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算力百科 J 2025-05-06 06:00 贵州
华为昇腾与英伟达两大玩家,所谓竞争,更多存在于想象中和自媒体声中,现实市场中,它们各自圈定了几乎互不重叠的“势力范围”,这个竞争已经慢慢进入疲惫期!就好像两个拔河选手,谁也不能赢,但是谁也没有力气把谁拉过来!
孟晚舟: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这是最重要的口号!
当前的国内智算中心市场,看似群雄逐鹿,实则已悄然划界,平行市场已经分化,两个市场井水不犯河水!
华为昇腾与英伟达两大玩家,并非在同一片开阔地上短兵相接,更像是在两条平行延伸、鲜有交汇的轨道上各自疾驰,服务着泾渭分明的客户群体。所谓竞争,更多存在于想象中和自媒体声中,现实市场中,它们各自圈定了几乎互不重叠的“势力范围”,这个竞争已经慢慢进入疲惫期!就好像两个拔河选手,谁也不能赢,但是谁也没有力气把谁拉过来!
以目前的市场定位和技术发展,相互之间要蚕食彼此的市场,都很难有建树!
一边,是华为昇腾的阵地,不讲究经济效益,只讲正确。其核心用户画像清晰地指向大型国央企、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机构。
在这片领域,“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不仅是技术选型的考量,更是带有战略性、甚至某种程度“政治正确性”的硬性指标。在地缘政治风云变幻、技术脱钩风险加剧的背景下,采用国产算力底座,尤其是像华为这样肩负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使命的企业所提供的方案,成为这些“国家队”成员的必然选择,也是无法动摇的底线。
同时,外部环境也构筑了无形的壁垒——即便英伟达拥有技术优势,其最先进的产品往往也因出口管制等因素,难以进入这些高度敏感或具有战略意义的单位。
因此,对于这个庞大的客户群而言,华为昇腾不是“选项之一”,而常常是“唯一解”,这是好事也不是好事,毕竟一家独大不是春,百家争鸣才是春。
另一边,则是英伟达的“自留地”,讲究经济效益,不讲正确。互联网大厂、各类民营科技企业、初创公司构成了其在中国市场的主要拥趸。这些市场主体,遵循的是商业逻辑和效率法则。
“公司商业至上”是其技术选型的核心驱动力。谁能提供更强的性能、更成熟的生态(CUDA)、更短的开发周期、更快的模型迭代速度,谁就能帮助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在当前阶段,英伟达凭借其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完善的软硬件生态系统,在绝对性能和易用性上往往更能满足这些商业用户的迫切需求。尽管面临供应限制和价格压力,但为了维持技术领先和商业竞争力,这些企业“用脚投票”,优先选择甚至高度依赖英伟达的解决方案。
让他们大规模转向尚在追赶阶段的国产方案,尤其是在性能和生态仍有差距的情况下,无疑是困难的,甚至在短期内是不符合其直接商业利益的。
这种清晰的分界,并非简单的市场选择,而是多重力量博弈的结果:地缘政治的切割、国家战略的导向、供应链安全的考量、以及不同主体(国家与市场)核心诉求的差异。它深刻地揭示了咱发展在特定阶段的复杂现实——国家意志与市场逻辑并行,共同塑造了技术的应用版图。
华为与英伟达,在国内AI算力市场貌似是直接竞争对手,也许会发展成服务于两个平行世界的“王者”。
一个承载着国家科技自强的重任,在政策和战略的护航下深耕“体制内”市场;
另一个则凭借技术和生态的惯性,在开放的市场化竞争中,牢牢吸引着追求效率与性能的商业力量。
这条隐形的楚河汉界,短期内难以弥合,并将持续影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格局、生态构建乃至技术路线的演进。
这既是现实,或许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面对和理解的咱AI算力市场的独特“国情”。
很多国内智算中心都试图把两者融合,做nv+国产的混合智算中心,其实这种做法在使用的时候,也是分开使用的,只是汇报的时候兼顾经济+正确而已,这也是目前的权宜之计,其实改变不了两者竞争疲态的事实,市场分化之后,深耕显得更重要!
作为算力从业者目标很明确,找到自己定位,赚到米,把自己生活过好,才是真的,家国情怀,吃饱优先!
算力宝典,第一章、算力中心从入门到精通【概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