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7月08日
打工人躺不平,BOSS直聘躺着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最难毕业季”和“职场不允许GAP”的背景下,招聘软件如BOSS直聘和猎聘的营收和用户数均创新高。这些平台不仅服务于中高端市场,也逐渐成为中小企业招聘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在蓝领招聘领域展现出新的增长点。然而,尽管招聘软件盈利,企业和求职者对其效率和服务的抱怨也在增加。

🔍 招聘软件的用户群体正在扩大,BOSS直聘的月活跃用户从2019年的1150万增长到2024年的4660万,接近美颜相机的用户规模。猎聘虽然没有公布月活数据,但其注册用户数也在持续增长,尤其是中高端市场的求职者。

💼 招聘软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企业客户,BOSS直聘超过95%的营收来自企业付费。这些企业通过购买道具和VIP服务来提高招聘效率,但实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导致企业对平台的投诉增多。

👥 求职者对招聘软件的依赖也在增加,尽管他们对于平台的匹配效率和服务的有效性表示不满。例如,BOSS直聘的“直聊”功能原本旨在提高沟通效率,但实际上,求职者发现与HR的直接沟通并不总能带来理想的结果。

越是“最难毕业季”,越是“职场不允许GAP”,招聘软件们就越是赚翻。

今年5月份,BOSS直聘发布了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BOSS直聘公司的营收为17.04亿元,利润、付费企业客户数、平均月活跃用户数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无独有偶,主打中高端招聘市场的猎聘APP,今年个人注册用户(指求职者) 达到 5年来最高,突破1亿人。

现如今,“找工作难”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而作为线上招聘行业的头部公司,BOSS直聘和猎聘的使用、经营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年轻人求职的现状。

这次,《DT商业观察》跳出了常规的就业率等数据视角,从这两款招聘软件的财报数据出发,看看招聘市场的情况,并找到了一些新的发现。

(注:需要说明的是,截至目前,已上市的在线招聘公司只有BOSS直聘和猎聘。根据BOSS直聘的招股书,截至2022年6月,BOSS直聘和猎聘在线上招聘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1%和3.3%,分别排名行业第一和第三,BOSS直聘覆盖的中小企业更多,而猎聘主要针对的是中高端招聘市场,我们将主要以这两款APP的数据为依据梳理。)

谁在用招聘软件?

越来越多人在刷招聘软件。

从2019年到今年第一季度,BOSS直聘的月活跃用户从1150万人猛涨到4660万。

月活4660万人是个什么水平?我们从Questmobile发布的《2024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里找到了一些参考:

2024年第一季度,平均月活在5千万左右的APP还有:盒马、蛋仔派对、平安好车主、美颜相机和vivo商城。

可以说,刷BOSS直聘的人,和用美颜相机的人差不多。

聚焦中高端招聘市场的猎聘,虽然没有公布月活跃客户数,但公布了累计注册用户数。从2019年到现在,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也就是找工作的和招人的)都在变多。

不仅如此,猎聘每年都会公布个人用户(求职者)的平均年薪,这个数字在过去两年都接近20万元。

这意味着,即便是收入还算可观的那部分“新中产”,也在努力找工作或找机会“跳槽”。

另一个很明显的发现是,尽管越来越多企业使用猎聘,但从2022年到2023年,猎聘发布的总岗位数目,连续两年变少。猎头的数量也在2023年出现了5年来首次下降。

猎头变少,通常是招聘市场萎缩、岗位变少间接导致的结果之一。毕竟岗位少了、对人才的需求的少了,留给猎头“做中介”的空间也少了。

谁在给招聘软件贡献营收?

焦虑的求职者,撑起了招聘软件们的高月活,也吸引了大批需要招人的B端企业——而这些企业,正是招聘软件们的主要“金主”。

以头部玩家BOSS直聘为例,其超过95%的营收都来源于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业务。今年第一季度,BOSS直聘的付费企业客户数目从2019年的120万涨到了570万。

BOSS直聘给付费企业客户提供了道具服务和VIP服务,道具服务如牛人炸弹、曝光刷新卡、付费聊天加油包等;VIP权益则包括高级筛选、电话助手、优先提醒、简历助手、牛人分析器(牛人指求职者)等。

简单来说:企业用户可以通过成为VIP享受特权,也能花钱购买道具来增加曝光和沟通机会。

但不同于其他线上招聘平台对企业推出动辄大几万“年包”套餐,BOSS直聘的服务选择更多,譬如可以只买一个月的会员,也可以根据预算,只花几百块买道具。

这也是为什么,BOSS直聘的企业客户里中小企业比较多——因为这些企业招聘预算低、招聘时段也不如大厂固定,不需要一年365天都挂着岗位。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BOSS直聘的中小型客户(年付费在5万块以下的企业客户)贡献收入接近46亿元,占比78.6%。

《DT商业观察》还留意到,在BOSS直聘、58同城、智联招聘最近发布的报告中,都有提到“蓝领”招聘的需求在变大,并视之为新的增长点。

智联招聘《2024蓝领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国内蓝领人才需求持续攀升,今年一季度相比5年前同期增长3.8倍。

BOSS直聘则在今年2月花费5270万美元(约为3.83亿人民币)收购了W.D Technology Investment Group Limited约77%的股权,这家公司主要提供的正是蓝领招聘服务。

招聘软件们的新增长点,恰恰是部分企业当下的焦虑点。

今年上半年,《财政科学》发表了一篇论文《劳动力市场复苏背景下企业“招工难”问题研究》,论文指出:

数据显示,超六成的职业院校学生不愿选择当蓝领,去工厂化、去基层化的就业趋势愈加明显。《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招聘软件赚钱了, 但打工人和HR都“哭”了

企业离不开招聘软件,并不一定是因为它们有多好用。

事实上,企业用招聘软件用得越频繁,对它的吐槽和投诉也越多。

我们查看了黑猫投诉,发现企业端投诉的问题聚焦在匹配效率低、霸王条款(冻结账号)以及强制消费等。比如,企业花了钱买道具增加曝光,但实际带来的转化寥寥;或者是充钱发布职务,但审核一直未通过,最后账号无故被封,充进去的钱白白浪费。

自媒体博主@没汤圆啦 对此总结出一个赚钱逻辑:“理论上匹配效率越低,企业就越有可能购买道具、充值会员,增值服务收入就越高。”

换言之,越是招人难,软件越是低效,企业反而越要砸钱。

打工人对招聘软件们也“又爱又恨”。

智联招聘们的模式,是招聘软件向企业卖简历、让企业联系合适的求职者,本质上是单向沟通。而BOSS直聘在诞生之初,主打的卖点是“直聊”,求职者可以直接和老板沟通,从而优化流程、提高招聘效率,本质上是双向沟通。

不过,随着BOSS逐渐积累起用户和市场份额,它的“直聊”越来越“变味儿”。不少求职者都发现,部分公司招聘信息的发布者从老板变成了HR,跟老板直接对话逐渐成为一种噱头。

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和BOSS直聘相关的帖子里,打工人不是在吐槽工作难找,就是在吐槽软件难用:搜索不精准、岗位已经过期但还挂着、和N家公司打招呼但无人理会……基本上都是围绕匹配效率低下的问题。

还有打工人吐槽在招聘软件上充会员是“大冤种”。

举个例子,BOSS直聘给求职者提供的VIP服务包含:简历刷新、竞争力分析、专属简历模板、优先提醒BOSS、消息精准过滤、专属数据报告、职业性格测评和尊贵身份标识权益。

曾经充过会员的@三狸花 告诉《DT商业观察》:“这些权益大部分都作用有限。比如专属数据报告,里面有简历曝光度、看过我、沟通过、互聊数等数据,有点像APP使用复盘。但我找工作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的岗位选择、更精准的匹配。”

猎聘在社交平台上的讨论热度虽然不如BOSS直聘高,但也有不少人在黑猫投诉猎聘网“虚假宣传”,要求“退款”“赔偿”。

比如有人在今年6月中申请让猎聘网退还会员费898元,理由是支付了金卡会员费用后,并没有达到预期宣传的效果,“每天的曝光量和浏览量,和不充值一样,还不如别的同类型软件不充值的效果”。而目前该页面显示“投诉已完成”。

写在最后

招聘软件们如今之所以能过上“两头赚”的好日子,源于现在”找工作难“、“企业招工也难”的大背景。

一边,是中小型企业源源不断为之付费,渴求以低成本招到合适的人;另一边,则是市场上有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随着岗位紧缩,他们也产生了就业焦虑,“向下”寻求新的机会,从而“向下”挤压。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2年、2023年毕业生人数都突破了千万,硕博毕业生的数量更是一路上涨,在2022年已经达到86.21万人。

智联招聘在今年的春招报告中也提到这种现象:

“从需求侧看,新发中高端岗位数量随整体新发岗位量的减少而减少,从供给侧看,中高端人才的供给在持续增加,2023年春招中中高端人才供给量占比达到68.61%,供需错位表现明显,导致部分中高端人才不得不降级就业。”

有意思的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招聘软件们即使赚钱了,也不能真正做到“独善其身”。

我们从BOSS直聘近两年发布的《环境、社会与管治报告》发现一个数据:

尽管BOSS直聘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它的员工数量在变少。

2022年,BOSS直聘的总员工数目为5647人,包含5602名正式员工和45名兼职员工,当年的员工离职率为26.59%;到了2023年,总员工数目下降为5435名,包括5346名正式员工和89名兼职员工,总离职率升高到为27.24%。

不知道从BOSS直聘离职的员工,找工作会不会容易一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商业观察”(ID:DTcaijing),作者:张晨阳,数据:张晨阳,编辑:郑晓慧,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招聘软件 BOSS直聘 猎聘 蓝领招聘 就业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