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2024年07月08日
临时正回购和逆回购,对央行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央行最新发布的临时正回购和临时逆回购机制,标志着央行货币政策改革进一步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变,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与国际接轨。这一机制通过调节短端利率,使得7天OMO利率成为真实的政策利率,强化了其对市场利率的影响力。同时,央行也正在推进长端改革,从歧视性信贷政策转向非歧视性信贷政策,逐步实现所有行业一视同仁的市场化机制。

🎯 **短端改革:从数量型到价格型** 央行通过改革短端货币政策,从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体系转变为结构性流动性充裕的体系,并以商业银行的负债质量作为新的紧约束。不再过度关注基础货币的投放,而是通过调节商业银行的负债质量来影响市场利率。临时正回购和临时逆回购机制的引入,进一步加强了央行对短端利率的掌控力,使得7天OMO利率成为真实的政策利率,与国际接轨。 央行通过调整大行的融出价格和融出量,以及临时正回购和临时逆回购机制,有效地引导市场利率围绕7天OMO利率波动,实现了短端利率的有效控制。

🎯 **长端改革:从歧视性到非歧视性** 央行正在推进长端改革,从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歧视性信贷政策转向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非歧视性信贷政策。不再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特定行业信贷,而是通过市场化机制,让资金流向回报率更高的行业,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这一转变意味着央行不再过度关注信贷增速、社融增速、M2增速、M1增速等宏观指标,而是更加关注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流向效率更高的领域。

🎯 **货币政策改革的意义** 央行货币政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市场化、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体系,使货币政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通过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与国际接轨的货币政策体系也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

🎯 **投资者应关注的转变** 投资者需要认识到央行货币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的“降准降息”思维已经不再适用。要关注央行对利率的引导和调控,以及市场利率的波动趋势。同时,要关注长端改革的进展,以及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 **货币政策改革的未来方向** 央行货币政策改革仍将持续推进,未来将更加注重市场化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央行也将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投资策略的调整** 投资者应根据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市场利率的变化,调整投资策略,选择更适合当前市场环境的投资标的。例如,在央行引导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可以考虑投资一些利率敏感的资产,例如债券。

🎯 **理性投资,风险控制**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要保持理性,谨慎决策,控制风险。要充分了解市场风险,并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和风险控制措施。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

🎯 **关注央行政策动态**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央行货币政策的最新动态,及时了解政策变化,并根据政策调整投资策略。可以通过央行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 **持续学习,提升投资能力** 投资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投资者应不断学习金融知识,提升投资能力,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回报。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等方式提升金融素养。

🎯 **总结:** 央行货币政策改革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投资者需要及时了解政策变化,调整投资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获得投资回报。

🎯 **投资建议:** 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和策略。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个性化的投资建议。

🎯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子

2024年7月8日一早,央行发布公告,表示将开展临时正回购或者临时逆回购操作

其中,操作的时间为工作日的16:00-16:20,期限为隔夜,锚定的利率为7天OMO利率,在这个基础上减点20bp(正)和加点50bp(逆)

显而易见,这个机制的作用在于:

1、在资金松的时候,靠正回购,使得R007不至于过度向下偏离7天OMO利率;

2、在资金紧的时候,靠逆回购,使得R007不至于过度向上偏离7天OMO利率;

这个机制使得政策利率:7天OMO利率,有更为强大的影响力,成为真实的政策利率。

这个机制标志着央行的货币政策改革更进一步,进一步从数量型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跟国际接轨

但是,很多投资者的思维模式依然在【数量型货币政策】时代,脑子里天天想的是“降准、降息、mlf超量投放”,事实上,这是一些老掉牙的东西了。

这篇文章我们将带领大家回顾一下央行怎么改的,从而,帮大家更好地理解临时正回购和临时逆回购。

松弛短端的数量约束

最开始的改革发生在短端,以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是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货币政策体系。

这个政策体系的特征是:1、超额准备金是紧约束;2、央行的基础货币供给很重要

因此,货币政策研究的重点就是关注【基础货币投放】,投放有三大类:1、降准;2、MLF净投放;3、OMO净投放。

很多投资者的直觉都是这套体系训练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经验都来自于这个体系。

后来央行为了【畅通利率的传导机制】,把这套体系废掉了,货币政策的根基从结构性流动紧缺转为结构性流动性充裕

如上图所示,央行总是提前、超量提供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不再是紧约束,成为了松弛约束。

因此,降准和利率下行的关联性差了很多,本来就不缺基础货币,你多放一些,意义也不大。

新的约束——负债质量约束

央行改革的目的是传导,“破”掉的约束跟传导的关联性不强,新“立”的约束需要跟传导的关联性很强

那么,该怎么确立新的【约束】呢?我们可以借助税收上的改革来诱导直觉,一类是针对物品征税,土地税、人头税等等,这是很古老的税种,一类是针对行为征税,譬如,增值税。前者对行为的影响很迂回,后者对行为的影响十分直接。

直接影响行为,才能影响传导。

最终央行找到了一个约束,那就是,商业银行的负债质量,我们可以简单粗暴地把它认定为短端负债的加权平均期限

当设立好新的约束指标之后,央行就可以让它替代旧的约束,如上图所示,新的体系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1、随着经济发展,存款数量不断膨胀;

2、基础货币的数量也随着存款数量的膨胀而膨胀,但是,它始终是松弛约束;

3、负债质量成为紧约束;

这个约束切换告诉我们,只要找到新的紧约束,旧的约束会很轻易地被松弛掉。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反复强调,不要滥用经验主义。有些经验规律来自于a为紧约束的体系,踏入b为紧约束的体系就失效了。

新的体系如何工作?

在新的体系中,商业银行需要努力提高其负债质量,其中,有一个十分讨巧的办法,那就是和非银机构做资产负债置换

如上图所示,银行一面对非银发行存单,获得期限更长的负债;另一面出R007给非银,向他们提供资金支持。整个交换行为的本质在于,银行支付息差,非银协助银行提高负债质量

央行如何构建传导呢?央行通过调剂这个交换行为来构建传导,具体方式有两个:

1、价格类,规定大行融出的下限,譬如,不得低于7天OMO利率;

2、禁止类,限制大行融出的规模,触及上限就不准出了,当然也可以定一个行业上限;

做资金的朋友体会会特别深,自从央行进行MPA改革之后,有两件事特别重要:

1、大行出钱不出钱;

2、大行以什么样的价格出钱;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东西比“降准降息”还重要呢??因为紧约束是银行的负债质量。

到这一步央行就已经把短端的改革做了个七七八八了。

进一步加强掌控力

潘功胜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强调: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总体上能够比较顺畅地传导。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之前,央行可以靠隐形的机制来维护市场利率对7天OMO利率的跟随:

1、大行的融出价格;

2、大行的融出量;

现在,它还可以靠显性的机制来维护这一点:

1、临时正回购;

2、临时逆回购;

总来说,央行对短端的掌控力更强了,事实上,央行+一级交易商已经完全做到和美国同行接轨了。

长端的改革

事实上,长端的改革也在进行中。

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本质是歧视性信贷政策,有些行业被压制,譬如,之前的产能过剩行业和地产行业;有些行业被支持,譬如,各种制造业。

对称的,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本质是非歧视性信贷政策,对所有行业一视同仁,价高者得。

之前我们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不得不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一点,我们之前经历的市场才是非常态。

随着整个经济范式逐步进入新质生产力范式,歧视性政策的必要性也在大幅度下降。因此,长端的改革也得到了快速地推进。

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现象,一个现象是不再重视一些宏观量了,譬如,信贷增速、社融增速、M2增速、M1增速。

如上图所示,失控的M1增速更多地是在反馈:一个旧的制度体系被抛弃了

另一个现象是央行主动去寻求对长债利率的抓手。

大家可以去琢磨一下,为什么央行早不借入非要今年借入呢??单纯是因为市场炒债炒太凶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制度改革

如果长端继续保持数量型货币政策,央行完全没有必要去寻求对长债的直接操控力。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结束语

之所以很多人对央行的诸多行为不理解,是因为这些人脑子里【货币政策版本】依旧停留在上古时代:言必称降准降息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央行已经迭代了N个版本,再改一改就和国际接轨了。

如果你不知道【制度是怎么变化的】,就不要胡乱地去讲宏观,拿着长债利率的下行喋喋不休。那只说明,你对货币政策的改革是一点都不知道。

那么,怎么测试你是多老的老古董呢??内省一下降准在你心目中的地位,越大越老古董。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作者:沧海一土狗,来源:沧海一土狗,原文标题:《关于央行的临时正回购和逆回购以及货币政策的转型》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货币政策 央行 临时正回购 临时逆回购 价格型货币政策 利率市场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