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福建东兴罗西,(https://xueqiu.com/7350707350/296703564)
1992年海南金融危机的始末1992年,在总人口只有650万的海南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国家队、地方队关系队、杂牌军共同吹大了这个资产泡沫。
衙门、银行、开发商,三方共同努力,开创了一个三赢的局面。衙门放开了批地,银行放开了贷款,开发商不停地击鼓传花,推高房价。
当时海口83%的GDP,都源于土地交易。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统计,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涨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顶峰。短短三年,增长超过4倍。
要知道2006年的上海均价才涨到7500这个水平。当年进入海南的资金,70%投了房地产,而投资房地产的资金中,70%来自银行和信托。
当年海南房地产过热导致海南:
1.在最缺外汇的时候,海南的房地产却在薅外汇羊毛。
2.被房地产转嫁风险的银行债务暴露。
3.通货膨胀快速飙升,生活成本过高。
4.地方多头批地,致使国有土地流失严重。
5.本地居民的购买力被严重稀释,无力买房。6.贫富差距急速扩大,其它产业凋零。
为了遏制海南房产不断扩大到内地的泡沫趋势,朱总理在1993年6月颁布各种措施,刺破了这个泡沫。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银行不得给房地产公司贷款、提高银行利息紧缩银根,等一系列致命措施。这种釜底抽薪的金融大杀器,带来的不是降温,而是大崩盘。海南房价,一夜之间就被打回原形。
从原先的7500元又跌回了 1500元。那轮地产热留下了600多栋“烂尾楼”,1.8万公顷的待建土地和800多亿的资金窟窿。
2万多家开发商纷纷逃离或倒闭,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一些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60%以上,一些银行直到10年后还未完全填平那时留下的坏账。仅建行一家,先后处置的不良房地产项目就达267个,现金回收比例不足20%。
一些老牌券商如华夏证券、南方证券因在海南进行了大量房地产直接投资,同样损失惨重。为此,证监会在2001年4月全面叫停券商直接投资。
房地产吸干了未来30年的现金流。目前看,没有任何行业能替代房地产扛起亿万就业的缺口和万亿级别的财税收入。
未来会怎样?是不是众多个曾经的海南?$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