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5月14日 22:58
《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发布:避免企业“重复造轮子”,明确产业技术缺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V1.0 版)》正式发布,旨在规范技术路径、避免重复开发,并引导资源向关键领域倾斜,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该框架由中国电子学会组织 120 余家单位编制,从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部组件、整机与系统、应用等 5 个方面建立了全链条标准体系,并梳理了行业急需标准项目清单。同时,具身智能被纳入国家战略,预测 2029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 750 亿元,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超 110 家,占全球半壁江山。

⚙️ 《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的发布,旨在通过统一标准规范技术路径,避免企业重复“造轮子”,从而加速产业化进程和应用场景落地。

📈 该框架从五个方面建立了全链条标准体系,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部组件、整机与系统以及应用,覆盖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各个环节。

💰 市场预测显示,到 2029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750 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市场的 32.7%,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企业数量已超过 110 家,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美国和日本紧随其后。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下,中国电子学会组织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 120 余家单位,编制完成《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V1.0 版)》(以下简称《标准体系框架》),并于 4 月底举办的“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会议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无锡站)”活动上正式发布。

《标准体系框架》从技术演进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思路,从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部组件、整机与系统、应用等 5 个方面建立了全链条标准体系,并梳理了行业急需标准项目清单。

此外,《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及相关产业标准的发布,不仅通过统一基础术语、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等方式规范技术路径,避免企业“重复造轮子”,同时明确产业技术缺口,引导资本、人才向关键领域(如关键零部件测评、高质量数据建设)倾斜,形成创新资源规模效应,将加速推动产业化进程和应用场景落地。

下一步,中国电子学会将联合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推进行业标准研制。

5 月 13 日,“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办。今年 8 月 8 日至 12 日,北京亦庄将举办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

IT之家注意到,具身智能等新词今年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具身智能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4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9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 750 亿元,占全球市场的 32.7%。

据新战略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 2024 年 12 月,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经超 220 家。其中,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超过 110 家;美国企业占据 20%,超过 45 家;日本企业占据 10%,超过 22 家。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统计仅包含已发布相关产品或样机的企业,是一个较为保守的数字,实际从事人形机器人研发的公司数量可能更多。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形机器人 标准体系 产业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