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探讨了巴菲特、凯恩斯和索罗斯三位投资大师的不同投资哲学和成就。巴菲特在70年代滞胀时期关闭合伙基金,转向企业投资并强调不关心宏观经济;凯恩斯在大英帝国衰落期实现高α,其成就超越了金融领域;索罗斯虽努力摆脱投资家身份,追求政治和哲学上的认可,但未能完全成功。文章最后提出疑问,为何津巴布韦未能培养出类似巴菲特的投资大师。
🌟 巴菲特在70年代的滞胀时期展现了其审时度势的能力,关闭了合伙基金,转而投资企业并获得了更好的长期资金。他强调自己从不关心宏观经济,这一策略使他在投资界树立了独特的地位。巴菲特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投资选择,还在于他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
🎓 凯恩斯在大英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期,依然实现了高α,显示了他在经济动荡时期的卓越投资能力。凯恩斯的成就超越了金融领域,他的思想和理论对经济学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投资哲学强调长期视角和风险管理,这在当今的投资环境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 索罗斯一生致力于摆脱投资家的身份,追求政治家和哲学家的认可,但这一努力并未完全成功。索罗斯的投资策略和慈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他始终未能完全摆脱金融领域的标签。这反映了在公众形象和自我认同之间寻找平衡的挑战。
来源:雪球App,作者: 见小曰明辉,(https://xueqiu.com/1690646168/296583699)
其实巴菲特还是挺NB的,人家在70年代滞胀时就审时度势,把合伙基金给关了。然后开始搞企业,并有了更好的长期资金。最后开始布道煲鸡汤,说自己从不关心宏观。
但在我心目中,凯恩斯才是真NB,人家在大英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期,依然实现了高α。只不过凯恩斯的NB已毋需再用金融大佬这样有羞耻感的身份来装点自己。相比之下,索罗斯穷极一生都想摆脱投资(机)家这样的身份,想往政治家、哲学家的身份靠,依然未能如愿。索罗斯努力追求的这些功名利禄的幻光,凯恩斯早就拥有了。
最后有个问题,津巴布韦怎么就出不了巴菲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