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堤防基础多为深厚砂卵石,夹有粉细砂,透水性强,当堤外河道涨水时,水压差会导致地下水夹带泥沙从薄弱环节涌出,形成管涌,也称为‘翻砂鼓水’。这种现象在洞庭湖区较为常见,此次华容县团洲垸堤坝决堤就是由于管涌险情未能及时封堵导致的。
🤔 **洞庭湖区堤防基础的特殊性**:洞庭湖区堤防基础多为深厚砂卵石,夹有粉细砂,这种地质结构导致堤防透水性强,容易发生管涌。
💧 **水压差是管涌发生的关键因素**:当堤外河道涨水时,堤内外水压差会使地下水夹带泥沙从堤防的薄弱环节涌出,形成管涌。
🚧 **管涌的危害**:管涌会导致堤坝局部塌陷,甚至导致堤坝决堤,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管涌的防治措施**:加强堤防基础的加固,防止地下水渗漏;及时监测水位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水压差;加强巡堤查险,及时发现和处理管涌险情。
⚠️ **华容县团洲垸堤坝决堤的教训**:此次华容县团洲垸堤坝决堤事故警示我们,要高度重视洞庭湖区堤防的防洪安全,加强堤防的维护和管理,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管涌险情,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什么是管涌?洞庭湖区为何易发生管涌? 7月5日16时许,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桩号19+800)发生管涌险情。17时48分许,紧急封堵失败后堤坝决堤。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6日11时,决堤口已延伸至226米。 7月6日,湖南省洞庭湖水利事务中心一位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管涌是洞庭湖区常见的险情,习惯称为‘翻砂鼓水’。” 由于洞庭湖区的堤防基础多为深厚砂卵石,夹有粉细砂,透水性强,在堤外河道涨水的情况下,两边水压差会使地下水夹带泥沙从薄弱环节涌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管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