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这条新闻的时候,只要仔细点你就会发现,《新京报》在报道这条新闻的时候,是直接点名了一些大佬的。
仔细数了一下,我发现新京报在这篇报道中,至少得罪了5位大佬。
《新京报》得罪的第一位大佬,就是中储粮和汇福粮油。
这两位大佬,可以说是行业里的大哥级的大佬了,而他们旗下的著名食用油品牌,我就不说了,反正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一些食用油广告,很有可能就是他们旗下的。
《新京报》得罪的第二位大佬,就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及其相关企业。
新京报记者直接指出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而这个基地,是一个被确定为国家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千万千瓦级煤电基地、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拥有我国最大的煤制油项目……而新京报记者则直接点名了这个基地,还在报道中说了违规行为就发生在这里,不得不说,新京报是真的勇。
《新京报》得罪的第三位大佬,是一些食用油生产企业。
新京报还在报道中爆出了一些食用油生产企业,对油罐车长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接受未清洗的罐车装载食用油,这就间接助长了罐车“混用又不清洗”的现象,增加了食用油被污染的风险。
《新京报》得罪的第四位大佬,是一些罐车运输行业。
新京报还曝光了罐车司机在运输过程中,为了节省几百块的开支,不清洗罐体,直接用来运输不同种类的液体,而且还把跟一些货车司机的影像和对话曝光了出来——众所周知,货车司机这个群体,是很团结的,新京报得罪他们,后果到底会如何呢?
《新京报》得罪的第五位大佬,是一些监管部门。
新京报记者虽然没有在文章里直接提及监管部门的具体问题,但可以从新京报报道的罐车“混用又不清洗”现象的普遍存在中推断,监管部门在执法力度、监管标准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所以新京报这样报道,这也是间接得罪了一些监管部门。
其实当看到《新京报》的这个报道后,我第一反应是觉得新京报的这位记者是很勇的。
因为在这篇报道中,报道方是完全没有将事件中的相关方打码,而是直接点名爆了出来,而且一点就点出了多个单位,一得罪就是得罪众多大佬,不得不说这在行业中算是很少见的。
估计是因为新京报在这个报道点名的大佬太多,波及的范围太大,所以在新京报的报道出来后,在评论区我也发现了这样的声音:
因为新京报之前曾经报道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新闻,所以在这条新闻的评论区,我还是看到了一些人在质疑这条新闻的真实性。
那么,新京报这次真的是在造谣吗?
其实只要看一下新京报报道的新闻你会发现,在新京报发的新闻中,其实附带有视频、画面、以及录音的,所以如果说新京报是在造谣,那他们就是在视频、画面、录音上作假了,这真的有必要么?
而且如果他们真想造谣的话,他们其实是完全可以把很多单位打码起来的,可是他们并么有这么做,而是直接将一大波单位的名字曝光了出来——如果他们真的是想为了流量而造谣的话,那他们有必要把那么多单位的名字曝光出来吗?这会得罪多少大佬,会遭受多少报复,难道他们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