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了然行者990,(https://xueqiu.com/5312730939/296564537)
这两天有篇繁华渐逝、腹背受敌的长文,广为流转。作者的基本逻辑与论点基本认同,也是当前的现状,只是在一个更多的是宏大叙事的语境中,很难有人去如此系统、全面的梳理现状。核心观点,过去40多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无论是经济增长、国际关系、还是技术进步,客观讲这两三代人是好运气,但必须认知到世界是个草台班子、历史进入到垃圾时间,对于后者其实社会文明的进步其实都需要漫长的历史时期,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垃圾时间,过去这几十年多层因素叠加走的太快,不是常态、也不符合规律,对于普通人最重要的是不要把时代的运气当成自己的能力,那样一粒尘真的会变成一座山。关于国内经济,核心问题是增长动能衰竭,必须承认我们是后发优势、追赶经济体的事实,在复制型追赶完成后,缺少新的动能,投资、城市化、人口红利趋弱后,无法形成技术驱动的增长动力,作者列举了漂亮国的利率曲线,每一轮技术创新都推动自然利率的上升,当下美联储降息的节奏谨慎,本质是本轮金融周期通胀驱动只是表象,核心驱动因素是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再看看内外技术领域的差异,决定了处于不同的金融周期与增长路径中,很显然我们还在旧的投资驱动经济周期中挣扎,外部已经开始的新的技术驱动的增长曲线。
再看一些操作层面的逻辑,清零的前因后果不用多说好,主要是政策执行力在下降。托市方面还是在不断的激励需求端加杠杆,然而经过上一轮掏空六个钱包、近几年的资产价格幻灭,居民端的信心早已不足、有的更是有心无力。当前最需要的是中央财政加杠杆提高执行力,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缓慢、审计署查出去年积极财政政策逻辑不足,政策雷声大、雨点小、只打雷、不下雨,很多募集来没有投出去、在账上趴着、有的挪做他用,积极的财政不积极。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缺乏主动性锚定美联储,不听不顾国内降息诉求,过于保守、不作为。税收政策需要放水养鱼的时间,倒查几十年、从严征缴,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预期。资本在用脚投票,国内处于一轮深刻的制度重建与供给侧改革阶段,过去十多年金融政策右转,没有带来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P2P、股灾、房地产泡沫、IPO大跃进、信托理财危机,高层在重新定位金融提升金融的党性与人民性。
制度性问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技术性腾挪找到解决方案,体制的惯性已经不再是那个积极有为的年代,更多的是听、看、等,如果不能够打破这种惯性、改变路径依赖,就不要抱太大希望。贵州茅台、长江电力、东山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