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文章探讨了B端行业中备受关注的PLG(产品主导增长)模式,分享了作者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感悟。文章指出,PLG的核心在于通过产品裂变执行层,进而触达决策层,借鉴了To C的高增长思路。文章分析了B端产品销售的痛点,以及PLG模式在降低获客成本、提高复购率等方面的优势。作者强调了在B端场景下,PLG产品需要解决执行层的痛点,并注重用户单位认证和协同效应。文章还提到了PLG在不同客单价业务中的应用,以及设立品牌的重要性。
💡 PLG模式的核心在于利用产品裂变执行层,再通过执行层影响决策层,从而实现B端业务的增长。这种模式借鉴了To C的增长思路,强调产品的杠杆效应,以提升效率。
🔑 B端销售的痛点在于业务模式重、现金流风险大,以及新客户增长受限。PLG模式通过降低获客成本、提高复购率等方式,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并促进业绩的指数型增长。
✅ 对于B端PLG产品,关键在于解决执行层的痛点,并注重用户体验。文章强调了单位认证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协同效应来扩大影响力的策略。同时,PLG模式可以应用于不同客单价的业务,并逐步建立合作粘性。
📢 在B端市场中,品牌建设至关重要,与C端市场有所不同。文章还提到了PLG增长团队的重要性,以及在用户上和产品上进行设计的一些思考和方法。
原创 忠炜 2022-01-03 20:36
今天来聊一聊非常火但是也同时很虚(现在能做起来的很少)的B端行业的PLG,正好我也是在从事相关的工作和探索,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实战中的一些想法和感悟。有些时候真的是做了才知道其中的奥妙…

今天来聊一聊非常火但是也同时很虚(现在能做起来的很少)的B端行业的PLG,正好我也是在从事相关的工作和探索,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实战中的一些想法和感悟。有些时候真的是做了才知道其中的奥妙…其实不管是SaaS2C2B模式还是所谓的PLG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我通俗的概况来说:先用产品来裂变执行层,然后再用执行层想办法去触达到决策层,可以把To C的高增长思路借鉴到B端行业中。业务模式重,现金流风险大。现在还有很多B2B的公司,因为客单价很高,成交周期很长,导致的问题是只能去依靠销售去硬跟,虽然有的公司有完备的CRM系统,可以留存一些客户的信息,抵消掉B端业务离职的协同问题,但整个业务模式来说还是很重的。业务驱动导致新客户无法指数型增长。为什么现在B端的产品独角兽出来很难?我认为是增长速度相对于C来说是比较慢的,这是因为业务驱动的不好的点在于是线性增长的,新客户无法裂变形成指数型增长,同时管理往往还是反规模效应的。(但对于SaaS来说本质是续费/订阅,如果说老客户留存高的话,也是可以形成业绩上的指数型增长的,也是SaaS现在来说吸引资本市场的原因。)B2B营销容易到天花板。营销的玩法成本肯定是逐年增加的,市面上的渠道触达到的B端客户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到天花板,这也是为啥B端市场方面现在越来越重视私域流量的原因。
产品的杠杆效应远远大于营销和业务,这也是为啥玩产品的人效比较高的原因。到执行层这个层面人数就很多了,不可能去靠业务去推(跟不过来,效率也比较低),也不能用营销去触达(几百万或几十万的系统跟我打工人有啥关系),所以只能靠产品。因为模式很轻,回款压力不大,可以分阶梯化创造商业模式,建立逐步的合作粘性。
我前边几篇写的有PLG的用户上、产品上设计的一些思考和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翻一下,这个是我在和朋友聊天过程中想到的一些点,心血来潮就写了一下自己的感悟,可能有些想不起来就漏了,有问题或者建议可以在评论区进行探讨,谢谢大家。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