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7月07日
最强数据线雷雳5上市了,但可能没啥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雷雳5标准发布后,首款雷雳5数据线正式上市,其峰值速度高达120Gbps,可在一分钟内传输200部高清电影。然而,目前只有雷蛇最新的灵刃Razer Blade 18笔记本可以充分发挥雷雳5的性能,而大多数用户可能无法体验到其速度优势。雷雳5虽然具备高带宽、高兼容性和高功率等特点,但现阶段应用场景有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也难以普及。

⚡ **雷雳5标准:速度惊人,但应用场景仍待探索** 雷雳5数据线以其峰值速度120Gbps,可在一分钟内传输200部高清电影,速度优势明显。然而,目前只有雷蛇最新的灵刃Razer Blade 18笔记本可以充分发挥雷雳5的性能,而大多数用户可能无法体验到其速度优势。 雷雳5标准具备高带宽、高兼容性和高功率等特点,但现阶段应用场景有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也难以普及。 例如,雷雳5可同时支持多个8K显示器扩展,单个接口即可同时支持三台4K 144Hz刷新率显示器,最高可以为游戏玩家带来540Hz刷新率支持。此外,雷雳5最高支持240W供电,未来游戏本也可以直接通过支持雷雳5接口的显示器反向供电。 然而,目前大多数用户并不需要如此高的速度和功能,4K显示器已足以满足需求,8K显示器和540Hz刷新率等功能尚未普及。 此外,雷雳5线材成本更高,认证费也更贵,这阻碍了其普及。

💻 **雷雳接口的演进:从实验室到主流** 雷雳接口是英特尔倡导的一种高速I/O接口,融合了PCIe和DisplayPort两种通信协议,具备视频、数据传输功能。 雷雳1带宽已达双向10Gbps,但由于相关设备并不多,知名度不高。 雷雳3的普及得益于英特尔开放了Thunderbolt协议规范,使其与USB Type-C接口兼容,并成为主流端口。 雷雳4则进一步提升了性能,可以“一分四”连接多个雷雳设备,满足了大多数人的日常、工作需求。

💰 **雷雳5面临挑战:成本和普及度** 雷雳5虽然性能强大,但其成本和普及度成为阻碍其快速发展的因素。 由于线材成本更高,认证费也更贵,雷雳5线材的价格也更高,这增加了用户的升级成本。 此外,雷雳5的应用场景有限,目前只有少数设备可以充分发挥其性能,这限制了其普及速度。 英特尔暂时没有让雷雳5迅速取代雷雳4的打算,而是更多地采取兼容策略,希望用户根据需求循序渐进地选用雷雳5线缆。

🔌 **雷雳接口与USB Type-C接口的差异** 雷雳接口和USB Type-C接口虽然都采用Type-C接口规格,但两者是不同的标准规范。 雷雳接口是英特尔倡导的一种高速I/O接口,支持PCIe和DisplayPort两种通信协议,具备视频、数据传输功能。 USB Type-C接口是USB接口的一种新规格,支持USB 3.1、USB 4等协议。 雷雳3开始的接口规格为Type-C,同时支持USB 3.1,但支持USB 3.1的Type-C接口设备不一定支持雷雳规范接口。 支持雷雳3的接口旁会有一个“闪电”标识方便区分,而且速度上有明显差距。

📡 **无线传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未来趋势** 随着无线传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雷雳5的高速传输优势可能不再是主要优势。 无线传输技术不断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未来可能取代有线传输成为主流。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对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低,许多用户已经习惯了使用移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雷雳5在未来可能更适合专业用户,例如视频剪辑师、游戏玩家等,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其优势并不明显。

💡 **雷雳5的未来:循序渐进的普及** 雷雳5标准虽然性能强大,但其普及需要一个过程。 英特尔暂时没有让雷雳5迅速取代雷雳4的打算,而是更多地采取兼容策略,希望用户根据需求循序渐进地选用雷雳5线缆。 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雷雳5的应用场景会逐渐扩展,其普及速度也会加快。

⚡ **雷雳5的未来:循序渐进的普及** 雷雳5标准虽然性能强大,但其普及需要一个过程。 英特尔暂时没有让雷雳5迅速取代雷雳4的打算,而是更多地采取兼容策略,希望用户根据需求循序渐进地选用雷雳5线缆。 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雷雳5的应用场景会逐渐扩展,其普及速度也会加快。

🔌 **雷雳接口与USB Type-C接口的差异** 雷雳接口和USB Type-C接口虽然都采用Type-C接口规格,但两者是不同的标准规范。 雷雳接口是英特尔倡导的一种高速I/O接口,支持PCIe和DisplayPort两种通信协议,具备视频、数据传输功能。 USB Type-C接口是USB接口的一种新规格,支持USB 3.1、USB 4等协议。 雷雳3开始的接口规格为Type-C,同时支持USB 3.1,但支持USB 3.1的Type-C接口设备不一定支持雷雳规范接口。 支持雷雳3的接口旁会有一个“闪电”标识方便区分,而且速度上有明显差距。

📡 **无线传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未来趋势** 随着无线传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雷雳5的高速传输优势可能不再是主要优势。 无线传输技术不断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未来可能取代有线传输成为主流。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对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低,许多用户已经习惯了使用移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雷雳5在未来可能更适合专业用户,例如视频剪辑师、游戏玩家等,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其优势并不明显。

💡 **雷雳5的未来:循序渐进的普及** 雷雳5标准虽然性能强大,但其普及需要一个过程。 英特尔暂时没有让雷雳5迅速取代雷雳4的打算,而是更多地采取兼容策略,希望用户根据需求循序渐进地选用雷雳5线缆。 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雷雳5的应用场景会逐渐扩展,其普及速度也会加快。

雷雳5标准发布大半年后,第一根雷雳5数据线终于上市了。

相比前代,雷雳5在视频传输、数据传输方面拥有更高的带宽,峰值速度最高能够达到120 Gbps。

按照这样的速度算下来,使用雷雳5只需一分钟不到就可以传输200部高清电影。英特尔客户端连接部门总经理Jason Ziller表示:

雷雳5以其行业领先的性能和功能,正引领一场技术革新。目前,雷雳接口已成为连接计算机至显示器、扩展坞和存储设备的主流端口。随着雷雳5带来的下一代性能提升,即便是对性能有着极高要求的用户也将享受到更丰富的功能。

此外,雷雳5的高兼容性,使其天生就拥有海量的配件支持,再加上最高240W的充电功率,当电源线用也没什么问题。

但坏消息是,目前只有一台设备能够充分发挥雷雳5的性能,那就是雷蛇最新的2024款灵刃Razer Blade 18,而这台笔记本的起售价为27999元。

如果我们想要测试这根雷雳5数据线的最高性能,只能选择两台同款笔记本来测试,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其他设备能完美发挥雷雳5的性能。

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专业用户,现阶段雷雳5可能发挥不出什么威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也没太多用武之地。

雷雳3、4、5,傻傻分不清楚

摆在雷雳5面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和雷雳3、雷雳4以及数不胜数的USB-C数据线,傻傻分不清楚。

这里要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雷雳接口?它和USB Type-C的关系是什么?

这恰恰是最难弄清楚的问题,毕竟它们都长得一模一样。

关于接口的网络段子

Thunderbolt,常被称为雷雳或雷电,是英特尔倡导的一种高速I/O接口,最早诞生于2009年,不过曾经长期处于实验室状态,直到2011年才以Mini DisplayPort接口的形式出现在苹果的Mac设备中。

由于雷雳接口融合了PCIe和DisplayPort两种通信协议,同时具备USB和DP或HDMI/DVI/VGA转接输入/输出功能,这就让它通过一个接口就能实现视频、数据的传输。

有一位reddit网友概括得很准确:

雷雳接口最独特的卖点是它本质上是外部PCIe。想想人们在台式机主板上安装的各种PCIe附加设备,例如NVMe SSD、GPU、10千兆以太网、CFexpress读卡器、USB主机控制器等。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雷雳接口从外部添加,而无需打开计算机。这对于无法轻松打开计算机的笔记本电脑尤其有用。我认为这是雷雳接口最酷的部分。

和其他接口相比,雷雳最大的特点就是快。

雷雳1带宽就已经达到了双向10Gbps,对比一下iPhone 15标准版USB 2.0传输速度为480Mbps,iPhone 15 Pro系列的USB 3的传输速度也是10Gbps。

不过此时雷雳接口由于相关设备并不多,即使有也都在一些较为高端的设备上,所以在大众群体中的知名度并不高,直到雷雳3才真正广为人知。

雷雳3的普及并不是因为它传输速度达到了同时代最快——是当时USB Type-C 3.1 Gen2接口的四倍,而是由于英特尔宣布向USB推广组织开放了Thunderbolt协议规范,这让采用USB Type-C形态的雷雳3有了更好的兼容基础。

自此,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在使用雷雳接口时,将不需要再通过英特尔取得授权,所以不少PC设备开始选择雷雳3与USB Type-C接口的组合方案,真正让它走向大众。

但同时,很多厂商也在此基础上设置了私有协议,造成市场上出现了命名混乱、多个版本共存等等,很多问题一直延续至今。

实际上,虽然USB Type-C与雷雳属于不同的规范,但两者并不冲突。Type-C是接口规格,而雷雳是标准规范。

有这样一个绕口令一样的规则描述二者之间的联系:

雷雳3开始的接口规格为Type-C,同时支持USB 3.1;但支持USB 3.1的Type-C接口设备不一定支持雷雳规范接口。

不同之处在于支持雷雳3的接口旁都会有一个“闪电”标识方便区分,而且速度上有很明显的差距。

如果说雷雳3让雷雳接口广为人知,那么雷雳4可以说让雷雳接口走到了“完全体”的状态。

虽然总带宽与上一代并没有不同,但雷雳4可以“一分四”的特性,使得笔记本可以只用一个雷雳接口连接多口扩展坞,同时连接多个雷雳设备。也就是“一根Thunderbolt 4,完成所有任务”。

这使其基本达到了英特尔对雷雳线的最初设想——成为I/O界的“王者”,也完全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日常、工作需求。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经过雷雳3、雷雳4两代产品迭代,留给雷雳5的空间似乎不多了。

为什么雷雳5没有用武之地

显然不只是因为雷雳5出现的时间太短了,从纸面数据来看,雷雳5相比雷雳4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升级:

1.雷雳5可同时支持多个8K显示器扩展,单个接口即可同时支持三台4K 144Hz刷新率显示器,最高可以为游戏玩家带来540Hz刷新率支持。

2.外部固态硬盘、eGFX扩展以及创作工具等设备的带宽提高2倍。

3.雷雳5最高支持240W供电,未来游戏本也可以直接通过支持雷雳5接口的显示器反向供电,不过具体供电规格需要厂商去做选择。

4.雷雳5完美向下兼容USB4、雷雳4线缆,兼容雷雳3、USB3、DP 2.1特性,虽然某些功能需要特定支持,但也降低了不少用户升级成本。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雷雳5还将雷雳接口“快”的特点推到了极致,英特尔甚至在官网上相关介绍页打出了“加速一切”的slogan。

但实际上对于很多人而言,随着无线传输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常生活工作中根本用不上雷雳5这样的快刀,很多时候无线传输才是主流。这一状况的突出表现就是——雷雳3、USB 3甚至USB 2.0速率的Type C接口线缆,是市场上绝对的大多数。

此外,虽然雷雳5的首批目标用户是游戏玩家或高标准的工作者,但当下雷雳5对他们而言提升也并不明显,像8K显示器几乎无用武之地。

一根雷雳4就支持两台4K分辨率显示屏,这对于绝大多数专业人士而言,已经完全够用了:这大概就像5G一样。5G快吗?很快,但好像我不用5G也行,你说4G和5G的变化对我们影响大吗?8K也是这样,8K画质好,但我拍4K的已经足够用了,意义不大,雷雳5也是这样。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在于你拍了、传了8K视频之后,电脑剪不动,不还是白搭?观看视频的用户,大部分用的手机还是2K、1.5K甚至更低分辨率。你数据线是很快,但是人家网络流量不会那么快。一句话说就是:配套还离得很远。如果非说有的话,应该就是卖8K电视的吧哈哈。

此外,虽然雷雳接口虽然在规格上有显著提升,但线材成本更高,认证费也更贵了,有数码配件从业者告诉爱范儿:

如果是一款全新产品的雷雳认证费用,大概在1-2万美元不等。所以我们采取了兼容的策略,兼容标准里的所有指标。

英特尔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他们的计划里,暂时没有让雷雳5迅速取代雷雳4的打算,而是更多地采取兼容策略,希望用户根据需求循序渐进地选用雷雳5线缆。

这个过程注定会很漫长,雷雳5这个最强的数据线标准,可能很长时间都无用武之地。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雷雳5 雷雳接口 USB Type-C 数据传输 高速接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