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ElliotBai 2023-12-01 18:21 浙江
在断更的半个月里,让 AI 帮我做了一个日 UV 破百的网站。
最近流感肆虐,大家注意身体。
距离上次发文章,刚好过去半个月了,没有坚持周更,一来是被流感蹂躏,二来呢是用 AI Agent 做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这篇文章将会仔细介绍一下如何让 AI 帮我去做了一个网站,并且在上线第一天,日 UV 破百,PV破千。
GPTs 商店--glbai.com
上一篇文章中介绍过了这个网站,有关注的小伙伴可能也已经看过了。
这这是一个收集 GPTs 的导航网站,目前已经发布的 GPTs 是 9K+,待整理发布 的 GPTs 也还有 8K+。
可能单看这个网站的话,好像并没有什麼特别之处。
但如如果我要说这个网站它的 80% 工作是由 AI Agent 来完成的话,是不是会感觉有所不同?
从 OpenAI 开发 GPTs 到今天,做 GPTs 商店的网站也不少,毕竟没有什麼门槛,但是大家如果有仔细观察过的话其实可以发现,不管是 GPTHunter 也好,还是其它的一些 GPTs 商店也好,他们都只是收集了简单的 GPTs 数据(采集,或者爬虫?)
那 GLBai.com 做了什麼不同的事情呢?
分类
不管是 GPThunter 也好还是其它的商店也好,基本上都是没有做分类的
GPThunter 在大约上周改版了 UI,增加了分类,但实际上进行分类的数据也是占了极少的比例。
为什么没有分类,其实不是不分,而是在几天时间内,要人为地整理几百几千的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这件事情,对 AI 来说,简直就是轻而易举。
翻译
GLBai 的定位是中文 GPT 商店。
其实我的初衷的是想把大家的奇思妙想都收集起来,看看 UGC 的力量,也许能从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想法。
所以必须得以中文为主,实际上原生 GPTs 数据,大部分是英文,小部分是日语、中文,甚至还有阿拉伯语。所以翻译就必不可少了。
那麽,同理,这个事情还是 AI 擅长。
点评
除了大家都有的名字、描述、头像,GLBai.com 针对每个 GPTs 都做了点评
当然这件事情也是 AI 做的
目前可能有些点评看起来好像并不是特别准确,或者跑偏
那是因为我的 prompt 写的不够好,后面会优化好重新再改写一版的。
至于数据是哪里来,最早的几十个 GPTs,是我手动加的,后面的数据源是 Google。
手动添加了个把小时,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做了這麼多年的产品,解决问题寻找更优解已经成为习惯了。
于是乎就诞生了这个GLBai.com的编辑 Agent。
数据收集
最早的一波 GPTs 数据,是在 Github 收集的,大概加起来百来个。
我给 Agent 加了几个处理数据的工具:
头像转储
GLBai.com 所有头像都是转存到 COS 上的,以防万一国内有些朋友无法访问。Agent 会在拿到头像 url 之后去做这件事情。
姓名、描述信息的获取
Google 上“site:chat.openai.com/g”,如果库里没有的数据,就会一条条存储下来,等待编辑 Agent 去完善信息。
GPTs 编辑
上面存下来的数据并不会直接发布到网站上,因为它就是个原始数据。这个时候编辑 Agent 出场。
从数据库取出待编辑的数据;
根据所有能看到的数据(其实也就名称,描述,引导提示),对这个 GPTs 进行一段点评,然后把内容翻译成中文,最后为它选择一个分类;
把这个 GPTs 发布到 GLBai.com
后续
整个想法从诞生到落地到网站上线,花了 3 天时间。
除了发了条公众号文章之外,也没有额外地推,首日 UV 破百,后续持续走高,所以还是很开心的,开心的是能够快速地把想法落地,并得到了验证。
由于时间比较赶,所以最初并没有很认真地写 prompt,再加上 3.5 的效果还是需要很多 prompt 去影响的,导致现在整个效果其实自己并不是很满意,后续会继续优化一些 prompt,让整个 GPTs 的介绍看起来更实用一点。
也打算加一些评分,但是这个功能有待验证
彩蛋
网站开通的第三天,有做中转的朋友联系过来,说 GPTs 可以通过中转API调用
也就是无需开通 ChatGPT 就可以直接用上 GPTs 了。然后加班了一晚把中转用到的gizmo_id单独放了出来。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研究。我有时间也会单独放 API 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