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5-05-02 08:29 中国香港
美股继续修复下跌,标普500微涨0.63%,收盘于5604点;纳指上涨1.52%,收盘于17710.74点。
前天的更新说“标普500,上涨的阻力位在5665和5834这两个节点;纳指的上涨阻力位在18000点左右”。
离这些节点越近,越要注意,不要轻易去追高。
持有的个股中,消费股板块的宝洁和麦当劳下跌1.59%和1.88%,沃尔玛和Costco微涨。消费股这一轮下跌幅度小,目前这几个都接近修复高位。
生物医药板块,持有的个股全部下跌。默沙东下跌2.28%,诺和诺德下跌1.28%,强生下跌1.18%;联合健康下跌2.62%,我设置410和400的买入节点,昨晚顺利触发400的买入节点,成功买入。
礼来拉了泡大的,跌了11.66%,收盘价794.1美元。
昨天我还在说这货财报数据利好,预计920美元没啥压力,彼时的市场行情走向也指向了这点,股价走到了913美元。
结果财报数据发布,数据确实是很亮眼的大利好:
糖尿病药物Mounjaro一季度的销售收入38.4亿美元,同比激增113%;减肥药Zepbound销售额为23.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5.17亿美元增长超过三倍。
这些都是礼来在热门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市场的强劲表现。目前礼来在美国GLP-1所属的肠促胰岛素类药物市场占有53.3%的份额。
但是,利空也立马到来:CVS(连锁药店巨头)宣布,旗下PMB(处方药零售和药品福利管理)业务,会将礼来公司的竞争对手诺和诺德的爆款减肥药Wegovy列为首选的GLP-1类减肥药产品,礼来的Zepbound不在其中。
这对礼来是一个较大的利空。股价因此大幅度下跌。
我增设了720和700这两个买入节点,有机会就多捞点进来,高位卖出太多需补仓。没机会就不勉强,整体来说,机会不大,礼来的修复往往很快。
科技股板块,持有的个股,英伟达、亚马逊、台积电、谷歌、博通,全部上涨1.18-3.6%不等,苹果微涨,AMD和特斯拉微跌。
Meta上涨4.23%,盘中一度大涨7.3%,触及592.95美元;
微软财报数据利好,净利润大增18%,股价因此大涨7.63%,收盘价425.4美元。盘中一度大涨超过10.25%,达到436.99美元。
盘前我看股价达到429美元,达到自己的预期了,就卖了5%;结果盘中设置的435美元卖出5%节点,也被触发了。
另外的两个节点是445和450各减仓5%,主要是这一轮下跌,在350+指数级买入导致买进来的太多了些,先逢高减仓一些,降低成本和仓位,后续好操作。
有时想想,自己做投资操作得很谨慎,毕竟资金体量等同于两三个QDII基金的总和,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投资动作和投资结果变形。
不同的是,我用的都是自己的资金,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就行,这样压力小。
… …
昨晚,三个孩子突然问,帮他们在国内的投资操作做得如何了。
他们每年的压岁钱数目不小,因此2015年开始,陆续帮他们做了一些投资操作。
一部分是换成美元,我直接把自己的美股券商账户腾一个出来给他们专用,后来三个孩子共用这个账户,直到去年才分拆。
一部分是在我和我媳妇的支付宝上直接定投QDII基金,准备等他们长大了,把支付宝更名,直接过继给他们。
现在QDII基金大多限额,想买首选目标直接停售,次选又限额,最后只能上备选。具体哪个就不要问了,说了会违规。
整体来说,选的几个都不错,十年时间以来,不断定投的情况下,跑出了270-410%的收益率。
我和我媳妇国内的,直接在私行账户里买QDII了,让银行赚点钱,对自己也方便。
昨天去拜访了两位做外贸的朋友和一位做转口贸易的朋友。
从他们的反馈来看,今年1-3月初的出口量激增,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的激增态势,主要是老美那边的在囤货。
4月开始,一下子冷清了许多,基本上处于半歇业的观望状态。和我在国内一些做工厂的朋友停业休息,信息对应得上。
另外就是转口贸易的,目前洽谈的业务很多,但落地的很少,主要是因为前景不明朗,大家都在等具体细则,有了细则,才知道怎么利用“规则”做事。
明天会去新加坡一趟,也会和一些做转口贸易的朋友了解一下详情。
目前,我对媒体的信任基本为零,这些大多是垃圾,整天只会耍嘴皮子,连实地调研都不做,只会“好好好”。
做投资,可以的话,调研还是得自己来。该了解的去了解,哪怕比较片面,都比别人整天坐在室内靠臆想写出来的信息来得好、有价值。
今天,我会调一些资金,做一个印度的投资组合。不会多,预计只有投资日本股市的三分一左右。
老美接近和印度、越南达成关税协议,其中印度把最惠国待遇给了老美,以后对谁有最低关税,老美自动适用这一档最低关税。
印度则在纺织、制药、汽车零配件等,争取老美的低关税。这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在产业链重构中,争夺原本属于咱们的分工。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目前平均年龄28岁,而且人口在不断增加。这点和咱们不断增加的老龄化很不一样。
但印度有印度的问题,种族、营商环境等,都是影响人口红利释放和吸引外资的硬伤。
我先做个尝试,不一定对,但投一些进去印度的资本市场做观察。投石问路,方便后续的布局。
三个孩子也听懂了这些思路,问东南亚和印度,会不会是咱们未来最大的产业转移目的地和竞争对手?
我说,不仅是未来,现在都已经是了。
就这样吧。
免责声明:本人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人的交易不代表任何立场;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投资目标等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