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07月07日
我不赞成《繁花渐逝》一文的分析视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困境,并以日本和美国的历史经验为参照,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视角。作者认为,类比日本的视角认为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不可动摇,中国只是被养肥的待宰的猪。而类比美国的视角则认为中国将推动重塑世界格局,当前正处于面临最大阻力的阶段。文章还分析了1930年代美国在经济危机后的产业升级和崛起,并指出中国当前需要脱虚入实,整顿金融,推动产业升级。

🤔 **类比日本:被养肥的待宰的猪?** 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类似于1990年代的日本,认为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不可动摇,中国只是被养肥的待宰的猪。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应该接受这种定位,并努力让美国相信中国还能再肥一点,延迟美国采取行动。同时,应该找到下一只待养的猪,享受养肥的过程。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辜朝明,他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债务问题和产能过剩,难以摆脱困境。 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如何与美国合作,维持现状,并寻求新的机会。

🇺🇸 **类比美国:重塑世界格局?**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类似于1930年代的美国,认为中国将推动重塑世界格局,当前正处于面临最大阻力的阶段。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应该脱虚入实,整顿金融,推动产业升级,才能突破困境,最终成为世界霸主。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民生牟一凌,他主张去金融化,增加实物消耗量,并持续推荐资源板块。 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如何通过自主创新,打破现状,实现自身崛起。

📈 **历史经验的启示** 1930年代的美国在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后,通过罗斯福新政,稳定了社会,并完成了产业升级,最终在二战后成为世界霸主。中国当前面临的困境,与1930年代的美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应该借鉴1930年代美国的经验,但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

💡 **投资结果的验证** 支持辜朝明《繁花渐逝》的作者已经用净值体现了他的认知。而类比美国1930年代的民生牟一凌虽然没有净值,但去金融化、实物消耗量增加的观点和持续推荐的资源板块在不断得到市场的验证。

🔑 **关键在于选择** 选择类比日本还是类比美国,是不同的分析视角,根本分歧在于如何看待中国。最终的选择取决于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判断和对中国自身发展道路的认知。

来源:雪球App,作者: 伯言2020,(https://xueqiu.com/1998357586/296552863)

这两天有一篇《繁花渐逝》的文章在各个群里广为流传。之所以能广为流传一方面悲观的基调与这几年疲软的市场相适应,另外一方面也是寇博的水平高,用更成体系的内容表达了对中国已走在“日本失去30年”道路的焦虑,这一焦虑在最近一年里广为流传,辜朝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观点深入人心。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困境这点毋庸置疑。在历史中寻找参照物时,很多人将中国类比1990年前后的日本,但也有观点将中国类比1930S的美国。

类比日本的观点铺天盖地就不赘述了,主要聊一下1930S的美国

1930S世界正在从西班牙大流感中恢复,世界正处于逆全球化的阶段,安全与发展是当时的国际主流思想。虽然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希望挑起战争,但行动上都在尽力提升安全感。

对外方面,各国互相增加贸易壁垒,尤其是作为世界中心的欧洲纷纷提高对新兴世界工厂美国的贸易壁垒:

意大利和西班牙提高对美国出口汽车征收报复性关税至100%-150%。福特汽车在意大利售价由300美元上翻至815美元。1930年6月22日,西班牙提高几乎所有美国商品关税。

英国于1931年11月20日颁布《非常进口税法》(Abnormal Importation Act),对于特定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歧视性高关税。1932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新的进口税法案,规定将对一般进口商品增收10%的从价税,对大多数工业品实际征税20%,而对钢铁、奢侈品等征税更高。

受20年代早期签订的贸易协定约束,法国70%的进口商品关税固定无法调整。在此情况下,法国政府宣布实施进口配额制度,该制度针对美国对法出口的电子设备及肉制品进行严厉的配额限制。

对内方面,各国都走向了大财政路线,不断提高负债率。出于对外部的不信任,主要国家都在提高本国产业自给自足率并提高军事实力,英国政府于1932年取消了“十年规则”,之后又批准了国防安全子委员会提交的重整军备计划。英国政府对海军、空军的开支出现快速增长,并扩建皇家兵工厂以加强军备生产的能力,德国政府于1936年推出“四年计划”,提出要加大合成橡胶、钢铁、燃料的生产能力,在四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自给自足。

在这个阶段美国的日子不好过。国内而言,在咆哮二十年的美国经济飞速发展阶段,居民和企业不断提升杠杆率,终于在1929年后迎来大萧条,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阶段,国际来看,作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既面临主要贸易伙伴不断对其增加关税,又面临欧洲大国扶持本土产业自给率带来的竞争压力。

1930 年开始美国商业银行贷款余额连续6年收缩,其中1931至1933年的年均收缩幅度超过了15%,1920 年代居民部门大幅增加的“分期贷”消费贷规模也明显收缩;到 1933 年时,美国居民全部消费贷款规模甚至回落至 1924 年的水平。

美国居民部门由加杠杆转向去杠杆,导致终端需求由扩张转向收缩,进而使得美国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过剩的现象,随着经济运行模式由加杠杆转向去杠杆,美国制造业的资本回报率也从经历了大幅的下降。在 1920 年代的加杠杆时期,美国制造业公司的 ROE 水平逐步由 6.5%上升至 11.4%;然而在大萧条的去杠杆时期,美国制造业公司的 ROE 在 1932 年时一度降低到只有 0.5%。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美国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通缩压力,在 1932 年全球主要工业国股票市场已经企稳向上时,美股却仍在底部震荡调整。

面对这个局面,美国先后经历了胡佛和罗斯福两位总统的治理,最终在罗斯福新政下,美国稳定了社会,并在这段时间保持产能优势的同时完成了产业升级,最终在1940S成为全球霸主。

关于胡佛新政和罗斯福新政的对比,美国如何在罗斯福新政下从大萧条走向世界霸主是很精彩的,但内容太多,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观看,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回到我们国内。选择类比1990前后的日本还是类比1930S的美国,是不同的分析视角,根本分歧在于如何看待中国。

选择类比日本的视角,是认为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是不可动摇的,中国只是德国、日本、苏联后第四个被养肥了待宰的猪,因此他们给出的对策主要是三点:1. 让美国相信我接受这个定位 2. 让美国相信我还能再肥一点,别着急动手 3. 找到下一只要养的猪,享受养肥的过程。

选择类比美国的视角,是认为中国会推动重塑世界格局,现在是面临最大阻力的阶段,给出的对策是要脱虚入实,整顿金融、推动产业升级。

从投资结果上看,支持辜朝明的《繁花渐逝》作者已经用净值体现了他的认知。而类比美国1930S的民生牟一凌虽然没有净值,但去金融化、实物消耗量增加的观点和持续推荐的资源版块在不断得到市场的验证。

1930s世界往事:发展与安全

$紫金矿业(SH601899)$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国经济 日本经济 美国经济 产业升级 世界格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