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流控技术及先进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副主任陈宏杰告诉36氪四川,日前已联合四川微流控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安蒙微球」,共同发布《液滴微流控白皮书》。
据了解,“液滴微流控技术”作为在微观尺度上操控液滴的高新技术,凭借精密的微流控芯片设计与流体力学原理,能够精确控制液滴的生成、传输、混合、反应等全过程,实现对微观流体的精准操作。
陈宏杰解释道,我们可以将“液滴微流控技术”通俗理解为在微观世界里“玩转小水滴”——就像用极细的吸管在芝麻粒大小的通道里吹泡泡,每个泡泡都是一个独立的“小试管”,可以包裹功能材料、细胞、药物分子或化学试剂,进行高速实验。他表示:“该技术具备操作精度高、结构可控性好、试剂用量少等显著优势,在生物材料、化学分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其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相关技术与放大集成系统成为科研与产业竞争的焦点。”
例如,液滴微流控芯片可以模拟人体肿瘤微环境用于肿瘤药物研发工作,将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分别封装在液滴中,加入不同药物组合,观察癌细胞存活率。采用该技术,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药物测试,并且,液滴环境模拟血管剪切力,实验结果更接近人体真实反应。
「安蒙微球」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液滴微流控白皮书》进一步将技术评价指标、产品质量标准列为可量化的行业参照系,力争成为液滴微流控行业的行动指南,助力液滴微流控从业者成功把握行业机遇、优化战略布局,共同推动我国液滴微流控技术应用创新发展,为液滴微流控的未来发展路径提供精准导航。
在中国化工学会第三届微化工技术年会上,业内人士评价:“《白皮书》的成功发布,为从事液滴微流控技术研发的科研团队、相关企业及投资机构等提供了一份参考标准。”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液滴微流控白皮书》涵盖了液滴微流控的技术原理、技术优势、系统组成、应用领域和市场现状、未来挑战与前景等多方面内容,系统性地总结了液滴微流控的技术迭代路径和行业应用情况,深刻剖析了液滴微流控相比传统颗粒制备技术的领先优势,更创新性地提出液滴微流控可控制备功能性微球的独到之处,为未来液滴微流控行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引,为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新方法。
《液滴微流控白皮书》发布方之一的「安蒙微球」成立于2024年7月,是成都高新区企业,近日该公司的先进微球材料中试平台入选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而微流控技术及先进材料研究院是在成都高新区指导和支持下,由四川大学科研团队与「安蒙微球」联合发起成立的,是深度响应《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战略部署,聚焦微流控技术与先进材料领域,打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战略性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平台。陈宏杰介绍,研究院立足“产学研深度融合”定位,致力于成为连接高校院所原始创新与产业落地的核心枢纽。
“研究院同时公布了第二批揭榜挂帅项目榜单,以技术共研打破学科壁垒。” 陈宏杰表示,“希望能够与国内外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更深联络,共同探索液滴微流控行业未来方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四川”,作者:36氪四川,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