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00:03 广东
5月22日Bloomberg信息,OpenAI 将以近 65 亿美元的股票交易收购由Apple前高管Jony Ive共同创立的 AI 硬件初创公司io,进军硬件领域。这也是OpenAI最大的一笔收购,之前OpenAI收购过Global Illumination(迭代UI)、Rockset(向量检索)、Multi(在线协同)、拟收购Windsurf(对标Cursor),以及本次收购。
OpenAI计划推出1亿台人工智能“伴侣”设备,产品可放在口袋或书桌上,感知用户的环境和生活,有望成为桌上的核心设备,目标在26年年底前推出首款设备。
Open AI作为大模型的龙头厂商,积极入局AI硬件赛道,证明AI硬件作为大模型载体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大模型后续落地阶段,无论是传统的耳机、玩具、眼镜等产品,还是 “伴侣” 设备等新硬件,均具备重估值的潜力,重视后续AI硬件产品的事件催化作用。
此外,昨天谷歌召开I/O全球开发者大会,并亮相AR眼镜——Project Aura。
步入Q2末期,AI终端催化事件接踵而至:
- 5月催化: 雷鸟X3 Pro将于5.27日发布
- 6月催化:字节原动力大会、小米AI眼镜发布、Rokid Glasses上市等
- 9月催化:Meta、魅族等品牌新款AI/AR眼镜发布
- 25H2催化: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三星等厂商推出AI/AR眼镜
- 此外,厂商也在为AI/AR眼镜定制全景导航、眼镜支付等新功能,丰富智能眼镜应用生态
- Open AI、字节等国内外大模型头部厂商也在近期动作频频,头部厂商对AI硬件的定义和产品推出节奏有望成为市场的风向标。
1、结合昨天Google携手三星和Xreal再次开启头显和智能眼镜赛道,我们认为,对于海外头部大模型厂商,软硬件入口同时抢夺的时刻来了。
2、基础模型-->推理模型-->Agent-->硬件-->?
3、Google在昨天美债收益率新高、科技股下跌的背景下,涨势强劲,说明市场对Google I/O的认可。
4、另外Google本次发布的Gemini Diffusion也值得关注,应该是主流模型厂商首次在主流模型上尝试Diffusion做文本生成。看效果最直接的就是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模型的范式又有新的变化,需要持续关注。
关于Jony Ive与OpenAI合作的新型态AI硬件:
- 预计将在2027年量产。
- 将在非中国组装与出货,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目前预计在越南组装。
- 目前样品的外观体积略大于AI Pin,外观设计犹如iPod Shuffle般小巧精致。上述设计与规格在量产前可能还会有变化。
- 其中一个使用方式是将此装置挂在脖子上。
- 将配备相机与麦克风,可侦测外接环境,不具备显示功能。
- 预计需与手机跟PC连结,并利用手机与PC的运算与显示功能。
我认为OpenAI选择在此时官方公布与Jony Ive的合作,其中一个目的可能是想转移市场对刚结束的Google I/O之注意力。Google I/O演说中强调的Google生态与AI整合之优势,是OpenAI现阶段无法抗衡的,故OpenAI用不同的主题分散市场注意力。
关于Google I/O大会,感叹量大管饱的同时,还有一点暂时的想法:
- 字节去年对于chatbot不是AI终极形态的反思是合理的,但看到问题和给出解法是两码事,目前来看,全栈式的服务体系是一个最优解,也就是瑞士军刀化,单独产品(场景)的含金量在下降;
- OpenAI看到了这一点,所以Sam才一直强调ChatGPT的终身记忆,这有点类似当年的「网络效应」,不同的是,无法被迁移拿走的不再是关系链,而是AI对你的熟悉度;
- 但是面对已经醒悟过来并全面反扑的Google,难度还是太大了,从这次「照例」拿来狙击Google的只有一个Codex就能看出,是真的弹尽粮绝了,压力都给到了GPT-5;
- Google直接在经济价值最高的本土市场全量上了AI Mode,把搜索按钮都让了出来,对自己商业模式的大动脉开刀,实在是太狠了,全世界都会盯着它未来4个Q的财报,如果真能跑通,所有平台都要大变;
- 就市场教育而言,羸弱的SaaS生态还在拖后腿,很难想象国产AI厂商能端出200美金/月的产品,打掉成本但又守不住价格的做法,用大家更熟悉的概念来定义,就是「卷」;
- 可能真的不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本身就是商业模式」的逻辑,可能真的不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本身就是商业模式」的逻辑,可能真的不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本身就是商业模式」的逻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可灵2.0的跑分和用量还是领先的,但Veo 3会让快手腹背难安,今年是视频生成的大年,排在前面的那几张板凳是永远坐不热的;
- 从时间表来看,DeepSeek-R2实际上已经跳票了,阿里通义的牌差不多打完了,字节Seed被期待能憋个大招出来,基础模型还有多少可被突破的断层,真实性越来越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