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全日制专升本机构当老师。
那三年里,送走了好几批学生,有顺利上岸的,也有折戟的。
其他老师很少会给学生留自己的个人联系方式,上完课就走。
我却在第一天就告知学生可以联系我,有什么困惑或者问题,就可以和我沟通。
这其实不是一个特别明智的决定,十几岁二十出头的小孩儿,又在备考的敏感时期,面对考试的压力,内心的孤独和迷惘可想而知,尤其是考前的那种焦虑。
于是那几年里,我一直在扮演着一个陪考的角色。
在他们想要放弃的时候推一把,在孤独的时候陪说说话,在懈怠的时候骂一骂。
对他们而言,我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朋友”,很多人上岸后甚至读研后,我们就不再联络。
缘分止步于此,在合适的时候退场。
我也以为几乎就结束了。
但是,就在不久前。
校长问我:“你想不想一起参与进来,把你以前在媒体的资源再整合整合,做市场的板块?不耽误你目前的业务,只是作为一个试探的方向。”
我在当天晚上给以前的下属打电话,问他想不想一起干。
他说,想!
你看,人的职业生涯是很漫长的,我们可以从事很多行业,做很多尝试。
我把葡萄酒当作一个服务行业在做,教育其实一样,本质上是互通的。
当我还在为工作室的撤场而郁郁寡欢的时候,却发现其实每一天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
让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