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是要“信,愿,行”
收到一个读者反馈的消息,他看了我的《营销笔记》,说:这本书很通俗,业内人士应该不屑于读。估计读者都是初级入门者。
这个判断我无从反驳,但我想聊的是另一个话题。其实营销从业者,谁没看过基本专业书籍呢,而营销能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大概也是雷同的,但为什么大家做的东西水平还是参差不齐?这就是对待读书的问题。
李叫兽是个很神奇的人,他的很多能力,是看书看会的,而我就缺少这样的能力,我是在工作中体会到一些东西,然后又看书看懂的。所以看书能看会,是一个很重要且极度稀缺的能力。
上一次我跟李叫兽直播,他说读书应该遵守的准则是:信,愿,行。
所谓信,就是你要相信你读的这本书,如果你不相信,那你为啥要读呢?(当然这又涉及到选书的问题)。
我们有很多时候,看书看个热闹,甚至边看边批判,那我就不知道你究竟为什么要看这本书?你不信它说的,你还非要读。
我们有个早期的客户,叫乐纯。乐纯的老板刘丹尼说他非常愿意相信他读过的书,书里的每个方法,他都会去实验一下,如果实测有效,他就用。
第二个,就是愿意。你相信你读的这个理论,这个观点,那你就应该愿意践行它。
最后呢,是行。就是你要真的行动。这点就更难。
你看看大家的朋友圈,哪个不是正能量满满,每天发的那些观点,长期主义,利他精神,艰苦奋斗,认知层次,人生格局等等的。
可是,他真的践行吗?如果真的能践行,这世界会进步多少倍呢?
我在混沌上创业营的时候,有个同学在分享,他说我们创业圈子里多少老板都在喊着人才第一,以人为本。可是有一次他问课堂上上百个老板,你们的工资哪天发? 有一半的公司,员工工资是次月15号以后发。所以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以及真正做的,都是两回事。因为一到分钱的时候,心里就难受啊。
我这些年,写公号文章也有很多读者,我出的书也有几十万的发行量。
但我说了很多道理,只有少数读者信了,然后做了。 后来他们做得很好,又来感谢我。有个读者甚至说读了我更早的一本书《那些让文案绝望的文案》开窍了,后来在文案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要知道这本书是被很多人喷的,豆瓣评分也不高,前几天还有人在评论我这本书,说它是拼凑的典范。但有人就是看了,用了,有效了。
看了我的书做出一点成绩的有多少呢?其实也不多,肯定不到1%。
之前我们公司有位同事,花名叫怪兽,有个读者反馈了读《营销笔记》的收获,他不是脑子里的收获,是真的在自己店里执行了,这才是真的看书看到了(见附图)。
最近跟马文亚录制的播客,马文亚说,巴菲特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有他的底层认知,更可贵的是,他能够坚持彻底地按照他的底层认知去做事。
比如有些人天天说长期主义,遇到能捞一笔的机会,他就短期主义,我不是说这么做不对,而是说他本质上不是长期主义。你就叫自己机会主义不就行了嘛,这才是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