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杂志 04月30日 11:53
卖身传闻再起,从长音频老大到收购价腰斩,喜马拉雅发生了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据报道,腾讯音乐计划收购喜马拉雅,虽然喜马拉雅方面对此事回应称尚不知晓,但资本层面的动作似乎预示着并购的可能性。喜马拉雅曾引领知识付费风潮,后虽经历增长见顶、IPO受挫和战略摇摆,但仍在长音频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此次收购或因视频平台对音频用户的挤占,腾讯音乐希望借此补足长音频短板,扩大其在线音频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版Spotify。然而,对喜马拉雅员工而言,这可能意味着新一轮的调整。

💰腾讯音乐计划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喜马拉雅,虽然喜马拉雅否认,但其旗下公司注册资本大幅增加,可能为并购重组做准备。

📚喜马拉雅曾凭借PGC内容引领知识付费风潮,拓展有声书、广播剧等领域,构建了丰富的长音频内容生态,但在2023年才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喜马拉雅面临增长见顶、播客业务探索不顺等问题,会员体系也给用户带来不佳体验,导致付费率和用户收听时长下滑,并开启多轮裁员。

🎧长音频行业面临高昂的版权成本和收入分成,以及市场渗透率和用户付费意愿有限等局限,导致头部玩家如喜马拉雅也长期难以盈利。

📱视频平台对音频用户的挤占是促成此次收购的重要原因,腾讯音乐希望通过收购喜马拉雅补足长音频短板,扩大其在线音频市场的领先地位。

据财联社4月25日报道,腾讯音乐正计划收购喜马拉雅,该项交易事宜在两个月前就已启动,腾讯音乐方面给出的交易价格大幅下降,喜马拉雅管理层已经签字。但因涉及音频市场垄断问题,该笔交易仍待有关部门批准同意。

事实上,三年前,腾讯音乐曾就收购事宜接触过喜马拉雅,但据媒体报道,由于价格和管理团队等问题,这笔交易最后没能谈拢。此次再次传出收购消息,同样的买家,收购价格较三年前的估值价格却已经腰斩。据彭博社报道,腾讯音乐此次交易金额约为24亿美元,计划以现金与股票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最早可能在未来几周内达成最终协议。

消息传出后,喜马拉雅回应称尚不知晓“出售”一事,腾讯音乐方面则暂无正式回应。资本动作层面,4月10日,喜马拉雅旗下公司喜攀(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3亿元人民币增至约28亿元人民币,增幅约837.6%。这也被外界视为可能有潜在收购方注资入股,公司为并购、重组做准备的信号之一。

作为国内最大在线音频平台的喜马拉雅,2016年凭借以“好好说话”为代表的PGC内容,引领过一波知识付费的风潮,此后不断拓展内容版图,加码有声书、广播剧等多个领域,通过签约扶持主播、邀约名人、与知名IP合作等方式构建了丰富的长音频内容生态。

2020年前后,荔枝的上市、腾讯音乐将长音频业务提升至战略层面,以及其他垂直音频平台的涌现,进一步炒热了“耳朵经济”的概念。腾讯音乐也在彼时开启了和喜马拉雅为期两年的长音频之战,想用砸钱抢主播和流量资金扶持的方式占据市场。

尽管这场争夺战最后以喜马拉雅的月活用户领先、TME黯然退场暂时落幕。但不久后,喜马拉雅就陷入了增长见顶和内部经营失策的泥潭。

先是自2021年首次递表后,四次冲击IPO未果,直到2023年成立十年后才通过降本增效等举措实现了年度调整后的首次盈利。

再是播客业务探索不顺,联席CEO意见不统一又让公司陷入左右互搏的战略摇摆中。此外,层层叠套、捆绑销售的会员体系,也给占据主要营收的付费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体验。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移动端月活付费会员的付费率及日活用户的收听时长,自2023年双双下滑。

同年开始,喜马拉雅开启多轮裁员。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喜马拉雅钉钉系统在职员工超过2300人,相较于2021年年末招股书披露的4342人,已缩减近半。

作为头部玩家的喜马拉雅却长期难以盈利这件事本身,也折射出长音频行业存在一定局限。一方面,高昂的版权价格和收入分成,导致内容制作成本居高不下。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喜马拉雅收入分成成本分别为15.98亿元、16.54亿元,14.41亿元,占总营收分别为27.3%、27.3%、23.4%。

另一方面,和视频这种内容形态相比,长音频的市场渗透率和用户付费意愿始终有限,营销费用难以有效降低,形成恶性循环。Statista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的平均付费率为15%,而中国主流视频平台(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付费率在20%至25%。

回到收购本身,视频行业,尤其是短视频平台对音频行业用户的挤占,也在客观上促成了腾讯音乐和喜马拉雅的再次交易。有业内人士接受财联社采访时就表示,腾讯音乐此次收购喜马拉雅,很大缘由就是想补足正在掉落的用户活跃数。

如果收购成功,作为国内目前最大音乐流媒体平台的TME,将补上三年前未完成的长音频(知识付费、有声书、播客)短板,进一步扩大其在线音频市场的领先地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版Spotify。对于屡次上市失败的喜马拉雅,股东或许能以被收购的方式退出,但是对于员工而言,这标志着又一轮残酷的调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腾讯音乐 喜马拉雅 长音频 市场收购 在线音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