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主旨演讲 | 颁奖典礼 | 圆桌论坛

引语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4日-6日在上海举办,大会以“智联世界”为主题,汇聚全球英才,共话AI发展新机遇。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院士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另有多位青年教师荣获奖项、做客圆桌论坛。赵行助理教授荣获WAIC SAIL之星奖,许华哲助理教授荣获WAIC云帆奖“璀璨明星”,陈建宇助理教授做客圆桌论坛,其人形机器人成果陈列于会场“十八金刚,众创未来”机器人先锋阵列。

Key-Note Speech

姚期智院长主旨演讲

7月4日,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在WAIC“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治理挑战与应对论坛”作题为《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研究方向》的主旨演讲。

姚先生首先介绍了前沿大模型带来的信息、物理、生物智能风险与生存风险,引申出AI的系统安全与确保人的利益问题,提出需要从技术和路径的维度进行分类治理。

随后,姚先生以大模型时代的数据安全研究为例,指出大模型会记住隐私数据,而保护用户隐私的研究尚处于较原始阶段。当前的重要方向是为大模型数据安全开发出一组核心技术。姚先生进而以有益的通用人工智能(Beneficial AGI)和可证明的安全通用人工智能(Provably Safe AGI)为例,介绍了AI安全治理的大格局理论研究。

姚先生提出AI安全治理的当务之急在于发展AI对齐与相应的评估方法、结合中国优势来建立符合国情的AI治理框架。姚先生最后总结指出AI安全治理日趋重要,并已发展成为学术交叉新领域,亟需开展构建AI安全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WAIC AWARD

赵行助理教授荣获SAIL之星

7月4日,交叉信息院助理教授赵行荣获2024年人工智能大会“SAIL 之星”奖(全称为Super AI Leader,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该奖旨在激励全球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方向性技术突破、应用创新,正在或将要改变未来生活的人工智能项目。

颁奖辞中特别指出,赵行助理教授提出的视觉为中心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方案(Vision-centric Advanced Autonomous Driving Platform)突破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泛化性瓶颈,在数十万台新能源汽车上落地应用,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行业的革新。

赵行老师简介

赵行,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后于谷歌无人车项目Waymo担任研究科学家。其研究领域涵盖多模态学习,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提出了自动驾驶中一系列框架型的工作,为行业大多数公司所使用或借鉴。曾获智能机器人顶会CoRL2023最佳系统论文提名Top3,ICCP最佳论文奖,福布斯中国30Under30。曾担任ICLR大会联席主席,NeuRIPS/ICCV领域主席。

WAIC AWARD

许华哲助理教授荣获云帆奖

7月5日,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荣获2024年人工智能大会 ·云帆奖“璀璨明星”。

云帆奖旨在发掘和激励AI领域最具潜力的青年技术人才。其下设“璀璨明星”与“明日之星”两大榜单,璀璨明星榜单评选出10位35岁以下的人工智能软硬件领域杰出技术人员。

当日,许华哲老师发表题为《具身智能:通往泛化之路》的主旨演讲,展示了研究组在Robo-ABC跨类别泛化、RIEMANN跨位姿泛化、DP3视觉扰动泛化、类内物体泛化等方面推出的系列工作和远景目标。许老师也出席科学前沿主论坛圆桌对话,围绕“下一代人工智能架构的革新与挑战”的主题展开研讨。

许华哲老师简介

许华哲,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具身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其研究领域是具身人工智能(Embodied AI)的理论、算法与应用,具体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强化学习、机器人学、模仿学习等。许华哲曾获顶级智能机器人会议CoRL'23最佳系统论文,并在IJRR, RSS,NeurIPS等顶级期刊/会议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代表性工作曾被MIT Tech Review等媒体报道。曾在IJCAI2023、IJCAI2024、ICRA2024担任领域主席/副主编。

Seminar

陈建宇助理教授出席圆桌论坛

7月6日,交叉信息院助理教授陈建宇受邀出席《具身智能: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圆桌论坛,从创新视角展示和探讨生成式AI的时代机遇,并就具身人工智能的技术挑战和落地难点进行探讨交流。

在大会展示区,陈建宇助理教授科研成果机器人“小星”作为“十八金刚”之一,与来自达闼、复旦大学、傅利叶、杭州宇树科技、开普勒等机构的机器人,伫立于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

图| 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

陈建宇老师简介

陈建宇,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星动纪元创始人,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副秘书长,上海期智研究院科学家,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兼聘教师。他在清华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博士学位,师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机电控制学科先驱Masayoshi Tomizuka教授。他近年来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从事前沿研究与产业化探索。他的目标是构建出具备高性能、高智能的通用人形机器人软硬件系统。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小星”人形机器人系列的全栈软硬件技术。他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五十余篇论文,部分论文入围L4DC 2022、IEEE IV 2021、IFAC MECC 2021等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他入选了“福布斯中国30under30” 榜单,“36氪36under36”榜单,量子位“人工智能年度影响力任务Top30”。

关于我们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简称交叉信息院,成立于2011年1月。交叉信息院由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姚期智先生领导,是国内首个致力于交叉信息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单位,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交叉信息研究机构,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