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小时前
救命,租房又遇到五级能耗的空调,咋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分享了将传统家电接入智能控制,实现省电省心的经验。针对空调等高耗能产品,提出了通过空调伴侣、智能控制面板、红外遥控器或VRF控制器等方式进行智能化改造的方案。强调了空调省电的基本原则,如最大风量和合理温度设置。同时,介绍了其他耗电产品如热水器接入智能控制的思路。文章还讨论了智能家居平台的选择,以及解决多平台设备联动障碍的重要性,为租房用户和动手爱好者提供了实用的智能家居改造建议。

💡 通过加装空调伴侣、更换智能控制面板、使用红外遥控器或VRF控制器等方式,可以将传统空调接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 空调省电的核心在于将风量开到最大,并合理设置温度。实验表明,室内设定温度每提升一度,能耗可降低20%。建议参考作者的睡眠模式设置,例如初始设定低温高风速,待温度降低后自动调整为较高温度,并配合电动窗帘使用。

🔌 为大功率电器选择智能插座时,务必考虑其额定电流。例如,即热型热水器需要接入支持高电流的智能断路器。同时,建议根据个人习惯设置加热时长,避免长时间开启造成浪费。

🏠 搭建智能家居前,选择统一的智能家居平台至关重要。多平台并存可能导致控制不便。建议选择具有家居中枢功能的产品,如小米中枢网关,以实现本地局域网内的快速响应和数据安全。

我有个朋友,前一阵跟我吐槽,担心租到串串房,跟着小红书贴子测了测甲醛。测完没超标,长舒一口气,挺好。

结果一抬头,天塌了,遇到了传说中的电费“刺客”,五级能耗的空调。

真是应了那句话,麻绳专挑细处断,命运戏弄打工人。

一到夏天,空调耗电就是个老大难问题。网友也会贴心分享他们的省电“小妙招”,和各种辛酸往事:

“在家吹空调不如逛商场蹭空调!去年夏天周末,我经常这么干。”

“对呗,然后喝奶茶花38,吃火锅花160,逛完回了,发现家里空调没关。”

“你快删了,因为我有一个朋友,真的是我一个朋友,看到了会破防。”

今年为了避免大家再闹出类似笑话,我把我之前整治“电费刺客”的经验分享出来。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如何将空调等高耗能产品接入智能控制,省电省心,出门不用三步一回头。

五级能耗,不要怕,弄他

想将传统空调变得“智能”起来,需要接入智能控制。

普通的分体式空调操作相对简单,在空调和插座之间加一个空调伴侣,给它连上Wi-Fi就行。

中央空调(一拖多模式,比如我租房里的中央空调,一台室外机和四台室内机),接入方式一般是三种:

· 更换智能的空调控制面板,或在原来的面板加装一个“小超人”智能控制模块,一个面板或模块智能控制一台内机。

· 如果中央空调装有红外遥控,可以用智能红外遥控器

· 有一种叫“VRF 控制器”的东西。空调的内机和外机有个控制系统,它们之间靠信号线并联起来。把 VRF 控制器并联在任意一台空调内机的控制线上,它就能自动搜索其他相连的空调内机。

可以根据自家情况和预算做选择。不过即便你加装智能控制模块,也不代表“自动省电”了,你依然会有很多疑问。“晚上空调开一整夜那得花多少钱?”,“就出去遛个狗的功夫,关不关空调呢?”

空调省电的基本原则是这样的:

空调的风量开到最大,既不会增加压缩机的能耗,还能最大程度提升制冷量。

相反,如果一直开着低风速,制冷量就会下降,那么空调压缩机就要花更多时间,去达到室内设定的温度,反而更耗电。

国家电网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做过实验,空调室内设定温度每提升一度,能耗降低20%。因为室内外的温差小了,降低了空调的负荷。

夏天温度高,空调刚开机时,为了降低屋内温度,其实不管咋设置,压缩机大都是在满功率工作的。当室内温度降下来,接近设定温度值时,运动功率就会降下来一点,再用相对低的功耗维持就行。

传统家电“秒变”智能家电

根据这些”理论知识“,我设置了一个相对舒服又省电的睡眠模式,供你们参考:

1. 一打开空调时,就将温度设定在最低的16度,风速开到最大。联动电动窗帘,确保窗帘都拉上。

2. 当湿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降低到24度时,将空调自动调整为28度,同时风度继续保持最大,出风改为固定朝上(达到更好循环效果)。

3. 日出后延迟一小时自动关空调。

其他耗电产品也可以通过类似思路接入智能控制,比如热水器。

为大功率电器挑智能插座时,要考虑到它的额定电流。比如我给家里 5000W 即热型热水器接入的是“智能断路器”,最高可以支持 63A 电流。

经过网友测试,电热水器随用随开比一直开着省一半的电。可以根据自己的体感和使用习惯来设置加热时长,给热水器提早打开。

搭建智能前,先选平台

如果你正处于装修阶段,选购智能家居,应该想好的一件事是用哪个智能家居平台。

目前智能家居生态“群雄割据”,一些传统品牌也有各自的智能平台。“这也好,那也不错”导致的后果将是,你手机里需要安装各家 App来控制。

虽然我们知道实现各种智能家居场景的方式是直接配备智能家居产品,比如用米家平台,接入第一方智能空调。

但很多人和我情况一样,租房,对便捷的自动化场景有需求,也喜欢动手捯饬。那么改造很多非智能的家居产品,大概率都要从智能插座、智能开关入手。

我家以米家和 HomeKit 两个家居平台为主。但我切身体会,接入米家平台的设备会比 HomeKit 的“反应迟钝”一些。

问题出在控制形式上。

Apple TV 或 HomePod 不仅是独立设备,还作为苹果智能家居生态的中枢,管理接入到苹果“家庭”App里的设备。

中枢肩负管理设备状态,在本地网络处理大部分自动化指令的责任。

如果没有中枢,“指令”是走一遍云端的。

经过手机→路由器→厂商服务器→(数据回到)路由器→网关→具体设备(如果是 Wi-Fi 设备就不过网关,由路由器回来的数据直接控制)。

这样的链路不仅传输和反应速度慢,完全依赖云端,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服务器出现故障,我们经常嘲笑的智能家居,就真的变智障了,同时还会有数据泄漏风险。

所以最好购买家居中枢产品,更好管理平台之下(本地局域网内)的产品。

比如米家的“小米中枢网关”,它将中枢和网关功能集合了起来。

关于网关,这里做一点简单的解释。

由于智能家居种类不同,各种设备使用的传输协议或有不同。一般来说,电池的设备大都是蓝牙、Zigbee 或 Thread 协议,因为这些协议更省电。直接接电的设备大都用 Wi-Fi 或网线,因为它们传输速度快但却耗电。

比如你想实现手机的远程控制,就要把蓝牙、Zigbee 这样的低功耗协议经网关“翻译”一遍,将 Zigbee 数据包转换为 Wi-Fi 或有线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通信。

那你家网不好,你赖谁呢?

当然,智能化改造的大前提是“通网”,甭管设备是接网线的,连 Wi-Fi,还是配网关。

之前我们写过如何利用路由器中继、Mesh 组网的方式解决网络信号不好的问题。

但如果你想更进一步,将家里主要活动区域都通上网线,可以参考我的做法。

这是我现在租房的平面图。房子很大,通了三根网线,一根通向电视墙,一根通向书房,另一根则通向房子最边缘的次卧。

反倒是我居住的主卧,却一根没有。无论把路由器放在哪,主卧和主卧的卫生间都是妥妥的信号盲区。

最抓狂的一次,三九严冬,人都躺床上了,想起灯没关,手机上点也没反应,害得我哆哆嗦嗦地跑一趟。

这是老小区的通病,在建房时,预留网口少,拉网线非常不方便。在不凿墙重新埋线的前提下,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

· 检查房子是否提前预埋通向各个房间的管道,但走了电话线或电视信号线,甚至压根没走线,找专业的穿线师傅,将其改成网线。重新拉线是最美观的方案。

但是有个前提,走线管里还有余量能塞进拉线设备,我家的问题就是,已经被旧线缆塞得满满当当,遂放弃。

· 换用PLC路由器。这是一种通过电力线通信(PLC)技术实现的网络接入方式,俗称“电力猫”。问题是,靠电线来传输信号,就比较容易受到用电器的影响。像是当热水器、空调这种大功率电器运转时,网络信号就会受到比较大的干扰。

1个主路由+至少3个子路由,怎么说也要1000+了丨电商平台截图

· 走明线。直接买长度够的网线从一间有网口的房间拉线到想放路由器的房间。这个方法简单粗暴,缺点就是明晃晃的网线不美观。

· 走光纤布线。这种是近些年才有的方案,算是走明线的一种,只不过是把网线替换成了光纤。

光纤透明细小,不仔细看的话不易察觉,相比直接拉网线要优雅美观许多。但缺点是,光纤的材质是玻璃,因而比铜缆要“娇贵”不少,不能直角弯折,转弯的时候需要用特殊的转角保护器。此外,光纤布线的成本也更高,光线两端还要使用光电转换器,进行光/电信号转换。

结合性价比,实施难度等,我选择走明线。明线也有两种方案:

· 从书房拉出来走阳台,这样会将一段网线裸露在室外。但是广东天气变化无常。

· 走室内,从门缝里穿线。我使用细网线沿着踢脚线、门缝和吊顶布线,从书房拉一根网线到主卧,解决主卧网络覆盖问题。

总结一下

就像我在前面说的,如果家里已经装修完了,或是是租的房子,你会发现当你着手搭建智能家居时,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于各家产品要联动起来有障碍。

怎么实现,夜晚回家,说一声“我回来了”,家里的灯全部自动亮起来,关门离开,自动关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一篇,我将介绍:如何解决多平台设备联动控制的问题,并用此搭建更复杂的智能家居场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果壳”(ID:Guokr42),作者:宛潼,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智能家居 省电技巧 家电改造 智能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