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价值拉菲特,(https://xueqiu.com/8350767715/296768206)
朋友买了医药连亏几年,终于想明白了怎么亏钱了。
他说一开始是奔着人口老龄化去的,想着老人家越多,医药费用开支也会越多,医药公司业绩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但是朋友没想到的是错误判断了国情,国外的药企和国内的药企是有本质上的不同。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导致医保账户压力大,最终就引发了集采政策推出。
动辄就是一折砍价,这把医药的涨价逻辑砍没了。
仿制药后面估值逐步向化工产品靠拢。
后面又是进行医药fw,抓了一批人,以前医药公司是带金销售的,销售费用占据营收30%-50%。
这一刀砍下去,很多业务不好做了,另外之前能开的可有可无的药现在也比较少开了,也会导致医药公司业绩下滑。
保健品则是因为经济不景气,很多人花钱也谨慎了。
另外也有一些医药是走出口路线的,去赚欧美的钱,原则上利润是有保障的,但是一个文件下来了,被zc了,出海也受阻了。
目前医药机会在美联储降息,医药行业调整周期和美联储加息周期相对吻合,降息之后可能能回升下估值。
但是还是要想明白,医药是持续受人口老龄化政策压制的。
另外一个医药公司有没有竞争力,这是全球进行对比的。
创新药方向未来还是有机会的,但是新药一旦失败风险也是很大的,高估值和高风险这是科技股特征。
中药主要是消费估值,市场把中药看成是消费股。
总的来看,东西方医药估值模型是完全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