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15小时前
古人放假,为什么都选择在园林里“躺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介绍了中国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理想的实践和精神坐标,它不仅是景观,更是宜居之地。现代人游览园林,不应只停留在拍照打卡的“构图式”观看,更要调动全身心的多重感官去体会,感受自然的生机。园林的迷人之处在于其整体性,是各种技艺和物件巧妙结合的综合艺术。通过建筑师、艺术家鱼山的解读,带领读者从理念、行走、对照三个板块,在中外经典园林漫游中,了解园林的精神理念和营造技艺。

🏞️园林是中国人心中的“桃花源”,它不仅是一种景观,也是人们创造的一处宜居之地,承载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坐标。

👂观看园林要调动全身心的多重感官,身体要入画,感受鸟叫虫鸣,风的凉意,以及不同铺地的触感,体会自然的“生机”。

🌱园林营建包含艺术,是一种“匠艺”,叠山理石、亭台水榭的匹配,漆器、瓷器、楹联、木作、盆景等非遗技艺的运用,都体现了园林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艺术价值。

想像一下,在热气升腾的午后,你从城市的街道,转身隐入一处园林之中,拂过湖面的风带来一丝凉意,满眼是层叠的绿色、堆叠有序的山石、婉转曲折的廊榭,整个人都跟着放松了下来。

只身其中,在蜿蜒小径上游走,各式风景渐次从眼前掠过。叠山理石、亭台廊榭、天光云影,构建了园林的丰富层次,山水、建筑、花木、鱼虫,为园林注入了勃勃生机。可以说,中国的园林,构建了一个感受非常丰富、层次非常多样的场景。

园林,古人心中的“桃花源”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流连栖居于园中。比如唐代诗人王维在晚年得辋川别业,一处依地而建的自然园林,他晚年隐居于此,常与友人在园中雅集,饮酒赋诗,弹琴作画,写下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也留下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的闲适心境。

再比如,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洛阳,修建了一座独乐园,他在《独乐园记》中记录了园子的布局和景色,虽规模不大,但园内有读书堂、钓鱼庵、采药圃、弄水轩等多处景点,他在这里安心编撰《资治通鉴》,累了常在园中“躺平”休息,这些生动的生活场景后来被明代画家仇英在《独乐园图》中再现。期间,或执竿钓鱼、采摘药草,或开渠浇花、摆弄竹林,独乐园成为了他远离政治纷争、追求内心宁静的世外桃源。

《独乐园图》局部 明 仇英

所以,园林不仅是一种景观,它也是人们创造的一处宜居之地,这种居住地本身,就是一种中国人文化理想的实践,园林也因此承载了古老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坐标,成为了中国人心目中的“桃花源”。

现代,我们如何观看园林?

那么我们现代人再去逛园林里,又该如何观看?如今,在苏州,包括拙政园、留园在内的9座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到访。我们经常会看到,参观的人们拿着手机拍照、打卡,这当然是一种很好的互动与记录,园林也提供了“移步换景”的构图空间,但往往用这种方式去看园林,更多是一种“构图式”的,相对外部的一种观看,你的身体未必进入到风景中

苏州拙政园  视觉中国供图

在建筑师、艺术家鱼山看来,中国园林非常强调身体在园林里、在风景中,身体是进去的,我们经常讲身体要入画,不是在画外。当你身体进去以后,你会发现风景不止于观看,不止于眼睛,你会发现你听到了悦耳的鸟叫声,听到了细小的虫子叫声,同时你也能感受到风从种满荷花的水池吹过来,有种凉凉的、湿润的感觉。同时在不同铺地的路上游走,你会觉得脚感有时候急、有时候缓,你会感到小石子带来的不同触感。”

所以,观看园林,需要调动全身心的多重感官去体会,而在其中,最重要的是感受什么?在鱼山看来,最重要的是感受自然的“生机”“风景能带给人很不一样的一种对生命的根本性理解,一棵小草,小草上的蚱蜢,或者是水里一条小鱼,都能让你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甚至能感受到中国文化里很悠远的东西,比如联想到庄子讲他在濠濮看鱼的一种状态,想象中国人上千年的一种对自然的观想,一种对生命、生机的想象,所以我觉得园林的观看之道需要去调动自己的眼睛、身体和心灵,同时也会带来很多对遥远的文化的想象。

图片来源:unsplash


中国的园林为什么迷人?

因此在园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对文化性的呼应,同时,园林的营建,也离不开独具匠心的造园技艺。在鱼山看来,造园并非完全是纯粹的工匠技巧,它包含了艺术,造园实际上是一个“匠艺”,是一个匠人的艺术。比如造园的核心技艺叠山理石,在造园之前这些都要先排布好:哪块是主山?水怎么绕?土方堆叠形成什么样的山形走势?亭台水榭建筑如何跟山水匹配?这些都很考验建筑理念和品味

当然在园子里,还有一些特别的技艺可称之为非遗,比如漆器、瓷器、楹联、木作、盆景,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园林去掉某一个部分,将失去很多声色。所以中国的园林为什么迷人?因为它是一个整体,在鱼山看来,“很难割裂出来说某个元素很了不起,园林是一个更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合,它通过一种方式巧妙地把这些技艺和物件放在了一起,发生了关系,让它们之间有故事可讲,能够相互呼应,相得益彰,让园林成为了一种非常综合性的艺术。”

为了能带大家更全面地了解、看懂园林,三联中读推出了《园林的观看之道——营造技艺·精神理念·名园漫游》音频课,邀请到了建筑师、艺术家鱼山带大家从园林的观看之道切入,分别从理念篇·【造园理景】行走篇·【名园寻访】对照篇·【中西漫游】三个板块,在中外经典园林漫游中,为大家讲述园林的精神理念和营造技艺。

▼点击了解详情

课程主讲人
全方位解读园林的
构成要素与园林类型


山水布局到建筑花木,系统剖析中式园林的营造哲学;涵盖皇家、私家、寺庙等多元园林形态,揭示不同场景下的文化表达。跨学科视角,融合建筑学、绘画、文学与哲学,重构当代人的园林认知体系。
多重感官沉浸式体验方

突破传统观赏模式,带你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体验园林中季节更迭、光影变幻的微妙诗意。

江南地区园林游览路线
30+座名园的游览赏析讲解


沿长江东段环太湖两大经典路线,深度解读沧浪亭、拙政园等代表园林的设计巧思,提供"内行视角"的游览指南。

全球园林美学比较

以更广视野看懂园林美学

横向对比中日欧园林:京都庭院的极简禅意、意大利台地园的几何秩序、法国皇家园林的对称恢弘的独特美学。

非遗技艺活态传承

解密假山堆叠理水养池等濒危匠艺,剖析园林作为非遗的文化价值,唤醒传统技艺的当代生命力。

早鸟价49元 原价69元
现在购买独家赠送
中国古典园林地图·电子版
(五一节后在课程章节中领取)

6月20日前完成课程打卡前100名用户即赠
三联中读x艺术家鱼山“四季流沙杯垫
(随机一个包邮寄送)
▼点击享受优惠价格


你想从书中发现另一个园林山水世界吗
主讲人鱼山最新著作
《造境记》来了
购买《造境记》+《园林的观看之道》
低至5.7折
三万言自述
以建筑师的眼光谈如何看园林
如何游山,谈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
252幅代表作首次集结
以画家之笔
让画了千年的山水有了新的模样

限时特惠108元 原价187元
▼购买书+课,享5.7折优惠
成功购买后,请用您购买手机号登录三联中读APP,即可在我的-已购中收听。图书会在5个左右的工作日包邮寄出。
作者:尤小朵
编辑&排版:鞠欧



文章原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园林 自然 文化 匠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