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主任陆树良教授因病逝世,享年64岁。陆树良教授是中国创面修复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长期致力于创面修复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多项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和手术方案,并积极推动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他曾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以及中欧创面修复联盟的“杰出贡献奖”,在创面修复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 陆树良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主任,同时也是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原所长,在创面修复领域享有盛誉。
💡 陆树良教授率先提出“伤后24小时内削痂防治深二度创面进行性加深”的手术方案,这对于早期干预和控制创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陆树良教授提出了糖尿病皮肤“隐性损害”概念,并发现了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的“微环境污染”机制,为糖尿病相关创面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陆树良教授提出了瘢痕形成机制的“真皮模板缺损”学说,这有助于深入理解瘢痕的形成过程,为预防和治疗瘢痕提供了理论基础。
🏅 陆树良教授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以及中欧创面修复联盟的“杰出贡献奖”,是对其学术成就的肯定。
2025-05-15 11:52 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据《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讣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主任、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原所长,《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常务编辑委员,中国创面修复学科发起者之一陆树良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2日13时05分在瑞金医院逝世,享年64岁。
公开资料显示,陆树良教授长期从事创面修复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索,率先提出“伤后24小时内削痂防治深二度创面进行性加深”的手术方案;提出糖尿病皮肤“隐性损害”概念,发现了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的“微环境污染”机制;提出了瘢痕形成机制的“真皮模板缺损”学说。近年来作为主要倡导者积极推动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
陆树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中欧创面修复联盟的“杰出贡献奖”。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和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
本期资深编辑 周玉华
推荐阅读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