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5月29日 12:01
[流言板]上海一独居老人伙同租客,把4套动迁房卖了16次骗取近千万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上海宝山区检察院近日公诉了一起涉及“一房多卖”的合同诈骗案。六旬老人须某,因沉迷享乐,在朋友傅某的唆使下,将名下四套动迁安置房“一房多卖”,骗取购房款900余万元。傅某和中介毛某也参与其中,分别涉案700余万元和300余万元。须某挥霍钱财,无力退款,最终被受害者报警。检察院认定须某、傅某、毛某构成合同诈骗罪,提起公诉。此案警示人们要警惕高风险投资,切勿贪图不义之财。

🏠 须某,一位独居老人,因沉迷KTV,在朋友傅某的建议下,开始出售名下动迁安置房。由于房价低于市场价,吸引了众多买家。

💰 在中介毛某的操作下,须某将同一套房产卖给多位买家,进行“一房多卖”的欺诈行为。短短时间内,须某骗取了大量首付款,并用于挥霍。

💔 须某不仅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继续将其他房产出售给更多买家。受害者发现被骗后报警,案件最终败露。

⚖️ 经过调查,须某、傅某、毛某涉嫌合同诈骗罪,骗取购房款共计900余万元。检察院提起公诉,追究其法律责任。

虎扑05月28日讯 记者从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获悉,该院近日对一起涉及“一房多卖”的合同诈骗案提起公诉。

须某是个年过六旬的独居老人,多年前离婚后和前妻、儿女就几乎没有了往来,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因此在KTV里认识了很多“朋友”。2015年,须某将名下房子租给了唱歌时认识的傅某居住。2018年,须某被分配到了4套动迁安置房。

“把房子卖掉,钱先用起来。”在傅某的建议下,须某将房屋挂牌出售。因为这4套动迁安置房都属于期房,还未完成建设,所以须某的定价远低于市场价,靠这一点吸引了不少买家。

在中介毛某的操作下,第一套房很快卖出,却卖给了4位买家。在购房合同上,傅某作为担保人签了字。短短一个月,须某就收到了总计100余万元首付款。之后,须某又是在太仓买了一套养老用房,又是频繁出入娱乐场所,还跟着傅某买起了彩票和古玩。

退休生活越来越“丰富”,让须某忘记了自己“一房多卖”迟早会被发现。果然,约定的交房时间还没到,其中一位买家郭先生就发现,自己买的房子已经有人入住。此时卖房的钱被须某挥霍得差不多了,无力退钱。郭先生向法院起诉了须某和傅某并胜诉。

法院判决后,须某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为了还钱铤而走险,在傅某和毛某的介绍下,又将其他三套房也分别卖给多个买家,本案的报案人刘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刘女士就与须某签订了购房合同,虽然知道短期内无法交房,但直到2024年4月仍没能住进房屋,她还是起了疑心。多次质问须某后,刘女士得知这套房还被须某卖给了他人,对方现在要求须某还款,正在法院打官司。

为了能早日过户,刘女士还为须某请了律师,两人在须某家里整理相关材料时,意外发现另外5份购房合同,内容一模一样,都是将这套动迁房卖给不同买家。须某见事情败露便承认了一切,之后又当着刘女士的面写了一份字据,答应今后每个月归还20万元。

可是,当刘女士找须某要钱时,须某不仅在家里又哭又闹,还趴在窗台上作出一副要跳楼的模样。刘女士忍无可忍,选择报案。

经过调查,2017年至2023年间,须某伙同傅某,以出售名下4套动迁安置房为由,通过“一房多卖”的方式先后与10余名被害人签订多份购房协议,共计出售16次,骗取被害人购房款共计900余万元,其中傅某涉案金额700余万元。中介毛某在明知“一房多卖”的情况下,仍然介绍多名被害人与须某签订购房协议,骗取被害人300余万元。至案发,上述房屋均未过户给被害人。

宝山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须某、傅某、毛某结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合同诈骗罪对他们提起公诉。

来源:搜狐体育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一房多卖 合同诈骗 房产纠纷 法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