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行动辅具种类及功能
1. 拐杖
• 类型:单头手杖、三脚/四脚手杖、T字拐、前臂拐、腋下拐;智能手杖(内置跌倒感应功能)。
• 作用:减轻下肢负担,扩大支撑面积,稳定步伐。
• 选择方法:
• 长度公式:身高/2 + 3cm(以实际驼背状态测量)。
• 使用时需握在健侧(健康一侧的手),以平衡身体。
• 手柄高度应使肘部弯曲约30度,拐杖尖端位于脚前外侧约15厘米处。
2. 助行器
• 类型:框式、轮式、带座式(可折叠)。
• 作用:适用于肌力下降或平衡能力较差的老人,提供更大支撑面积,减少跌倒风险。
• 使用方法:
• 调整高度至手腕自然下垂时与手柄齐平。
• 行走时先移动助行器,再迈步跟进,保持身体重心稳定。
3. 轮椅
• 类型:手动轮椅、电动轮椅、带姿势控制功能的特殊轮椅。
• 作用:帮助无法独立行走的老年人扩大活动范围,维持坐姿完成日常活动(如用餐、社交)。
• 选择要点:
• 根据身高、体重选择合适尺寸。
• 座位深度应使膝盖后侧与座椅边缘留有2.5厘米空隙。
• 靠背角度需支撑背部。
4. 移位辅助设备
• 类型:移位转盘、移位板、床边扶手。
• 作用:帮助老人从床到轮椅的转移,减少护理人员负担。例如,移位转盘通过旋转实现安全转移。
5. 适老助行推车
• 特点:带座椅和刹车功能,可推行也可休息,适合户外活动。
二、其他辅助设备
1. 洗澡椅/浴凳:防滑设计,避免淋浴时跌倒。
2. 马桶增高器与起身助力架:增加如厕舒适度,辅助起身。
3. 防压疮坐垫:分散压力,适用于长期坐轮椅或卧床的老人。
4. 助听器与老花镜:改善听力和视力,促进社交与生活自理。
三、使用注意事项与专业指导
1. 个性化适配:需根据使用者身高、体重、肌力及具体需求选择辅具,建议由康复辅具技术咨询师指导。
2. 定期检查与调整:如拐杖手柄磨损需更换,轮椅轮胎气压需维持正常。
3. 补贴政策:多地(如上海、江苏、广州)提供最高2000-3000元的辅具购买补贴,涵盖拐杖、轮椅、助听器、智能床等20类产品。
四、新兴技术辅具
1. 外骨骼机器人:通过机械助力辅助行走,适用于中风或严重肌无力患者。
2. 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如跌倒报警手环、心率监测仪,集成于传统辅具中提升安全性。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适老化行动辅具,可显著提升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与安全性。建议结合专业评估与政策支持进行配置,具体产品目录及补贴申请可参考各地民政部门发布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