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毛很多,(https://xueqiu.com/3092308148/296504991)
2023 年以来A 股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走势。其中高股息板块贯穿始终,整体表现相对出色,电力、银行、造船、港口航运、家电等出口链走势良好。2023 年上半年,人工智能产业链成为市场焦点,大模型、光模块、传媒、游戏、AI芯片等相关板块疯狂炒作,直至 6 月份达到顶点后开始调整。6月份人形机器人反弹行情,7 月份金融、无人驾驶等板块有所表现,但行情短暂,随后市场再度陷入沉寂。
8 月底华为概念崛起,华为手机产业链、华为算力产业链、华为汽车产业链等相关板块受到资金热烈追捧,炒作热度极高,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 11 月份,历时约 3 个月。然而此后大盘逐渐见顶并开始调整,但不少投资者未能及时察觉,仍在持续买入。
11 月至 12 月,市场进入阴跌阶段,2024 年 1 月至 2 月 6 号,A 股遭遇系统性大风险,微小盘股调整尤为剧烈。此次暴跌由多方面原因造成,转融通做空和量化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政策制定者以及少部分有特殊通道的政策使用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直至 2 月 6 号市场才见到阶段性底部。
回顾这段时间的 A 股行情,板块轮动迅速,热点切换频繁,投资难度较大。投资者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风险意识,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Kimi、Sora 人工智能的大模型在2月6日引发了反弹行情,此波大幅反弹由人工智能率先引爆普反行情,随后穿插了诸如低空经济、资源股、生物合成等概念的操作,然而这些概念的行情均较为短暂,与 2023 年的人工智能行情相似,操作数月后便陷入调整,因其本质上多属于概念炒作。
后续到 6 月份半导体、车路协同等板块有所表现,总结这段时间的行情,可发现主要有两条线在运行,一为贯穿始终的高股息板块,二为不断转换的概念股,高股息板块始终存在,概念股则频繁更迭,运行周期短暂。
对比 2019 - 2021 年的行情,这一阶段截然不同。彼时出现了几大主线,持续创新高。而当前则是高股息抱团与概念炒作并行。如果投资者未选择高股息格局,而买入概念格局,操作起来会比较棘手,并且高股息的收益率与前些年的热门赛道股相去甚远,只有部分特殊资金抱团高股息,一般资金在其他板块中来回穿梭。
由此可见,2023 年至今的行情操作难度较大。其他板块的运行特点是周期短,一旦买入者开始长期持有,收割可能就会来临。未来即便是高股息板块也可能面临崩盘,高股息崩盘后,市场又将寻找新的机会,但按照当前的情况很难再找到如 2019 - 2021 年那样的良好行情。
当前的 A 股市场与 2019 - 2021 年有着显著的不同,那时存在赛道持续的大牛板块,而如今这样的板块已很难寻觅,这也注定了后续的投资充满挑战。
市场的持续特点是节奏极快,要求投资者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虽上层常提及新质生产力领域可能存在机会,但投资者实际操作时会发现机会不容易抓住,就今年而言除了 2 月 6 号到 4 月份这一段行情属于普遍反弹行情,其余时间的行情都不太理想。
行情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暂。半导体行情持续了一个月左右,这在当前已算较长,更多的板块行情仅能维持一周或两周。正因如此,投资的难度大幅增加。
经过反复思考,中长线布局的方向目前看来仅有军工领域值得关注,且不能对整个军工板块进行全盘投资,应选择与商业航空航天相关的细分领域,若有其他合适的细分领域,会进一步挖掘研究公布探讨。
今年已过半,又到了挖掘 2025 年大牛股的时候,在这样的行情下,一年能成功捕捉 1 - 2 只,极限 3 只大牛股已属不易。还需持续观察,谨慎抉择。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 A 股市场中,投资者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方能在投资道路上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