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则 2025-05-07 15:07 江苏
国米老男孩们,重返欧冠决赛。
由于上周的比赛实在看得太爽,昨天晚上我干了这么三件事。
第一,提前准备了一大壶冰咖啡,另配三种饮料和五种零食。
第二,放了一大缸水泡了个澡,半躺着清空了手游的体力槽。
第三,定了个2点50的闹钟,久违地在日期变更前爬上了床。
结果,不负众望失眠了。
没办法,我只能一边提前开始吃吃喝喝,一边拖着游戏角色们共同加班,就这么慢慢等到了公布首发……嗯,除了实在赶不上的孔德,该轮换的都休够了,其他人都没变。
很好,脑子里已经有画面了。
邓弗里斯猪突猛进,身上挂着马丁各种暴扣?亚马尔多次带球晃过同一个迪马尔科,给不知道啥时候才有的下一代FM多加一个习惯?比塞克头球绝杀,让国米球迷集体道歉?莱万替补出场天神下凡,帽子戏法直接逆转?
事实又一次证明,预设剧本永远比不上现实的离谱程度。不过在此之前,咱们还是先看看那些能猜到的东西。
比如,亚马尔一次又一次欺负迪马尔科,迪马尔科回过头就去欺负加西亚。又比如,邓弗里斯每次和马丁对抗,仍然像是飞翔的泥头车碰上阿斯顿马丁的车祸现场。
不过与首回合不同,两支球队强而有力的右路进攻这次没能立刻招招见血,反而当当当地开始弹刀。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包括对方后卫的极限解围、门将的妙手扑救,以及自己一开大招就抡空。
就像这样。虽然这球越位了,但费兰-托雷斯本场的射门表现都如图所示。
还有这样。虽然这球也越位了,但小图拉姆这场的最后传射都如图纠结。
或许是总比分3-3,次回合天然带着巨大的晋级压力,双方球员开局阶段都在精神还想大开大合的同时,身体做动作却带着点拘谨。具体表现为进攻配合里的失误明显比首回合要多,亚马尔兜传拉菲尼亚、姆希塔良长传邓弗里斯这种打了千百遍的配合,不是球停出了界,就是干脆传出了界。
但这些配合失误,双方接下来要承担的风险完全不同。
国米主守,反击失误了,二次防守赶紧破坏就行。巴萨主攻,建立在阵型极度高压、前场奋力反抢的基础之上,一旦失误就容易被打穿中场,防线只能靠着两个不熟练的边后卫一起造越位。
更要命的是,巴萨进攻不畅逐渐走向了“把球交给亚马尔单干”的华山一条路。国米却在慢慢进入状态之后,很快找到了通往罗马的全新大道。
首先,反击里用三中场的跑动接应控一下节奏,等待邓弗里斯从后场冲到中场。
其次,邓弗里斯几次在这一阶段接球突入禁区后,都因为缺少接应点不知道咋办。干脆改成先交给一个回撤背身接球的中锋,让右路的荷兰人再飞一会。
最后,另一个没回接的中锋,不管是劳塔罗还是小图拉姆,都果断往左路前插,这下和邓弗里斯实现两翼齐飞。
思路明确,条理清晰,邓弗里斯的边锋越踢越爽。直到围抢出了奥尔莫的后场失误,反越位连线劳塔罗,1-0。
比分落后,巴萨只能进一步加强攻势,但迟迟不见起色。
亚马尔主攻没有任何问题,但负责横向串联的费兰每次护球都会丢,承担前插纵深的奥尔莫每次停球都别扭,主攻彻底变成了大家看着亚马尔一个人攻。他还真能一个人就攻起来,面对姆希塔良和迪马尔科的夹防次次一穿二,只可惜接着就会碰上提前补位的巴斯托尼,以及这回天克自己的索默。
双拳难敌4+4,于是上半场巴萨控球率领先30个百分点,射门却比国米还少了两次。姆希塔良和恰尔汉奥卢的抽射都将将掠过立柱,再到又一次邓弗里斯+小图拉姆+劳塔罗形成反击三叉戟,VAR确认库巴西铲到的是腿。
恰(定位)球王速度角度俱佳,2-0。
中场休息,国米球迷欢欣鼓舞,心急的巴萨球迷开始提前分锅。
会议里,他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觉得竞争金球的前提必须是硬仗不能隐身,所以亚马尔/佩德里才是MVP,拉菲尼亚就是躺赢狗。另一派觉得都怪身后没有巴尔德,赫拉德-马丁防是一次没防住,攻是10次丢失球权全队最多,可谓360度无长板。
而对于马丁的处置,又再细分成了两派。激进派觉得纯属西乙水平,根本不配出现在欧战。保守派觉得他们太保守,必须移出一线队阵容。
虽然但是,足球圈存在这么两大玄学定律。一是半场2-0号称“最危险的比分”,尤其在欧冠。二是读作diss写作BUFF,黑谁谁爆发。
当然,作为无产阶级评球者,还是得找找事物背后的客观规律。
下半场开局,甚至可以说整个下半场,国米的问题其实都来自同一点。首先排除什么“阵型回退太保守”,实际上巴萨后场控球时的防守站位照样在前提,反击投入的兵力也没不敢投,真正的变化在于——中场跑动彻底跟不上了。
姆希塔良和恰尔汉奥卢都是老同志,越来越难在高节奏转换里迅速到位,更别提换位了。唯一壮年的巴雷拉这场满脑子都是骚操作,各种后脚跟就把球秀给了对面。
再犀利的反击也要建立在后场出球之上,而国米下半场的出球因为缺少把控节奏的三传两倒,一度被逼到只能转给右路,试图凭借邓弗里斯或者比塞克的盘带提速来破局。
等等……这黑哥俩有这个能力吗?
于是,后场接连失误的变成了国米这边,而巴萨的二次进攻重心终于半主动半被动的往左路倾斜了一些。那么问题又来了,左路靠谁呢?拉菲尼亚还是得无球抢点,你让他当爆点就是梦回哈维时代。
那么,就决定是你了……赫拉德-马丁!
马丁老师翻了翻自己的技能树,洗点成巴尔德肯定来不及了,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传中。
一次,两次,传到前点没高度,传到后点没人在。球迷戏称这就叫“公式化传中”,小镇做题家的上限不过如此了。
三次,四次,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低平球被挡出,那就高球吊后点。亚马尔习惯性地内收到中路,让出的空间飞出一个加西亚。比分扳成2-1。
还是利用国米中场跑不动却必须压上的BUG,巴萨打出长距离反击。看着三箭齐发的左边是马丁,右边是加西亚,换别人早就大脑宕机了,聪慧如佩德里才能想到让他俩自己决定。
大题满分,送分题反而做错了。索默神扑出加西亚的半空门,但也只让扳平延迟了三分钟。
还是马丁的传中,这回换成了45度圆月刀。小因扎吉应该想到了这个位置老是空,才用奥古斯托换下了迪马尔科。然而奥尔莫还是无人看管头球破门,2-2。
又一次连追两球,巴萨士气空前高涨。国米的老爷车随着体能下降更加难以防住血C的亚马尔,姆希塔良的犯规先被判点,后被VAR改判成了任意球。
接下来双方走马换将,基本都是对位调整。原则也不约而同,换下有黄牌的、体能透支的,或者有黄牌且体能透支的。唯一的例外可能是达米安换下了比塞克,补的是右中卫岌岌可危的出球能力和稳定性。
好消息是,达米安出场确实限制了进攻副核大马丁(?),也节省了不少邓弗里斯的体能。
坏消息是,塔雷米补不上劳塔罗的逼抢后防、弗拉泰西和泽林斯基填不了主力的转换枢纽,反击提供不了上半场的威胁,防线这下真的开始往后退。
又是防守成功后的出球失误,让巴萨终于打出地面横向转移。拉菲尼亚等了一整场的弱侧机会,左右各抡一脚击败了索默,2-3。
让二追三,87分钟,任谁都会觉得这是一脚致命绝杀。我甚至已经起好了word文档的标题:《马丁和加西亚两翼齐飞,逆转了国米,我至尽都记得》
打脸永远来得如此之快。
巴萨原本还有机会彻底杀死比赛,并且不止一次。亚马尔92分钟在禁区角拿球,经验丰富的“老将”佩德里挥手让他往角球区带拖延时间。17岁的少年一脚内切低射,这轮淘汰赛上演了门柱帽子戏法。
偏偏这一脚门柱,给了国米一线生机。
马丁距离风评逆转只多了一次摔倒,邓弗里斯存到最后的体能送出两回合的第三个助攻。抢点爆射近角带来3-3绝平的人,是37岁的阿切尔比。
加时赛里,离谱的事情还在继续。
比如巴萨在90分钟之后才换上了莱万和福特,谁能想到福特以为自己接过的是加西亚的开火权,让正印中锋只能去争顶第二点。
又比如特地为了加强对抗换上的阿劳霍,还是没能顶住踢了整场的小图拉姆。等到塔雷米回做,弗拉泰西的身边围着四个人看戏,没有一个人上抢。
我在FC里打人机,都没拥有过这么富裕的兜射前摇。死角,4-3。
神奇的故事也在继续。亚马尔还能突,索默也能接着扑。加时赛里国米只有2脚射门,亚马尔一个人有4脚并且3脚射正,变成了索默的3次扑救。
小孩哥开了挂?对不起,在咱们那个年代,最牛的东西叫做金手指。
没有逆转了逆转之后的第三次逆转,也没有惊心动魄的点球大战。这场比赛,以及这组对决已经足够跌宕起伏,成为欧冠乃至足球史上的梦幻史诗。
你能看见气宇轩昂的少年英雄。亚马尔这场贡献14次过人,两回合加起来达到了20次。欧冠半决赛,面对体系纯熟的国际米兰,都知道他要突,却谁都拦不住。
也能看见壮心不已的老骥伏枥。36岁的索默再送单场7次扑救,两回合一共14次。赛后劳塔罗把他推到看台面前接受全场欢呼,官方给出定义:国米英雄。
37岁的阿切尔比,草根出道,低级别联赛逐级攀登,再到加盟米兰醉生梦死。之后两次确诊睾丸癌,几度经历退役边缘,浪子回头转型硬汉,铁人不休再入豪门。被笑过看不见前辈中卫们的车尾灯,被嘲笑内心还藏着红黑的卧底。
职业生涯第一个欧冠进球出现在此时此地,可能才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对于每一名热爱这项运动的球迷,亲眼见证这两回合的比赛都是一种幸运。沉醉而紧张窒息的210分钟,极致且连绵不绝的视觉享受。
对于看球多年的老男孩们,感触还会更深。国米两年前在欧冠决赛的首发阵容,还有8个人参与了这次的半决赛。时间让年轮多转了两圈,这群平均年龄30+的球员却还在努力,想要再争一次峰顶。
未来可能属于亚马尔和巴塞罗那,但今天赢下这轮史诗半决赛的,是老男孩们的国际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