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投什么 前天 00:17
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的共同点:轻IP与情绪价值的上下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探讨了泡泡玛特这家公司的成功之道,分析了其“轻IP”策略、如何通过审美构建情绪价值、以及在悦己经济中的定位。文章指出泡泡玛特通过轻IP策略更容易走向大众化,并强调了审美在提升情绪价值中的关键作用。文章还对比了老铺黄金,阐述了不同产品在情绪价值构建上的差异。

💖 **轻IP策略易于大众化**: 泡泡玛特的IP以形象设计为主,内容简单易懂,易于传播,更易于在快节奏、碎片化的现代生活中获得成功。这种“轻IP”模式使其更容易出海,并与本土文化融合,从而赢得更广泛的市场。

🎨 **审美是情绪价值的核心**: 泡泡玛特通过设计师对审美的把控,确保了其IP符合大众审美,从而构建了重要的情绪价值基础。这种审美一致性不仅提升了情绪价值的上限,也托底了其下限,即使消费者对产品失去兴趣,仍有二手交易的可能。

💎 **情绪价值的上下限**: 文章强调情绪价值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来源。泡泡玛特通过审美来提升情绪价值,而老铺黄金则通过黄金的保值性来托底情绪价值。这种对情绪价值上下限的把握,是企业产品力的重要体现。

📈 **悦己经济的本质**: 悦己经济的核心在于消费和娱乐产品的情绪价值。文章指出,随着行业竞争加剧,用户对喜悦的阈值变高,对产品的失望概率也随之增加。因此,企业需要更精准地把握用户心理,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原创 AI投什么 2025-05-23 19:00 北京

探讨一下IP的轻重和情绪价值的边界

(题图由作者拍摄于家中)

泡泡玛特是一家集许多标签化的特征于一身的公司,这些标签综合起来构造了它的独特性,不同视角的分析者,对不同标签在泡泡玛特成功路上扮演的权重,会有见仁见智的看法,但到目前为止,泡泡玛特仍不可复制。在它之前有同样是“玩具+IP+渠道”的奥飞,眼下却过得一般,而后来跟风泡泡玛特的大批“IP+盲盒+机器”的创业公司更是遍地扑街。至于被很多人视为“下一个泡泡玛特”的卡游,在一些关键点上与泡泡玛特有本质上的区别,卡游是一个实体化的卡牌游戏公司(从名字上都很明显了),泡泡玛特并不是。关于卡游,我后续有可能写一篇专门的文章,在此先不多花笔墨。

反而是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同样带有“出圈”标签的老铺黄金,可以看到与泡泡玛特共通的几项特质。这虽然也是事后诸葛亮,但就我刷到过的相关文章来看,本文的观点还算是比较偏非共识。

此外,我将在文末附上一篇文章的链接,该文章是朋友从我2022年的播客中整理过来的,而本文中的主要观点“轻IP”“大众化”等等,在当时就已经提出来了,那时候是泡泡玛特跌的最惨的股价低点。注意,我不炒股,提及该文章只是表达,我对该领域的关注是长期且观点稳定的,并非临时起意。

IP:跨过出圈的门槛

泡泡玛特2024年报的董事长致辞,几乎全篇都在谈IP,那为什么会说它是一家“轻IP”的公司呢?IP轻与重的概念,并不在于有多少产品是有IP的——对于泡泡玛特来说是全部——也不在于该IP产品卖了多大规模,而在于支撑这个IP的内容有多复杂。

我们比较早的IP观念来自于迪士尼和集英社这类剧情类内容供应商的塑造,并习惯于IP角色背后有复杂的、很多时候是长篇的故事情节做支撑。这类重IP能够长久深入人心甚至历经几代人而不衰,因此成为很多内容创作者的理想,在前些年的“IP生态”“IP联动”热潮中,主流参与者是重IP内容的典型代表:影视剧、动漫、小说、游戏。

潮玩和手办作为重IP内容的衍生变现,也主要是延续类似的商业逻辑:消费者因为看过影视或动漫而对角色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愿意为之付出高昂的情绪溢价。

但重IP的限制也很明显,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没有足够时间体验大量重度复杂内容,新内容出圈越来越难,所谓国民级IP基本都是数十年前甚至数百年前的作品。

随着IP边界的不断拓展,个人IP、品牌IP等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很多IP背后的内容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简约和碎片化,而效果其实并不差。

这些IP不一定能成为代代传承的文化符号,但适应快节奏、碎片化的当代生活,其带货能力不弱甚至更强。其实我们早就体验过轻IP的威力,脑白金让我们知道几句文案就能树立一个品牌IP。而类似泡泡玛特这种纯靠形象设计建立的IP,也不乏能够数十年长青的经典案例,比如Hello Kitty

IP由内容支撑,形象设计则是最轻的内容形式之一,一个消费者到泡泡玛特商店里转一圈,就已经阅览了它的全部内容,因此MollyLabubu等等都是轻IP。消耗时间少、理解快、免费(指内容获取层面)、触达方便、少有小圈子鄙视链,这一切特性都让轻IP更易走向大众化。同时,轻IP在出海时更容易做到本地化,从形象设计上贴近当地文化和引发共鸣,远比制作剧情类内容简单。

虽然泡泡玛特的产品可以归类为潮玩或手办,但消费者不再必然跟二次元、游戏、娃妈等身份标签挂钩,喜恶更单纯,来去更自由,消费决策更简易。重IP产品所引以为傲的“圈层文化”,恰恰是泡泡玛特这样的轻IP公司要避免的,这并不是说轻IP优于重IP,而是两者所想要聚拢的用户群体不同,只要逻辑对了都可以奏效。

做重IP,那从团队搭建、内容制作、运营策略乃至资本耐心都必须符合做复杂且优秀剧情内容的规律,黑神话和哪吒都如此,即使他们讨巧地使用了已有的国民级角色IP,也仍然把重度内容做到了极致。反之,轻IP从设计审美、定价、用户触达和出新品的速度上,都要符合大众化的需求,才有机会拿泡泡玛特做对标去画饼。

成功的IP未必都有完美的逻辑,这里面也有偶然因素,但不成功的IP,你一定能找到逻辑拧巴的地方。

当然,就如很多公司一样,把A路径做到极致之后总觉得B路径我上我也行,据说泡泡玛特要推Labubu的动画……强烈建议他们找一个新IP去折腾,而不要在已建立消费者认知的IP上画蛇添足,把用户强行区分成“看过动画的”和“没看过动画的”两类,这对一个走大众路线、快速迭代和铺货的产品毫无意义,反而会与其已经构建好的价值观体系相矛盾。

这就像老铺黄金不会在乎顾客会不会去看官网上那一套“搂胎”、“锤揲”的步骤,其不停重复的“古法手工金器”这六字文案才是它的IP,背后真正的工艺流程并不是。尽管老铺黄金的文化IP和泡泡玛特的形象IP不完全一样,但在“轻”这一点上是类似的:易理解,省时间。

究其根本,老铺黄金是一家消费企业而非文化公司,如果像非遗一样拍个一小时纪录片再找老艺人讲个故事,反而限制了向更广泛的人群传播。

不过,轻IP仅仅保证了传播的快捷和易出圈,并不必然能建立品牌口碑,轻IP在降低了消费门槛的同时,也让所在赛道的竞争门槛变低了。因此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挑战很大的竞争力:情绪价值

悦己经济:提高情绪价值的上下限

情绪价值早已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但比较常见的是强调其如何重要以及从各种成功案例向之归因,而少见系统性的分析:情绪的感受由何而起、什么特性的人群需要什么样的情绪价值、成功的情绪引导如何起效而错误的情绪是否会导致产品失败?

分析情绪价值的难点,在于很多分析者对他人的情绪无法共情,不能共情导致不理解用户为何消费,最后只能去自己能理解的舒适区寻找逻辑。

很多文章专注于讨论“盲盒的赌博性质”、“社交价值”、“稀缺性价值”,以上解释的本质,都是在用投资回报率的逻辑理解一个潮玩产品的消费,是在假定每个用户都是黄牛党和网红。

我买一个玩具,难道不能是单纯因为喜欢吗?“喜爱”难道不是比开盲盒、炫耀和盼升值更普遍更大众化的情绪?有人为钓鱼消费,也要从鱼获的市场价和他发朋友圈的数量去算他的情绪价值?有人为游戏消费,他一定是为了去二手市场卖账号才买的皮肤?

还没有扭蛋机、闲鱼和自媒体的时代里,人们就不买玩具?

泡泡玛特这类玩具,原本的存在意义是愉悦感官(视觉和触觉)和情感投射(陪伴和拟人化),这是“喜爱”情绪的来源。前者对触发冲动消费更有效,后者则是消费之后才能产生的结果。

再直白一点,泡泡玛特的短期情绪价值,主要源于设计和材质组成的审美体系,颜值即正义,对“可爱/萌”的追求是一种普世情感。设计师对审美的把控和泡泡玛特对设计师的筛选,共同保证了其IP在符合大众审美和激发大众情感上的长期一致性。

IP审美是泡泡玛特最重要的情绪价值基础,第一,它确保了潜在消费者的基数远大于小众另类的潮玩品类。第二,它抬高了情绪价值的上限,把“市场上的价值”变成了“在我眼里的价值”,后者没有天花板。第三,它也是所谓社交价值成立的前提条件,你能想象公主和明星把一个别人都觉得丑的东西天天发社媒?如果泡泡玛特跟奢侈品摆一起不协调,也就没有互动的可能(不要被丑萌这个词带偏了,Labubu的重点是萌,它并不真的丑。丑萌是“看似丑,其实萌”,而不是“因为丑,所以萌”)。

在拉高上限的同时,审美也保证了泡泡玛特产品的情绪价值下限,即:如果你没抽到最喜欢的款式,或者你有一天对原来喜欢的失去兴趣了,那你会剩下什么?

作为对比,没中奖的双色球是一张废纸,低等级的卡牌没有二手交易的可能性,其情绪价值的下限都是零(甚至也可以认为是负数),这种共同特性是卡牌更接近彩票的理由之一。

MollyLabubu这样的盲盒产品,即使你没得到最喜欢的款式,也可能觉得反正不难看,可以留着,即使你不想留着,也可能其他人会喜欢,所以能够产生二手交换或交易。撑起泡泡玛特二手市场的基本盘是“大家各有喜欢的款式”,光靠那点隐藏款的流动性是远远不够的。

审美的一致性保证了每一款都可能被喜欢,同时规则上不会让你抽到空气,从而部分抵消了消费者的失望情绪,托底情绪价值的下限。

下限有托底,上限没天花板,这样的情绪价值,是不是更容易产生冲动消费和营造品牌正面口碑呢?

不要以为激发消费者的情绪很简单,这不仅仅是让ta喜欢,而是要在一大批竞争对手中“更喜欢”、“最喜欢”。能否共情用户心理,激发用户的喜悦,减少用户的失落,是衡量企业产品力或内容创作力的重要标准,也是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从IP打造、店面设计、社媒营销到现在它向奢侈品调性的靠拢,都是以审美为基础的延伸。尤其对于以原创为主的轻IP来说,外观几乎就是品质标准,比剧本对于重度内容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反过来说,是否具备内部生产大众审美的能力,是原创IP公司和授权IP公司之间的鸿沟

当然,不同的产品品类有不同的情绪价值,并不是所有情绪的触发都像“审美”一样难以捉摸。拿老铺黄金而言,它的情绪价值下限更好理解且可以被量化:就算有一天买家对它的款式不再喜欢,对“古法手工”祛魅,它至少还能保留按克计重的黄金价值。

虽然所有黄金饰品企业在这一点上没有区别,但老铺黄金的比较对象根本不是周大福和菜百。

从老铺黄金开店的选址就知道,它是让消费者在潜意识里去跟极高品牌溢价的奢侈品对比的。尽管奢侈品也自有其二手交易价值,但仍很受需求波动的不确定性影响,尤其是在一个经济下行的周期里,需求会急剧萎缩。在托底情绪价值下限这点上,黄金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老铺黄金用短时间打造品牌身份的捷径之一。

至于跟周大福这一类竞品,老铺黄金比的就是上限了。文化、设计、营销乃至高端购物场所带来的满足感、优越感和身份标签认同感,对于有足够购买力的人群,老铺黄金给予的是一套综合的“情绪价值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工匠的劳动力附加值。

简单地说,跟黄金饰品比逼格,跟奢侈品比性价比,很难绝对化的判定这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大概后者是更大比例),但可以说,老铺黄金也找到了一个上限很高,下限不低的情绪价值空间。

消费和娱乐产品的情绪价值,构成了“悦己经济”的核心。悦己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往自己身上花钱,行业越卷,用户感到喜悦的阈值越高,环境越差,用户对产品失望的概率越大。一步走错,悦己就有可能变成虐己,各种翻车事件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结语

首先,这里是本文开头所说的,整理自2022年播客的那篇文章:《被曲解的泡泡玛特》

时过境迁,当初的认知现在看未必都对,我也不可能想到其股价会涨到现在这个程度,但温故而知新,如果是能坚持看到此处的读者老师,相信也不会以对错评判。

其次,任何一家如此成功的公司,都不可能用短短几言分析清楚。哪怕仅仅是我从极其表面的现象中做的主观思考,都只能挑选其中两三重点。所以本文和公众号里所有的前文一样,都不求全面,而是只找少数突出的尖角以做启发而已。大量未及覆盖的、可延伸的看法乃至文中提出但未回答的问题,可能在之后的其他文章中涉及,欢迎持续关注。

最后,请用点赞、转发和关注向作者反馈正向情绪价值,不胜感激。


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请“点赞、在看、分享”

作者微信:jasonjjli,请备注身份添加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泡泡玛特 轻IP 情绪价值 悦己经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