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前天 21:58
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超 300 家,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根据最新统计,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4月已超过300家。中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超过150家,美国企业紧随其后。产业呈现区域集聚效应,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聚集了大量企业。入局者包括初创企业、跨界企业和专业机器人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尽管面临质疑,市场热度依然高涨,多家企业发布相关产品,行业巨头也纷纷加入,预示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巨大潜力。

🤖 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12月,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超220家,2025年4月更是超过300家。

🇨🇳 中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企业数量超过110家,占据半壁江山;2025年4月超过150家。

🏢 产业呈现区域集聚效应:广东、北京和上海三地产业发展中心聚集较多企业,北京、上海、深圳三城合计占据全国本体企业数量的60%。

🚀 入局者多元化:包括成立五年内的初创企业、跨界企业(家电、汽车、互联网等)和专业机器人企业。

📈 市场热度不减:尽管存在质疑,但市场热度依然高涨,多家企业发布相关产品,行业巨头也纷纷加入。

IT之家 4 月 29 日消息,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今日发文,据新战略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 2024 年 12 月,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经超 220 家。其中,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超过 110 家;美国企业占据 20%,超过 45 家;日本企业占据 10%,超过 22 家。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统计仅包含已发布相关产品或样机的企业,是一个较为保守的数字,实际从事人形机器人研发的公司数量可能更多

在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版图中,广东、北京和上海三地产业发展中心,集聚了较多企业,而浙江、江苏、四川、安徽、山东等省份也在奋起直追,纷纷发布相关政策。

在城市分布上,北京、上海、深圳三城合计占据全国本体企业数量的 60%

这种区域集聚效应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产业生态的形成。

报告显示,进入 2025 年以来,尽管围绕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质疑声不断,但全球市场热度依然高涨,入局者持续增加。从企业属性来看,在人形机器人本体研发企业中,成立五年以内的初创企业占比达到 42%,跨界企业占比 11%,涵盖家电、汽车、互联网等领域;专业机器人企业占比 38%,而机器人零部件企业占比 9%。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又一批企业加入到人形机器人的竞争中,擎朗科技、越疆机器人、美的等多领域企业纷纷发布了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比亚迪、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也传出正在筹备自研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消息。

随着参与者不断扩展,据新战略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初步统计,截至 2025 年 4 月,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超 300 家,中国企业数量更是超过 150 家,竞争局势日益激烈

IT之家查询获悉,“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于 2024 年 7 月由二十余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发起并成立,包括银牛微电子、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云深处科技、高通、科沃斯、银轮股份、伟创电气、坤维科技、亿嘉和、华盛控科技、台达、开普勒、步科电气、欣旺达、润新机械、泰山体育集团、富士康科技、中广核检测技术、纽格尔、微亿智造、数字华夏、南京市保、帕西尼感知、艾比仿生、道氪云等。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形机器人 产业发展 市场竞争 中国企业 技术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