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刺激1995》吗?如果没听说过,那你肯定听说过《肖申克的救赎》,但其实这俩是同一部作品的两种翻译。
在游戏领域,经常会有这种奇怪的译名,比如说:《半条命》,原名《Half-Life》,这是我第一款PC游戏。官方翻译为《半衰期》,但在没有翻译、盗版横行的年代,人们并无法接触到官方翻译,也并不知道半衰期这个专业名词,于是把half、life分别翻译,最终成为大名鼎鼎的《半条命》,大部分人至今改不过来,于是就叫《半条命》了;
《太空战士》,这是《最终幻想》的台湾译名,一般认为是为了附会当时台湾流行的特摄节目《太空战士》,以后的译名也遵循了《太空战士》这一名字。
台湾喜欢将游戏的特点转化为名字,而不是直接翻译,例如《异尘余生》(《辐射》)、《潜龙谍影》(《合金装备》),都是令人拍案叫绝的翻译。
再说到《斯普拉遁》(Splatoon),一个挺糟糕的译名,只有一个“遁”字符合了游戏中遁入墨水的玩法,原名《喷射战士》就挺好,还有民间翻译《肆喷乱涂》,既是音译,有体现游戏玩法,虽然有些不雅,但这样的名字不得不令人称妙。
游戏《Need For Speed》,官方译名为“极品飞车”,台湾译名为“极速快感”。虽然“极速快感”放在赛车游戏上似乎没什么毛病,但总给人一种想歪的感觉······
还有一些游戏的翻译跟其英文名差异较大,可能是直译太过普通,所以译者选择施展“灵魂改造术”让名字更有吸引力。
例如《Concord》,直译和谐、同心协力,毫无特色,基于太空题材和特工行动,改为星鸣特工,还能对标《守望先锋》(台译《斗阵特攻》);《Arcana Academy》,直译奥秘学院平淡如水,化身《巫师与学徒》瞬间点破"魔法学校师徒羁绊"的剧情;《Dragon Age》,直译龙之年,但化身《龙腾世纪》让史诗感暴涨;《Persona》系列,直译为"人格面具",台译《女神异闻录》直接套用副标题造梗,成功让都市怪谈感扑面而来······
你们还知道什么样的奇怪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