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单月营收超过3000万元的品牌熊猫不走,被爆资金链断裂,有人称好几千员工三个四月的工资都没发,老板回应说,还在想办法找钱,涉及金额6000多万。资金链断裂是因为盲目扩张以及投融资不顺。
想聊聊为啥很多创始人之所以会走到资金链断裂,我认为核心是没有平衡好公司的业务挑战和人才适配中的节奏。
1、创始人把控经营节奏胜过一切,很多事看着很好,ideas is easy,但执行起来耗时耗力耗心血,做得太快太早都不是好事,我常说一句话,你还不是王思聪,就别追王思聪前女友。
2、创始人对自己认知的深度,就是企业发展的高度,我们所有人都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事情的挑战,很多企业靠着热钱做到了规模,但实际上创始人领导力,人才储备,文化土壤还在上 2 个阶段。(点此可以看创业4阶段每个阶段面临的挑战)
3、创始人的 ego 是最终压死企业的那根稻草,如果你不能在企业到达一定规模的时候完成自己与 ego 的平衡相处,那么赌徒和冒险家只有一线之隔。
创始人都是让人尊敬的勇敢者!但有勇无谋,那是玩命。
未来10年,对创始人来说,创业越来越像一个极限运动,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业,这16点,就是成功路上需要攀登的 16 座山峰:
01 匮乏的资源
未来10年,资源会越来越匮乏,稀缺。
①资金:已经没有那么多热钱,资金基本上靠自己赚,赚得多才能活得久。
②人脉:所有人都在想着怎么去向上社交,但向上社交是个伪命题,你能帮大佬赚钱,是大佬需要的拥有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大佬会主动向下兼容你。
③市场:不是你想不想卷,是你不卷就没得卷,可能你就要下台了,那天我跟一个10亿体量的创始人聊天,他的感悟就是觉得现在好一点,新的竞争对手产生得少了,哈哈哈哈哈哈,因为市场又没有钱扶持他的新竞争对手了,跟他体量差不多的人,大家都能坐下来一起聊能不能不大促了,不降价了,中产都不够用了。
④团队:咱真的就那仨瓜俩枣,别看不起自己公司的人,别的公司的人可能更还不如你呢。你别指望着天降神兵,给你扛起5000万的营收,不可能的。
02 并发的挑战
创业公司很多挑战都是并发的,和成熟型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
①规划:成熟型公司是有逻辑的,是有前因后果的,是有引线的,创业公司,完全是看命,你想那么多没有用,你根本没法规划。有高管想不明白为什么老板天天变,老板能不变吗?市场一直在变呀。如果有高管老是说你没有定性,朝令夕改,今天要这个,明天要那个,这个高管该换就换吧。
②治理:按下葫芦起了瓢,因为有一些人要成长,有一些人可能要钱,有一些人会觉得你引来新人乱了规矩,没有我们以前的那个氛围,情况很多种,目标不一致,你根本没有办法治理,因为一个公司不能说,这个部门用OKR,那个部门用KPI,另一个部门咱们靠情感驱动。大家在一个屋檐下,得拉齐,得有标准,但怎么定标准,怎么共识就很难,怎么达成标准还能保持灵活更难!
③增长:之前是肥肉型增长,有钱就行,现在是肌肉型增长,得健康,得有利润,得持续发展。
④变革:对于成熟型企业变革是干嘛的?变革是为过去做错决策买单的,我要通过变革把以前我脑子进水招来的人洗掉,至少三年起才会变革一次。但创业公司我们每天都有变化,那我们怎么应对这些变化?哪些变化是致命的?哪些变化其实你完全可以不用力,因为它远没有危及到你的生存,这些就是需要好好考虑的。创业公司要更多变化,更少变革。
03 不足的自我
创业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创始人的认知税。
①认知:很多创始人都后悔,我怎么雇佣了这么差劲的人,我怎么招错了人。其实受限于创始人的认知,你见过多少优秀的人?能吸引到多少优秀的人?能和哪些人合作得好?能雇得起哪些人?哪些人能为你所用?可能都不是一波人。
②整合:受限于当下的环境、自我的环境以及面临的挑战,这三方融合起来,才能高效决策。
②管理:你管过 50 万的人和管过 500 万的人是两件事情,它背后是你领导力质的飞跃,不是你有钱了,你的领导力就到了,你要雇得起那些人,你的领导力得到位。
④演进:每天都要演进,都要进步,你是你们公司唯一的S级人才,你是那个天花板,你停下来,公司就停下来,然后你的竞品就起来了。
04 掣肘的团队
团队是创始人的影子,看不清自己的时候,多看看团队。
①认知:团队也一样受限于他的认知,很多团队管理者他就是没见过优秀的人才,对于创始人减一层的人,大部分的情况下要帮他们开眼界,看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不是最牛逼的,连我老板都不是最牛逼的,我有什么可牛逼的。
②执行:所有的人都是路径依赖的,这是人性,我们都愿意干喜欢的事,而不愿意主动接受有挑战的事,包括创始人。
②协作:营收不到 5000 万的创始人,跟我说公司有部门墙,我说你的公司有几个部门?我有的时候在想,部门墙是谁造成的,老板是第一责任人,没有大公司的命,别过早得大公司的病。靠吼能管理明白的别太早上工具。
④突破:我们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往什么方向去,创业这件事情,就是黑暗前行,进一寸可能就是深渊,但是你又必须要前进,能照亮你的就是创始人的品味和信念。当你做艰难决策的时候,做完全超乎于你能力范围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决策的时候,你那个真实的自己才会完完整整地被暴露出来,没有参照物,你只能靠直觉决策,而直觉决策很多和创始人内心安全感有关系。
我把创始人对于企业经营和战略的阶段性目标思考的清晰度,以及完成当下目标挑战所应匹配的核心人才能力适配的判断,称为创业人才力。
创业人才力很难通过上两天课、看两本书,就提高上来。因为一旦涉及到能力,就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而且能力这件事情它又跟学习有关,学只是一方面,而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商学院其实都围绕在学这一部分,很多都是过去 10 年、 20 年所沉淀的内容和工具,在未来10年,甚至未来20年,谁敢说有没有用?最后一定是演进的工具,演进的方法论,演进的认知才能帮助创始人提升创业人才力。
创业就是筛选,我们服务创业快 10 年,没有一家企业死掉,这背后我不觉得是我们服务能力有多不同,而是我们筛选的眼光。1% 的创业成功率,注定大多数人都是创业的陪跑者,都不值得陪伴,创业有比钱更贵的东西,就是「时间」。当然,想割韭菜的另一回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美吉”(ID:gh_5492a38089b6),作者:张美吉,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