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23:45 广东
特朗普:对中国征收80%关税“似乎合适”
早上还有个50%的...
这些看看就好,机构推演的中美贸易谈判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接触,实现破冰(2025年5-6月)
第二阶段:机制建立期,围绕单边关税让步及建立对话机制进行博弈和沟通(2025年7-9月)
第三阶段:实质博弈期,围绕双方关切的核心问题开展持续博弈和谈判(2025Q4甚至2026Q1)
预期周末的第一阶段谈判,不会很顺利。
1、隔夜美国和英国达成一份“略显仓促”的贸易协议。综合而言,我们认为有以下几大要点:
- 10%的对等关税红线依旧成立,关税收入功能确认。
- 行业关税不会取消,将采用限额内减免的措施。
- 英国的模板的适用性有限:甘愿当美国小弟+对华依赖相对较小。
- 后续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日韩>印度>欧盟>CN。
- 中美之间达成协议任重道远,但很可能先降低或暂缓关税。
2、美国如何调整对英关税?
- 对等关税:10%被保留,会有豁免。(+60亿美元关税/年)
- 行业关税将采取“配额”思路:
1)汽车:≤10万台:10%关税;>10万台,27.5%关税(25%+最惠国关税)
2)钢铝:将商定配额规模,配额以内适用最惠国关税。
3、英国付出了什么筹码?
- 英国增加50亿美元农产品进口,并对牛肉进口等实施配额内免税。(2024年美国农产品对英出口22亿美元)
- ……以及100亿美元波音采购订单。(特朗普口头表示)
- 落实原产地原则:避免其他国家利用协议进行转口。
4、美国给了英国什么好处?
- 巩固政府优先采购权
- 优先进口权:英国航空航天零部件;医药和相关原材料;以及其他面临232等调查的行业。
5、“略显仓促”,未竟事宜:
- 降低非税壁垒的细节还没谈(知识产权、劳工、环境和贸易标准等)。
- 美国一直诟病的数字服务税,英国不愿取消。
6、美国与其他对等关税国家谈判进展
- 除了印度,其他进展都不算快
- 印度:莫迪承诺购买更多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并提议在对等的基础上对一定数量的钢铁、汽车零部件和药品实行零关税,美国希望印度增加军事装备的采购。5月4日贝森特表示,美国或率先与印度达成贸易协议
- 日本:日本宣称第二轮关税谈判无果而终,美国希望日本扩大购买汽车和农产品,日本则希望美国对其降低汽车、钢铁和铝的关税
- 韩国:4月28日韩国高级官员称首尔在6月3日总统补选前不会与华盛顿达成贸易协议
- 东南亚:马来西亚5月6日开展谈判但透露美方的要求“并不公平”;越南在5月7日语美国首轮谈判;4月22日泰国总理表示将推迟与美国的关税谈判
- 欧盟:5月7日欧盟表示如果谈判不顺将报复,可能计划对价值100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
7、中美谈判怎么看
- 除了英国,不少提问其实聚焦的是美国与中国谈判,特朗普宣称“I would like to see China open”认为一阶段协议让中国买农产品是一个“good deal”,预期会是“friendly meeting”——这显然不是市场的普遍预期
- 美英目前达成协议花了45天,就美国目前展现的态度,美国理想的状态是从145%下降换筹码但维持不低的水平,这个水平中国能否接受、中国需要换什么接受,博弈将会非常漫长
- 美国已经打破了全球多边贸易的基础,以中美脱钩为底线思维做准备这一思路不会发生变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近期巴以、中俄、中欧的变化下,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法会谈
- 政策当前对稳市场稳预期有诉求是保护垫,但短期看整体对风险资产维持谨慎
中国企业“抢转口”
1、今天海关发布我国4月进出口数据,整体大幅好于预期。按美元计价,中国4月出口同比+8.1%,此前我们预期+2.8%。结构上来看变化不大,绝大部分商品延续以价换量的趋势。价格上相对稳定的基本是电子类产品:手机、液晶平板显示模组等
2、可以确认中国出口企业正在“抢转口”,东盟是出口企业的最大转口地,欧盟其次。我们在此前有提及,“抢转口”效应是支撑4月出口表现的重要因素,目前我们可以确认这一点了。年初至4月底,我国对美直接出口在总出口中的的增长贡献已经转负(3月10.6%→4月-5.4%),而东盟的增长贡献环比大幅抬升(3月23.4%→4月30.3%),欧盟其次(3月9.3%→4月11.2%)。我们认为这反映的是在90天的关税豁免期内,出口企业在寻求以转口作为暂时出路的故事。确认“抢出口”后,我们目前大幅上调二季度出口预期至+5.9%
3、后续怎么看?我们认为短期来看整体经济压力有所缓解,但下半年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去年下半年,净出口对我国GDP的贡献占比高达45%,若6月后我国与美国无法达成协议,而特朗普政府不延长豁免期的话,则经济同比增长将面临显著压力。
4、当然了,我们曾经的观点也依旧不变:时间对美国更不利。一季度看似尚可的美国消费其实也可能来源于“抢进口”的消费前置效应,这可能使得后续美国消费增长乏力。一旦美国经济压力暴露,则美国更有可能积极妥协应对。中美已经准备开始进行第一次贸易洽谈,我们也并不预期短期内就能达成重大协议,且保持紧密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