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航空小筑 前天 18:21
关于胡塞武装何以能突破杜鲁门号防空圈的问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胡塞武装可能采用尾随美国航母返航机群进行渗透突防的战术。作者分析了美国海军在应对此类攻击时的困境,认为目标识别与判定是关键瓶颈。文章指出,尽管美国海军拥有先进装备和丰富经验,但在识别效率上可能受到限制,导致防空体系的抗击效果下降。此外,文章还对比了胡塞武装与当年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的情况,强调了侦察体系和远程打击能力的重要性,并指出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

🧐 胡塞武装可能采用尾随杜鲁门号返航机群的战术,对美国海军构成挑战,其战术的成功值得深入研究。

💡 美国海军的防空体系在应对胡塞武装的突防时,关键在于目标识别与判定。识别效率成为防空体系的瓶颈,影响其抗击效果。

🤔 葛底斯堡号误击事件表明,美国海军可能增加了识别限制,导致出现错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胡塞武装的突防成功。

💥 胡塞武装解决了侦察问题,并拥有远程打击武器,这使得他们能够实施有效的突防战术,与马岛战争中的阿根廷形成鲜明对比。

原创 航空小筑的方方 2025-04-30 11:47 广东

        昨天提到,胡塞武装可能采用了尾随杜鲁门号返航机群进行渗透突防的战术。然后一直在想,假如这个推测成立,其中的道理何在?
        美国舰载航空兵拥有当今一流水平的装备,最丰富的作战经验,最完备的交战规则——够不够用还不好说,但相对蓝星其它用户来说应该是排第一的了。就这样还被胡塞武装搞得灰头土脸,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反复研究一等人的防御性空中对抗任务(DCA),就任务规划、交战规则、舰载机运用等方面并没有什么可指摘之处(特别是对我等酱油党而言)。但是如果带入到跟胡塞武装对抗的场景中(特别是尾随突防),就会发现有个很关键的要素:目标识别与判定。上次葛底斯堡号误击,就是这方面出的问题。昨天推测,胡塞武装能够突防成功,很可能就是一等人增加了识别限制,导致出现错漏。
        换句话说,包括宙斯盾在内的舰队防空体系,抗饱和攻击通道应该是够的,但其抗击效果取决于对空中目标的识别效率。也就是说,识别通道的数量成为了防空体系的瓶颈。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存在。在当年沙漠风暴行动中,联军飞机被己方误击的概率要远高于被伊军攻击的概率。之所以在一等人这里没有发生重大问题,那是因为自二战后从来没人能尾随其返航机进行攻击的。现在胡塞武装突然神奇地拥有了这种能力,结果问题一下就爆了。
        再说一下胡塞武装。对比当年马岛阿根廷打英国航母,胡塞武装简直有如神助。当年阿根廷南部空军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缺乏有效的侦察体系。在《连载七:决胜南大西洋——福克兰战争中的空中力量(原载《国际展望》)》总结过:
        现在胡塞武装莫名其妙就解决了侦察问题,而且还拥有与侦察手段相匹配的远程打击武器,所以才能够打出这种战术。
        当然,这对我们来说,无论正反都是很好的经验。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胡塞武装 突防战术 目标识别 军事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