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5月15日 10:04
中国房地产2035年的“4个终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基于高盛的研究报告,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35年的发展趋势。报告预测,未来十年新房销售规模将持续收缩,二手房交易和装修需求将成为市场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同时,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头部房企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将显著提升。文章强调了存量优化和结构性机会在未来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性。

📉 预计未来十年新房销售面积将持续下降。高盛预测,到2035年,新房销售面积相较2024年将再度下降40%,这反映了市场从增量向存量转变的趋势。

🏘️ 二手房交易将成为市场重要支柱。随着新房供应的减少,二手房交易量预计将大幅增长,到2035年或将占据房地产总交易量的三分之二,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高盛预测,到2035年,前十大开发商的市场份额将接近50%,头部房企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将显著提高,行业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

🛠️ 装修市场迎来增长机遇。由于二手房交易占比提升和改善型需求的增长,装修市场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到2035年市场规模将翻倍,成为房地产上下游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年,是房地产十四五“收官之年”。

这一年,也迎来房企谋划十五五(2026年~2030年)战略蓝图。

做未来5年战略蓝图,不是立足当下看未来,而是站在“以终为始”行业终局,即至少站在未来10年、20年中国房地产终局,去看当下房企何去何从?如何破局?这才是前瞻战略牵引。

事实上,中海管理层曾说,房地产21年7月开启的这一轮行业深度洗牌出清和调整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或决定中国房地产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企业格局。

对比之下,华润置地如今连续2年成为行业利润王,这根本得益于华润商业地产为代表的第二曲线100亿净利润贡献,而商业战略,正是华润早在10年前甚至更早前就看到中国商业地产的蓬勃机会。而如今,其他头部房企即使想追赶,也已经来不及了。

如今华润综合领先的势头,核心源于10年前第二曲线的战略前瞻布局。

而如今站在2025年新时点,立足10年之后2035年,房企又该如何谋划新战略。

这又是一个关键战略窗口期!

在这个敏感时点,老潘看到来自全球四大投行之一的高盛最近发布了一个关键报告。《经济转向内需驱动:聚焦中国房地产价值链中的买入机会》,在这个报告中,比较吸引老潘的是,高盛从大视野给出了中国房地产2035年行业的量化格局和发展态势。

基于此,老潘简要总结为4点,与大家分享。

结论1

未来10年,房地产销售规模二度收缩 40%

眼下,房地产还在下行周期中。

都说房地产未来在“10万亿+”?但眼下看10万亿+,短期是保不住了!尤其从2025年4月新房销售掉头向下的态势以及2025年整个经济基本面的高度承压,预计2025年销售将继续下滑到8万亿~8.5万亿左右。

更远看,10年之后的2035年新房市场会剩多少?对此,高盛给出了一些醒目判断。

预判1:2035年,中国新房销售面积预计会相对2024年“再度”下降40%。

第一次降幅40%是近4年的急速下落。即从21年18.2亿平米跌落到24年的9.7亿平米,相当于急速跌落40%多。

第二次降幅40%是未来10年的长周期的收缩。即2025年到2035年10年间,高盛预测2035年相对2024年再次跌落40%。

折算下来大概会在5.8亿平米。(9.7亿*60%=5.8亿平米)当然过程中会有起伏,但整体趋势却向下,35年新房销售面积将进入“5”字打头!

预判2:虽然新房市场会下降40%,但好在二手房交易和装修需求会“填补”新房下行的市场缺口。

按照推算,新房24年到35年预计二度收缩(9.7亿平米*40%)4亿平米左右。但随着房地产存量需求的持续大爆发,高盛预测2035年整个地产链(包含二手房、装修市场等)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5.7万亿。这较2024年增长70%。

这5.7万亿需求,其中60%为可持续性内需,显然,这也未来中国经济扩大内需的关键支撑之一。

结论2

2035年,10大开发商份额将高达50%

眼下房地产,已进入“少数派10城+10企”主导楼市发展的缩聚格局。即全国范围内,基本就10多个城市,10多家头部房企还在“活跃”发展中。

比如10余城市还是能够相对安全有现金流有利润的持续开发,大多三四线城市和普通二线城市都被头部房企暂时放弃拿地了。

比如只有10余头部央国企还能形成“持续拿地,持续开盘,持续热销”的滚动开发的良性循环发展,大部分房企已丧失拿地能力,都在无奈去库存,积蓄现金流活下去。

量化看,10强房企2024年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已经达到21%。21%还不算太高,但到2035年会如何了?对此,高盛给出两个预判。

其一,预计到2035年,前十大开发商的全国市场份额将接近50%。

对比之下,高盛也强调2023年美国\日本东京大都市区的前10大开发商基本占比也再40%\50%。

其二,前十开发商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会翻倍,基本从2024年的30%提升到60%左右。

这2个预判意味着未来10年,头部房企、头部城市“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会进一步强化。

事实上,这2年的表现已经很鲜明。即房企为规避风险,纷纷加速退出三四线城市,集中资源深耕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比如在2024年百强房企新增土储中,一线城市占比提升至26%,二线城市达66.5%,三四线仅7.5%,这意味着整个百强房企拿地的“火力”已经92.5%的集中于一二线城市。

聚焦一二线,不是短期策略,高盛认为是长期趋势。高盛指出,未来政府土地供供应将更多源于“城市需求”驱动,开发商也同样如此,有持续需求的地方就会产生持续供应。基于此,未来主流头部开发商会进一步高度集中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扩张。

老潘也看到一个数据,即2024年拿地金额前10的房企,没有一家房企投资城市超过20个,基本都是10个上下。

一位10强房企拿地负责人表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杭州、苏州、南京、合肥、西安、成都等优质二线城市,作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我们都长期看好。未来主要投资资源都会集中在这些高能级城市,以保证公司实现规模、利润、流动性、安全性的均衡。”

研判3

2035年二手房交易量,将占行业总量2\3

随着新房供应的减少和开发商行业的收缩集中,未来中国房产住房需求将越来越多地转向二手房市场。

高盛预计,到2035年,中国房地产二手房销量将达到8亿平米(基本判断)~9亿平米(乐观判断)。

9亿平米是什么概念?

其一,新房销售量2024年才9亿多平米,这对应了2024年9.7万亿的新房销售额。显然,2035年二手房销售量9亿平米是个很可观的数字。

其二,当下二手房销量在什么位置?

老潘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看到2023年全国二手房成交面积约为5.7亿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长44%;而2024年二手房成交面积进一步增长5%,达到6.0亿平米,占新房和二手房总交易面积的45%。2025年二手房成交面积预计继续增长5%,达6.3亿平方米,市场份额46%左右

整体看,2020年到2025年,二手房交易占比从20年的20%到25年的46%,显示了在新房市场急速下行时,二手房销量占比开始提高到“半壁江山”新高度。

对此,高盛的预测是2035年二手房交易量占总交易量/价值的66%/64%。

66%是什么概念?这与发达国家60%-90%的水平相当,比如老潘了解的当下美国房地产二手房销售占比就高达90%,新房只占据10%。66%,相当于占据房地产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二”。

那么,按照高盛2035年二手房9亿平米计算,这意味着未来2035年新房二手房销售总量在13.5亿平米,推算下来,2035年新房在4.5亿平米左右。

即2035年新房销售额大概在5万亿~5.5万亿左右!(考虑到未来GDP按照3%、5%,全国销售售价在1.2万\平米左右)。

研判4

未来10年,装修市场翻倍

新房跌落,但存量市场5.7万亿需求却在崛起

2035年,存量时代真正大行其道。

正如高盛报告所强调:到2035年,二手房交易和装修交易所增长的市场需求,将很大程度上抵消未来新建住房的减少。具体到2035年,二手房交易与装修市场需求将为房地产上下游价值链公司带来5.7万亿市场需求,这个市场相对2024年将增长70%。

5.7万亿,是个很大的市场了。新房开发市场在收缩,但存量市场却在显著增长。

整体看,大房地产行业将生生不息。

高盛预测,基于约1%的综合翻新率和110亿平方米的建筑存量,高盛预计2035年翻新需求将达20亿-23亿平方米(较2024年增长近乎翻倍,2024年为12亿平方米),占建筑施工总量的60%。

这一需求将抵消新房建设减少的影响,并推动建材、家装等产业链发展!

为何装修需求会大爆发?高盛解释主要依赖二手房交易占比提升(占比升至 66%)和改善型需求增长(置换、适老改造)。

小 结

未来10年,新房销售10万亿+可能保不住了。

但即使如此,也在5万亿~8万亿左右。

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将转向“存量优化+结构性机会”模式,一二线城市的核心资产、二手房交易及翻新装修需求,将是未来十年的关键增长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产总裁参考”,作者:潘永堂,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房地产 二手房 高盛报告 市场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