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0小时前
科学研究的“强磁心脏”实现国产化,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王秋良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最高磁场强度达14.0特斯拉,内孔直径164毫米。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设计与建造技术水平上取得了显著突破,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该磁体可应用于大科学装置、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解决新材料制备、生物医学研究等方面的关键需求,为我国超导磁体产业化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该磁体最高磁场强度达到14.0特斯拉,内孔直径164毫米,代表着我国在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设计与建造技术水平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科研团队采用了铌钛和铌三锡超导线圈组合结构,结合两种超导材料的特性,创新性地优化了磁体的电磁结构和工程方案,提高了磁场贡献率。

🛠️通过长期技术攻关,团队解决了大口径高场磁体高应力调控设计、密绕高场磁体高精度制造、低电阻超导接头等关键技术问题,掌握了此类通用超导磁体的设计和制造等成套技术。

🚀这项技术的成功突破,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超高场科学仪器与大科学装置技术水平,并为我国超导磁体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IT之家 5 月 6 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工所”)4 月消息,王秋良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

该磁体最高磁场强度 14.0 特斯拉(T)、内孔直径 164 毫米,标志着我国在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设计与建造技术水平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 大口径高场超导磁体测试现场

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是大科学装置、高性能科学仪器、高端医疗装备、工业与特种装备等应用领域的重要设备。磁体提供的大空间高磁场环境可用于定向凝固/磁拉单晶等大块新材料制备、生物医学和物理化学研究、磁分离/感应加热等工业装备。这类超导磁体的技术和产品长期被国外垄断,迫切需要解决核心设计与制造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IT之家从公告获悉,科研团队采用铌钛和铌三锡超导线圈组合结构,结合铌钛超导材料的中场高电流密度和脆性铌三锡超导材料的高场高电流密度特性,创新性优化了磁体的电磁结构和工程方案,提高了两种超导材料的磁场贡献率。

通过长期技术攻关,团队先后解决了大口径高场磁体高应力调控设计、密绕高场磁体高精度制造、低电阻超导接头等关键技术问题,掌握了此类通用超导磁体的设计和制造等成套技术。

电工研究所研制的 14.0T 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经测试,磁体达到预期技术目标,并且运行稳定。

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技术的成功突破,将有助于我国超高场科学仪器与大科学装置技术水平提升,并为我国超导磁体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超导磁体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高场磁体 科技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