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有行文章 04月30日 13:05
2025 年一季度,哪些基金受到关注更多? 4月30日 基金一季度报告披露完毕,看看黑板报专栏的解读角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分析了2025年一季度基金市场的动态。市场整体表现平淡,但基金内部却暗流涌动。文章重点关注了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规模缩水,以及指数基金、行业主题基金和黄金基金的规模增长。此外,还探讨了主动偏股基金的持仓变化,特别是港股仓位的显著提升。文章旨在帮助投资者了解市场趋势,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并强调了投资需谨慎。

📉 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在一季度遭遇规模缩水,主要由于债市回调和投资者转向收益更高的产品,以及股市行情好转,货币基金流向高风险产品。

🚀 行业主题类指数基金,如港股科技、AI主题基金,因其亮眼的业绩表现受到个人投资者的热捧,规模显著增长,而国家队偏爱的大宽基指数规模变化不大。

📈 偏股型基金在一季度积极布局港股,主动偏股基金持有港股市值占比大幅提升,腾讯控股等港股成为基金重仓股,反映出市场对港股的重新关注。

叮咚叮咚,知行黑板报准时抵达,请查收。

最近一周市场很平淡,很无聊。沪深300、中证全指等市场指数横盘震荡,如果看日K线的话,都拉成了一条直线。马上就过节了,市场交易热度下降,更多的人在观望中。受此影响,我们最新的全市场温度为 39°,变化很小。

具体指数上,受到上市公司财报影响,大多数指数温度都出现了与行情不一致的下降,例如800消费虽然最近一周出现了下跌,但指数温度降幅很大。多数宽基指数处于横盘状态,但指数温度都出现了下降。

为什么会如此?猜测是指数持有的股票的净资产和净利润数据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指数温度背后是指数估值估值是股票价格除以企业净资产或者净利润,如果分子变化不大,分母也就是盈利相关数据出现了上涨,也会导致指数估值下降。具体等上市公司财报披露结束,我们再看。大家可以先忽略。

接下来我们看长钱账户的操作情况,随着市场短期反弹,我们看到,长钱账户本周没有进行调整,大家继续耐心持有。

市场很是平淡,需要关注的事情很少,我们就来简单看看。其实市场无聊的时候,不需要什么操作的时候,大家安心生活即可。大涨大跌需要你关注的时候,我们会通知你该醒醒,起来操作了。大多数时候,不需要过度关注市场(反正有我们盯着)。

本周我们来看看基金一季报情况。

一季报披露了每只基金的基金份额和基金规模变动情况。我们来看看不同类型的基金在一季度的受欢迎程度如何。从大类来看,2025 年一季度基金份额和基金规模缩水较多的是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份额和规模分别减少 4400 亿、4800 亿左右。货币基金的净值保持不变,所以基金份额和基金规模是一样的,都减少了 2800 亿左右。

由于债券基金里包含只投资债券的纯债基金,也包含将大部分仓位投资债券、少部分仓位投资中高风险资产(股票、可转债)等的其他债券基金,我们拆开来看,2025 年一季度规模减少更多的,其实是纯债基金

纯债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的缩水是意料之中。2025 年一季度债市出现小幅回调,纯债基金指数小幅下跌 0.28%。债市结束了两年的大幅上涨,出现下跌。虽然作为中低风险的债券基金亏损幅度不大,但一方面大多数投资者对于该类资产的预期是不能亏。另一方面,一季度其他类型的基金相对于债券基金,有很多业绩不错、热度很高的产品,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债券基金成为投资者赎回的主要基金类型。

货币基金也是如此,货币基金既可以当作投资者的活钱,满足日常支出,也可以当作投资者在股票等中高风险表现不佳时,用于防御、等待机会出手时的备用金。当股市的市场情绪好转时,这类产品也会作为现金流,流向含有股权类的产品。

那么,2025 年一季度,哪些基金受到投资者的关注,规模出现大幅上涨呢?我们通过具体名单来举例说明。下面这张图是我们排除货币基金和纯债基金之外,结合基金份额增长和基金规模增长情况,给出的一季度规模增长靠前的基金名单。

从规模/份额增长的基金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指数基金规模增长明显,尤其是在一季度业绩表现突出的行业主题类的指数基金,不论是港股科技相关的产品,还是 AI 主题相关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品,热度都很高。行业主题类指数基金一向是个人投资者偏爱的指数产品,当市场中某一行业、某一主题、某一赛道有明显上涨、明显热度时,个人投资者容易快速入场。而国家队等机构投资者偏爱的大宽基指数,一季度规模反而变化不大。

这点在主动偏股基金上,也体现得很明显。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很多相对于沪深300都跑出了超额收益,原因是国内的主动偏股基金很多都是成长风格,再加上配置了一定比例的港股,今年一季度表现还可以。但相对而言,主动偏股基金的份额反而整体下降了一些,只是相比于去年大幅赎回的情况来说,有所缓和。过去几年主动基金带来的伤害,还在还债之中。

主动偏股基金里规模增长明显的仍旧是一季度热门的主题型、赛道型基金。上图中,有两只主动偏股基金,分别是鹏华碳中和主题和永赢先进制造智选。这两只基金一季度分别上涨 60% 和 52%,业绩大涨后,带来了规模暴涨。这两只基金在去年末的基金规模只有 10 多个亿,一个季度过去了,规模都来到了百亿以上。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为什么基金公司愿意发行这类产品,愿意给予这类的基金经理更多的话语权,是因为这类产品更容易带来规模的短期暴涨。短期暴涨后自然带来基金管理收入的增长。尤其是在现在指数基金费率如此之低、QDII 额度又受限的情况下,这类赛道型的主动偏股基金费率高,规模暴涨后带来的利益足够大。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只是等待一个风口而已。

对于在基金业绩大涨后追进去的投资者而言,在该类产品涨起来后才入场,大多没有享受到很高的收益,反而需要承受基金业绩短期大幅度上涨后,波动增大带来的后果。

相对而言,做好分散配置、具备慢慢增长能力的主动偏股基金,很难享受到这种规模暴涨带来的所谓好处。很多时候只能当作市场下跌时的防御资产被选择,一旦市场涨起来后,就很容易面临被抛弃的局面。这也是这类产品不论是从基金数量还是基金规模,都较少的原因。有的时候就是这么残酷,市场足够大,每类投资者的选择不同,不同的基金经理选择走的道路不同,能不能坚定走下去,更多考验着每个人的认知和定力。

除了偏股型产品之外,一季度由于业绩增长很好带动规模大涨的还有黄金基金,黄金我们就不赘述了,大家对于黄金的上涨已然有所了解。

还有一类产品,并不是由于业绩大涨引发的规模暴涨,而是销售机构主动引导带来的规模增长。这类产品可以统称为「固收+」产品,虽然不喜欢这个称呼,但行业都这么叫,大家也好理解,我们权且这么称呼。

总之就是银行等一些销售渠道,面对一季度债券类资产下跌的情况,面对债券类资产收益下滑的预期,结合自己的客户群体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不愿意去买入很多高风险的资产,于是乎,引导用户去买入一些「固收+」的产品。除了将大部分仓位投资在债券类资产上,还将少量仓位投资在A股、港股、黄金、可转债等风险资产上,让用户承担比债券类产品较高一些的风险,去获取可能的较高一些的收益。类似于稳钱账户的思路。

上面图表里的混合型 FOF、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都是一样的思路,区别在于大家将多少仓位放在高风险资产上,以及高风险资产具体可投资什么。这类「固收+」产品在一季度的规模增长很明显。

说了一季报里不同类型基金的规模变动情况,我们来看一季度基金在具体持仓上需要大家关注的地方:一季度偏股基金持有港股的仓位大幅提升。

上面图表里,我们能看到港股相关指数基金的规模大涨,这能带来基金投资港股的市值增长。除去指数基金,我们来看主动偏股基金持有港股的情况。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持有港股市值为 4654 亿元,相比于去年末,在主动偏股基金持有的所有股票总市值中的占比从 13% 提高到 16%。

由于一季报只公布了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我们从重仓股的视角来看。2025 年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在重仓股方面持有港股的仓位从 14% 提高到 19%。

下面是兴业证券整理的,从 2016 年至今,主动偏股基金持有的重仓股中港股仓位的变化情况,红色的线的变化能看出来,主动偏股基金的港股仓位不断创出新高。

我们也可以从具体重仓股的视角得到验证。下面是所有主动偏股基金 2025 年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腾讯控股成为持股总市值第一名,超越了宁德时代。除此之外,阿里巴巴、中芯国际都在前十大之列。从持有基金数和持有基金公司家数,也能看出来,这些股票成为很多基金和基金公司的共性选择。

站在当下,过去港股被抛弃、被质疑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今年港股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我们常说股票回报来源于企业盈利增长、估值变化和股息收益。对于这些股票来说,有资金关注并大量买入是好事,有利于估值的增长。但接下来需要验证的就是企业盈利的增长是否符合预期,不然仍将是泡沫。热度更高的 AI、机器人、人工智能等赛道更是如此。

好啦,这周市场平淡,我们简单写了写,希望五一假期能平稳度过,我们节后见。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基金市场 一季度 港股 指数基金 债券基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