加紧开发下一代辅助驾驶方案VLA,“可能在年内推出”。

换句话说,小米汽车试图用更短的时间,来达到类似理想汽车的“超车”效果。

但小米辅助驾驶,当下正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今年3月底,一辆开启入门级辅助驾驶的小米SU7,在安徽铜陵高速道路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车上三人去世,由此引发舆论轩然大波。

小米陷入了严重的辅助驾驶安全信任危机,雷军称这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小米辅助驾驶与小米,都需要一场翻身仗。

而小米第二款车YU7承接了这一重任。在5月22日的新车亮相发布会上,雷军试图用辅助驾驶硬件全系标配,来打消用户的安全疑虑。

在该款车型上,小米全系标配了制程4nm、拥有700TOPS算力的英伟达Thor车载芯片,以及1个激光雷达、1个4D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以及12颗超声波雷达。

但在迎来多名大将、新车配置拉满后,小米辅助驾驶能否真正“超车”,还需要一份强有力的证明。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米汽车 辅助驾驶 陈光 端到端 VLA模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