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5月22日 11:44
稳定币是稳定美债,还是加速美元逃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美国推出天才法案,试图通过发展美元稳定币来缓解高达36.8万亿美元的美债问题。该法案旨在通过严格监管,将稳定币规模扩张至2万亿美元,以支持美国国债。然而,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将私人部门的数字美元需求转化为美债购买力,类似于债务转移。同时,该法案限制科技巨头发行稳定币,并可能加速其他国家去美元化进程。尽管稳定币可能暂时缓解美债危机,但真正的出路在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和多元货币体系的发展。

🏦天才法案旨在通过发行受监管的美元稳定币,将加密货币市场的资金引入美国国债市场,从而缓解美债压力。法案包括1:1足额资产储备、高频信息披露、联邦监管和托管等严格要求。

⚖️法案暴露出美国既想利用区块链技术又害怕失去货币主权的矛盾,尤其体现在对科技公司发行稳定币的限制上。这种矛盾反映了美元体系的结构性困境,以及对数字货币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担忧。

📉法案可能加速其他国家去美元化进程,并可能使稳定币与美债风险深度绑定。此外,FinCEN被赋予监管DeFi的权力,表明美国试图建立数字时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以延续美元霸权。

当华盛顿的政治精英们为36.8万亿美元的美债焦头烂额时,议会通过的天才法案(GENIUS Act, 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引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的国家创新)抛出了一个看似优雅的方案——通过美元稳定币扩张至2万亿美元规模,来"缓解美国需求问题"。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场景:豪宅里觥筹交错的人们,试图用香槟的泡沫掩盖地基的裂痕。但这场金融创新,真能缝合美债危机的伤口吗?

稳定币,稳定吗

天才法案的9项核心条款,每一条都试图在创新与监管间走钢丝——限制科技巨头、限制稳定币的收益功能,要求其仅作为支付工具等等。

其关键点包括:

1. 强制 1:1 足额资产:范围包括现金、银行活期存款、短期限的美国国债,且严禁挪用及再质押。

2. 高频次的信息披露:每月至少发布一次储备报告,引入外部审计。

3. 发放牌照并接受联邦监管:一旦发行人的稳定币流通市值 > 100 亿美元,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转入联邦监管体系,采用银行业级别监管。

4. 引入托管:稳定币及其储备资产的托管人必须是受监管的合格金融机构。

5. 明确为支付工具,不生息:法案将稳定币明确定义为一种新型支付媒介,主要受银行监管体系约束,而不受证券或商品监管体系掣肘。

6. 招安现存稳定币:法案生效后最长 18 个月的缓冲期,意在敦促现存稳定币(如 USDT、USDC 等)的发行方尽快获取牌照或纳入合规。

法案设想的2万亿美元规模,看似能在2025年筑起一道"数字护城河":全年美债利息(1.3万亿美元)将消耗稳定币年增量(2万亿美元)的65%。

而这也让人想起经济学家明斯基的警告:"金融创新常常是转移危机而非解决危机。"法案要求稳定币必须100%锚定美元现金或短期国债,实际上是将私人部门的数字美元需求转化为美债购买力——相当于让加密货币玩家间接为财政部输血。这种"借力打力"的设计固然巧妙,但本质上仍是债务的乾坤大挪移。

货币的不可能三角

法案第7条"破产保护机制"与第9条"官员参与限制",暴露出政策制定者的焦虑:他们既想收割区块链技术的流动性红利,又惧怕失去货币主权控制权。这种矛盾在限制Meta等科技公司发行稳定币的条款中尤为明显。Meta等后续对于稳定币的探索也将成为一大变量。

这种拧巴的逻辑,折射出美元体系的结构性困境。当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膨胀至7.4万亿美元,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日渐失效,稳定币确实可能提供新的流动性释放渠道。但问题在于,2万亿美元的数字美元洪流,究竟会灌溉实体经济,还是继续在虚拟经济中空转?当前,USDT占稳定币总交易量的82.7%,其中52%集中在头部交易所Binance等。也就是说,现实是交易量还集中在加密货币交易所,流入实体经济是很难的。

新解法 or 新问题

天才法案中,值得我们关注的第3条"外国发行者政策"和第5条"禁止收益型稳定币"。前者可能迫使中国等美债持有大国加速去美元化进程,毕竟谁会愿意在美国监管下为美元霸权添砖加瓦?后者则掐灭了稳定币作为"数字国债"的可能性,使其沦为纯粹的支付工具。

数据显示,2025年2月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已跌至57.4%,这一趋势与美债风险及去美元化政策相关。而法案要求锚定短期国债,短期国债抵押可能加剧稳定币对美债利率波动的敏感性,将稳定币与美债风险深度绑定。一旦美债收益率再度飙升,这些7x24小时交易的数字美元可能瞬间从避风港变成风暴眼。

回归本质看美债

深究天才法案的底层逻辑,会发现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现实:它试图将美元霸权从物理世界延伸至数字空间。当第8条赋予FinCEN(金融犯罪执法局)监管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权力时,华盛顿的意图已经摆上桌面——他们要的不是技术创新,而是数字时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

20世纪70年代,美国用石油美元重塑全球货币体系;如今想用数字美元延续霸权,面对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战场:数字人民币通过CIPS系统加速国际化,2024年跨境支付规模达175.49万亿元,覆盖186个国家和地区,欧盟数字欧元进入立法程序,更别说134个国家正在研发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

在这个新世界里,美元稳定币扩张与多极化数字货币格局并存,2万亿美元稳定币可能不过是旧帝国最后的电子烟花。

美元稳定币或许能为美债危机争取时间,但是不是解药呢?

真正的出路,或许藏在苏州工业园区24小时运转的智能工厂里,藏在德国光伏电站的硅晶板上,藏在非洲移动支付跃动的代码中。

当实物财富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当多元货币体系瓦解单极霸权,也许,债务危机的解决不在电子显示屏一晃而过 的虚拟 数字里,而在人类创造真实价值的汗水中。

而美元法币的稳定币化,只是继续让川普的发币收益,再上一个台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浪潮研究所”,作者:东方衍叙,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稳定币 美债危机 美元霸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