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内需不足只买医药,(https://xueqiu.com/8166930293/296648209)
当需求不足,经济陷入通缩的时候,企业的产出找不到买家,这个时候,没有企业会说我要涨工资,提高员工的收入,这样员工就能多购买我的产出了,没有企业家会这样想,因为企业的大部分产出是卖给全体居民的,而全体居民的收入水平能否提高,取决于多数企业、单位和机构能否一致地涨工资,如果不能,还一致地降薪裁员,过紧日子,人们就会发现,居民收入越来越少,消费越来越小;企业项目越来越少,利润越来越小,研发创新被迫停止,因为高端产品居民消费不起,企业活下去都难,通缩压力越来越大,整个市场陷入了恶性循环。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就是这样,资产价格大缩水,负债率被动上升,企业优先还债减少投资,居民优先还债减少消费,而当时的日本政府并没有意识到通缩有多可怕,直到20年后的2012年,安倍经济学出台,日本政府开始学美国大规模地加杠杆,搞量化宽松,把日本国债总量提高了五倍,才让日本经济走出通缩的泥潭。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日本的人均收入由原本超过美国,变成现在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被韩国和我们一些省超过。
所以问题很清楚,如果不想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怎样才能让企业在经济不行的时候涨工资呢?显然企业自己是做不到的,因为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外生给定的,是政府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创造的。政府作为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创造者,可以做许多企业做不了的事情。
比如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就说,经济不行的时候,政府可以花钱雇人在地上挖坑填坑,这些看似浪费资源的,投资回报率为零的,低效无效的工程,可以让非自愿失业的人们有了工作,让艰难求生的企业有了项目,因为政府的开支一定是购买本国企业的产出,所以政府的开支就是居民的收入,即使存在过手油,这些过手油也必然大部分在国内投资和消费,变成本国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然后居民再把这些收入花出去,带来其他居民的收入的提高,这就是财政刺激的“乘数效应”,它最终让整个居民部门的收入提高,让经济可以跳出通缩的泥潭。
如果你不喜欢基建,那么政府什么项目也不搞,只是全民发钱和大规模减税也是可以的,但原理是一样的,都是政府加杠杆进行的财政刺激,用财政赤字直接为经济创造需求,直到这些需求带来的“乘数效应”把通胀率提高到2%以上,通缩就被终结了。
如果你担心政府债务还不上怎么办,那么请看美日欧的政府债务,其实是一路飙升的,没有上限的,因为政府有央行这个印钞机,央行可以货币化财政赤字,而在政府增加财政赤字的过程中,经济越来越好,资产价格股市楼市越来越高,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越来越健康,带来旺盛的消费和投资的需求,这种旺盛的需求,又让生产力(科技进步)再次爆炸,带来物质产出的大幅增加,那么通胀就不可能失控,社会运行就没问题,而政府的负债率只是一个数字,它不影响这个国家的生产力蓬勃向上发展,美股作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向上,向上,再向上,已经一百多年了。
但是,旧的观念往往容易把人们的头脑束缚得紧紧的,经历过最漫长的农耕社会,习惯于物质紧缺和生产不足是常态的人们,出于对现代经济——本质是债务推动型经济的无知,惧怕杠杆,惧怕负债,惧怕通胀,他们把政府的负债能力等同于企业和个人,认为财政赤字和地方债务是不可持续的,这些就是所谓被旧的观念所束缚的人,即使是一些经济学者有时也不能免。最近一篇《繁花渐逝》的文章,说了我们一大堆问题,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眼看要日本化了,可是关于日本化的原因和如何避免日本化的办法,其实早就被日本经济学家总结的清清楚楚,比如说《大衰退》的作者辜朝明。
辜朝明在2022年出版的新书《追求型经济》中回顾说,1997年,日本接受国际组织的建议,实施了一系列财政紧缩措施,旨在将财政赤字降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这引发了全面的日本银行业危机。危机发生后,日本政府迅速实施了财政刺激措施防止经济收缩,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1年,日本政府受传统财政理念的影响,重新开始财政紧缩,将财政赤字控制在30万亿日元(GDP的6%),经济再次陷入停滞。
2008年,日本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实施了四轮财政刺激措施,有效稳定了经济。
但2009年后,日本政府仍坚持控制财政赤字,并认为扩张的货币政策足以支撑经济,因此在2014年和2019年相继上调消费税,这导致经济增长再次受到打击。
整体上说,日本经验为全球指明了道路,那就是政府巨额赤字不是洪水猛兽。北大经济学教授徐高在最近撰文写道,2022 年末,日本政府债务占 GDP 比重已经上升到 228%,远高于我国 77%的水平,甚至接近了我国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总和占 GDP 的比重,但是日本从未出现主权债务危机,正如徐高所说,政府债务的约束,不在政府债务规模本身有多大,而在于政府债务的作用下,内需是否超过了国内供给能力,一个供给过剩的经济体,用财政刺激拉动内需,是不会出现通胀失控的。
最后引用辜朝明的话作为结尾: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货币政策上,不要把时问浪费在《结构性改革》上(出版于2020年黄奇帆著)。而是应该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财政刺激上以保持经济的运转。这样的话,即使正在经历资产负债表衰退,损害也会被降到最小,GDP 不会大幅下降。如果政策制定得正确的话,也即会有稳定的财政刺激的话,相比日本的20年,他国能够更早地走出资产负债表衰退困境。”
“……我希望他国的人们能够理解这些挑战并做出决策。因为这可能是他国几十年来达到第一世界生活水平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在这个关头处理这些问题就犯了错误。他国最终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的因境等等,这将是非常非常不幸的,因为他国人仍然非常努力工作,愿意研究非常困难的材料。这是他们应得的,他们应该能够达到第一世界的生活水平,但为此,我在这里提到的这些问题必须克服。我对他国克服这些问题充满信心,因为他国人是非常务实的人。”
$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SH000300)$ $创业板指(SZ3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