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到了五一档会大幅下跌,但没想到这次直接腰斩了。
甚至连过去几年绝对的市场刚需喜剧电影都卖不动了。
挨个片来看,《水饺皇后》是档期内唯一超出预期的影片。映前对本片的普遍预期是2-2.8亿,是档期内的二号种子选手。影片的口碑质量并没有超出预期,但或许是凭借主角马丽的路人号召力或许观众已经对过去几年常见的喜剧已不再感兴趣,《水饺皇后》吸引到了档期内的绝大多数临时购票观众。目前这部传记电影有机会冲击4亿大关。
《猎金游戏》基本保持预期,达到了2亿左右的票房体量。猫眼宣发这一次包揽了五一档冠亚军的位置,也让公司的发行龙头位置继续保持。
临时空降的《幽灵公主》意外成为了档期第三名,最终票房大概率破亿,影片“活下去”的主题也恰好应对着五一档过后对电影行业的反思和希冀。漫威《雷霆特攻队*》即便海外口碑不错,但是因为缺少第三幕的大决战动作戏,内地口碑表现不佳,最终或许也只能有1亿票房出头。
原本被认为能享受到市场喜剧红利的一号种子《人生开门红》在口碑超越前作的基础上,最终票房表现却与预期相差甚远。同样,犯罪题材《大风杀》和低幼动画《海底小纵队》的市场表现也都不佳,可以看出题材红利在当前的电影市场也是转瞬而逝的。
而五一档后的第一天,电影市场又要重新打响3000万大盘保卫战。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5月末端午档也没希望、6月更没希望,至于7、8月暑期档,目前来看找不到任何一部20亿种子,对比去年有《抓娃娃》坐镇的暑期档也没什么竞争力,整个暑期档保不保得住100亿都不好说了。
今年2月,《哪吒2》大爆掀起市场高潮,大家都看好今年大盘突破550亿甚至重回600亿,但经过了3月的超冷档期以及4月初清明档的沉寂,市场预期又降回到了500亿。现在五一档过去,全年票房能不能到450亿都悬了。
从昨晚开始,关于电影市场危机存亡之秋的反思和讨论又开始了,不过整体来看,还是说的那老三样:游戏短视频直播短剧在抢观众、电影质量不进则退电影需要更加创新贴近年轻人、冷档没片热挡扎堆。
但在情报君看来,以上几点都没有切入到目前中国电影问题的本质。中国电影最大的问题是缺少透明度。评分体系的崩坏是其一,我们在去年已经讨论过。而电影投资成本的崩坏也是今天我们要谈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可以说,降低成本是中国电影唯一的救命稻草。当然,降低成本并不是让目前国产电影低成本拍摄甚至粗制滥造,而是要斩断目前中国电影流行的资本溢价游戏。
事实上,电影成本早就成为了一个伪命题。
导演有一个实际花费的成本,主控出品方会有一个导演公司报的成本,其他出品方也会有一个溢价跟投成本,联合出品公司也会有更高的跟投成本,还有更多没有署上名的小公司还会有一个成本。目前来看,一部电影至少3、4个成本,最多十几版本的成本都有可能。
举个例子,一个知名导演拍摄一部电影实际花了5000万,报给主控方1个亿(导演公司净赚5000万)、主控方报给其他出品方1.3亿然后卖掉30%的份额,影片拍摄完成进入粗剪阶段再以1.6亿的成本卖掉30%的份额,同时这期间其他出品方和联合出品方也会向其他公司以更高的价格(2-3亿)转让电影份额。就这样,一部电影拥有了十几个版本的成本数字,导演一开始就赚钱了,主控出品公司可能在付出3000万宣发费用之后,电影票房2亿就达到收支平衡了,其他出品方可能要等票房到3.5亿,联合出品方得到5亿,至于二级市场的韭菜们,可能得等到电影7、8亿才行。
可以说,现在电影的成本都是一轮一轮投出来的,换句话说都是根据预估票房倒推的。说成本没啥意义了,都是对应的投资成本。投到最后,实际原始制作成本可能已经没人知道了,这可能也是国内电影很少去公开成本的原因。
这样的一个价格数字,它就不应该叫成本。我有原始版权,然后我想卖点份额,但是卖多少钱呢?无论是剧本阶段、拍摄阶段、粗剪阶段、宣发阶段,我都可以请人来估个票房然后往外卖,市场交易下来这个价钱就把他叫成本了。
据悉,今年不少暑期档电影都在以3亿+的成本往外卖,这个成本加上宣发费用就是10亿+票房才有希望回本,更有甚者有些有望定档2026年春节档的大片成本已经喊到了6亿+了。
现在的电影成本吓退了多少投资方。
不少电影票房失利卖惨,但其实按照他们自己的溢价成本来说,大量电影都是上映后不久甚至电影公映之前就已经回本了,他们站出来吆喝并不是真的觉得这有助于票房回暖,而是为了做给其他溢价买了他们份额的其他公司看的,做出一份诚恳的样子示人表示自己努力过了但这个项目因为种种客观原因确实陪了,但我们下次还可以继续合作啊你看我们春节档的那部片子不就赚了不少吗?
这样的运行模式会让电影市场越来越健康就鬼了,越来越长的联合出品公司名单对电影市场一点用都没有。
在让资本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后,资本只会选择转头丢弃你。显而易见的是,最近一年的大片开机量已经骤然下降,虽然今年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春节档可能还会有不少大片库存,但2026年春节档后缺片也是显而易见的,5-8部颇有体量的新片根本不够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吃的,我们需要的是每年5部20亿+、25部5亿、50部1亿+的新片。
电影作为一门生意,应该让投资人赚到钱,而不是用行业壁垒和溢价游戏去赚一笔笔的快钱。
可以说,中国电影市场亟需好莱坞的成本(半)公开制,这也才能让电影市场更加公开透明。青春爱情、悬疑犯罪、剧情喜剧等影片在扣掉演员片酬之后就该成本控制在5000万甚至3000万以内,而古装奇幻、警匪动作类电影的成本也应该控制在2亿以内。至于春节档上映的顶级导演卡司阵容的S级大片,实花成本可以到3亿、5亿。只要让电影投资、盈利、回本的齿轮转起来,相信电影创作者们能拍摄出观众喜欢的电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影情报处”,作者:坦克,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