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5月14日 17:18
打工人的悲歌:为什么普通美国人在财富上落伍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揭示了普通劳动者在财富积累上与资本持有者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1971年,购买一股标普500指数基金所需的劳动时间远低于2024年。分析指出,宽松货币政策、资本回报率的加速、复利的魔力、科技进步的双刃剑效应、行业差异与全球化以及“劳动换被动”门槛的提高,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普通人仅靠工资收入难以追赶资本增值的步伐,应尽早学习投资,实现“工资收入+资本收入”的双轮驱动,让时间成为朋友,让复利为自己工作。

💸 **货币宽松与低利率推高资产价格:** 长期低利率政策导致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房市等资产市场,推升资产价格,而工资增长相对滞后,使得普通劳动者的收入被通胀和资产泡沫稀释。

📈 **资本回报率的加速增长:** 资本回报率长期高于经济增长率和工资增长率。标普500指数的增长速度远超美国平均周薪的增长速度,使得资本增值更快。

🕰️ **复利的魔力偏爱“有产者”:** 通过投资标普500指数并进行股息再投资,长期来看可以获得惊人的回报,而单纯的工资储蓄增长相对缓慢,时间的玫瑰为资本尽情绽放,而时间的磨盘却在消耗着纯粹劳动收入的购买力。

🌐 **全球化与行业差异的影响:** 全球化带来的制造业外流和劳动力全球竞争压制了普通工人工资的上涨空间。高科技、金融等行业资本回报率远高于传统行业,拉大了行业间财富积累的差距。

1971年,一位普通的美国工薪族,或许在周末加了几天班,用大约25个小时的劳动所得,便能自豪地买下1股标普500指数基金。

然而,到了2024年,同样的1股标普500指数,对于今天的普通人而言,却需要付出长达195个小时的辛勤工作。

这个数字对比,度量出普通劳动者与资本持有者之间,在财富积累赛道上日益扩大的距离。

普通人在财富上落伍了。

这惊人的7.8倍差距,提醒我们:普通人仅仅依靠埋头苦干赚取工资,似乎越来越难以追赶资本增值的步伐。

“汗水”为何跑不过“资产”?

这背后,是几十年来经济结构与财富分配机制深刻变迁的缩影。

1. 宽松的货币与低利率时代推高资产价格。

过去几十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各国央行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大量释放流动性救市。

廉价的资金没有大幅提高工资,反而涌入股市、房市等资产市场,推升了资产价格。

“货币超发”的环境下,名义上的财富水涨船高,但拿工资的普通人却发现手中的钱更“不值钱”了。

有分析指出,在过去20年美国的大规模量化宽松和货币印钞下,资产价格飙升,而扣除通胀后工资却几乎原地踏步。

实际情况是,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全职工人的实质薪资几乎没有增长——劳动者的收入被通胀和资产泡沫稀释了。

2. 资本回报率的“加速度”。

经济学家早已指出,长期来看,资本的回报率往往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进而也高于劳动工资的增长率。

从1971年到2024年,标普500指数从约10点飙升至约5000点,增长了近50倍。

而同期的美国平均周薪,虽然也从约120美元增长到约1200美元,但仅仅增长了10倍。

资本的翅膀扇动得太快,远远将汗水的脚步抛在了身后。

3. 复利的魔力偏爱“有产者”。

假设在1971年,你将1万美元投入标普500指数,即便不考虑股息再投资,到2024年,这笔钱也能增长到约50万美元。

若将股息持续投入,它将变成惊人的约170万美元!

相比之下,如果这1万美元只是作为工资储蓄,按照平均工资3.3%的年增长率,53年后,它的价值约为5.5万美元。

时间的玫瑰,为资本尽情绽放;而时间的磨盘,却在无形中消耗着纯粹劳动收入的购买力。

4. 科技进步的“双刃剑”。

科技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它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催生了如科技股等高回报资产。

然而,科技的飞轮在加速资本集聚的同时,也可能在无形中拉大了不同群体间的财富鸿沟。

高薪技术人才或许能更快积累原始资本,但对于传统行业或低技能劳动者而言,科技带来的冲击可能大于红利。

数据显示,科技板块的年均回报远高于传统服务业,这意味着行业选择也在加剧分化。

显然,这一波AI浪潮,更进一步加大财富的两极分化。

5. 不同行业与全球化效应也不可忽视。

高科技、金融等行业本身资本回报率就远高于传统行业,长期来看拉大了行业间财富积累的差距。

而全球化带来的制造业外流、劳动力全球竞争,也在发达国家压制了普通工人工资的上涨空间。

资本可以在全球寻找最低成本,但普通劳工往往只能接受本地工资水准竞争。

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进一步削弱了劳动者议价能力,收益更多被资本所有者获取。

6. “劳动换被动”的门槛抬高。

衡量普通人财富建设难度的一个关键指标是“劳动收入转化为被动收入的效率”。

简单来说,你需要工作多少年,才能攒够足以替代你年薪的被动收入?

1971年,大约需要25倍年薪的标普500市值来实现收入替代;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攀升至约33倍。

更具体地,若每年储蓄工资的20%:

在1971年,你可能需要约16年才能积累起相当于1年工资的被动收入;

而在2024年,则需要约25年。

这条通往“财务自由”的道路,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加崎岖漫长。

所以,普通人应该认识到“工资收入+资本收入”双轮驱动的重要性。

越早开始学习投资,哪怕初始金额不大,也能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让复利为你工作。

简而言之,打工人既然打不过“资本”,就必须或多或少地加入到资本当中。

尽管这可能比打工还要难很多。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财富差距 资产增值 投资理财 经济结构 劳动收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