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136号文”旨在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市场化。随着实施时点临近,电价不确定性增加,项目收益率面临下降风险,新能源开发企业观望情绪浓厚,甚至担忧装机规模断崖式下降。业内人士认为,“136号文”实施后,新能源电站开发将进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时代,开发运营策略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需完善项目选址与设计,拓展绿证、绿电等多元交易渠道,并跟踪下游用户负荷需求,增加绿电直供比例。
📈“136号文”的核心目标是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实现新能源电价机制向全面市场化转型。
💰由于未来电价存在不确定性,新能源项目的收益率面临下降的风险,导致新能源开发企业普遍持观望态度。
💡“136号文”的实施有望推动新能源电站开发进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时代,开发运营策略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新能源开发企业需要完善前期项目选址与设计,同时积极拓展绿证、绿电等多元交易渠道,以增加收入来源。
⚡开发企业还应关注下游用户的负荷需求,增加绿电直供的比例,从而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
人民财讯5月7日电,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下称“136号文”),旨在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新能源电价机制向全面市场化转型。随着“136号文”实施时点临近,对行业的影响日益显现。由于未来电价不确定性增加,项目收益率有下降风险,新能源开发企业观望情绪较浓。业内对于新能源行业硬着陆,装机规模断崖式下降也有所担忧。记者与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了交流,业内普遍认为,“136号文”实施后,新能源电站开发有望步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时代,开发运营策略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一方面,新能源开发企业要完善前期项目选址与设计;另一方面,拓展绿证、绿电等多元交易渠道,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开发企业应着力跟踪下游用户负荷需求,增加绿电直供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