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个即将过去的春天,“打野”无疑是最火热的户外活动。
每到周末,郊外的林地上就会长出很多年轻人,他们背着帆布包,拿着小铲子,投入地蹲在地上挖野菜,这项活动就被叫做“打野”。
正如“CityWalk”之于遛弯,“打野”在年轻人中出圈,一个时尚的名字功不可没。
“挖野菜”这个词太容易让人联想到苦守寒窑18年的王宝钏,自带一种凄惨命苦感。
“打野”则不同,它同时也被用做一个游戏术语,因而显得趣味性更足。
作为一个新流行起来的话题词,在小红书上,“打野成了年轻人新社交方式”相关笔记的数量超过29万篇,由此可见网友们的讨论热情。
根据新榜旗下数据工具统计,#挖野菜#这一话题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多个社交平台在内的全网累计浏览量超过了77亿。
以小红书为例,新榜旗下小红书数据工具新红数据监测到,话题#挖野菜#的热度增速从今年三月份开始显著加快,并在4月初达到增速峰值,截至目前,该话题的总浏览量已经超过2亿。
这些数据都表明,“打野”这个过去被认为是父母辈才会热衷的户外活动,正在渐渐俘获当下年轻人的心。
所以“打野”是如何被包装成年轻人喜欢的样子的,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又体现在何处?这波持续的“户外热”又将对相关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全网超77亿次围观,挖野菜如何风靡互联网
从今年的早春时节开始,小红书就陆续出现一批分享自己“打野”历程的帖子。
似乎是一夜之间,野菜地图成了新的社交密码,拼多多均价不到十块钱一把的小铲子,成了都市男女最新的时尚单品。
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野菜基因被唤醒,一个原本小众的活动屡屡被推上热搜。
图源:小红书账号“lilila”
上海的佘山公园、杭州余杭瓶窑的竹林,这些动辄离市区几十公里的“荒郊野岭”成了网红打卡地,山间小路挤满了浩浩荡荡上山“打野”的人。
图源:小红书账号“来日方长”
随着年轻人的加入,“打野”这项活动也被发展出很多新的形式。
有网友将它和这几年火爆的野餐、露营结合起来,全方位、沉浸式体验野外生活。
还有网友挖菜之余也不忘“出片”,穿起汉服去“打野”,惹得评论区网友纷纷赞叹“这个氛围太美好了吧”。
图源:小红书账号“孜不语”
野菜的魅力不仅让普通网友们挖得上瘾,还引来很多博主的争相参与。
百万粉丝的搞笑博主“小徐呀”就分享了自己上山挖野菜的视频。操着一口川普的他在视频中手舞足蹈地向屏幕前的网友展示自己看到野菜的喜悦,夸张的肢体和“优美”的精神状态让这则视频显得趣味十足,在抖音获得16.1万点赞。
事实上,在这波热度之前,小红书上就已经出现过一些垂直做“打野”内容的账号,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打野人”。
小红书用户“山野六月”原本专注于分享游戏相关的内容,去年5月9日,他上传了第一条挖野蘑菇的视频,自此之后便走上了职业“打野人”的道路。
从今年的2月17日开始,“山野六月”陆续上传了许多条“打野”主题的视频,其中有三条获赞上千,远高于该账号内其它视频的点赞数据。
除此之外,这场“打野”的热闹甚至还顺着网线,蔓延到了大洋彼岸。
4月9日,美国网友“Dillon是涤纶”在小红书上传了一则标题为《第一批用小红书的美国人已经开始薅野菜》的视频。
视频中,身处美国、刚经历了关税冲击的Dillon,表示自己从小红书网友处得到启发,决定去家附近的野地里挖点野菜来补贴日益上涨的买菜支出。截至目前,这篇笔记已经获赞7.6万,还一度登上了小红书热榜。
年轻人沉迷“打野”玩得不亦乐乎,中老年群体也不甘示弱。
事实上,根据新榜旗下抖音数据工具新抖的统计,虽然对“打野”产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但30到40岁的中年人仍是主力军,占比达到42%,位居全年龄段第一。
全网拥有千万粉丝的“沂蒙二姐”朗诵了自己写的以野菜为灵感的诗,感谢大自然的馈赠。这首动人的小诗帮她在抖音获赞32万,小红书获赞5万。
户外热度居高不下,谁能接住这波流量
当网友们在“打野”中治愈疲惫的身心,一些户外从业者从中嗅到了商机。
据新榜编辑部的观察,围绕“打野”展开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相对应的商业变现可能性。
第一种是品牌方,“打野”热潮直接带动了便携铲、户外铲等工具的销量。
根据拼多多“户外农具畅销榜”所示,在过去的七天里该商品表现亮眼,一举占据榜单前三名中的两个席位。
并且,为了促进销量,很多商家会在商品图的最显眼处标上“挖野菜神器”几个大字。
还有部分品牌依托自身社交媒体平台策划开展主题营销活动,以此进行线上品牌推广。
以得力集团旗下文具品牌纽赛(NUSIGN)为例,该品牌于小红书官方账号发起“春季挖野菜限定主题活动”。活动规则明确,网友只需在发布内容时添加与品牌相关的特定话题标签,并分享相关体验笔记,即有机会获取品牌精心准备的“打野活动专属套装”。
这篇笔记点赞量达到488个,高于其他日常笔记百余个的点赞量,且吸引了755人次参与发布内容的互动。
第二种是户外俱乐部,也在其中寻觅商机。
针对“打野”的火热,很多俱乐部或独立户外领队都组织起“打野”徒步团。
比如户外俱乐部“北岸青年”就在今年4月初组织了一场以挖笋为主题的徒步之行。
据了解,职业领队往往更清楚哪些路线能挖到野菜,而且有当地老乡作为带路人脉,在安全性与环保性上也更有保障。
据北岸青年创始人凯特所说,挖掘采摘类的活动更具有体验感,因而是很多俱乐部的常规季节性活动。
同时,凯特向我们透露,“打野”的实际操作难度相对较低,通过报名户外徒步团参与只是其中一种形式,所以相较于往年,参加挖笋徒步的成员数量并没有大幅度地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新红数据显示,4月上半旬挖野菜笔记的浏览量增量为867万,而在4月下半旬已回落至291万,说明“打野”的热度有所回落,但户外无疑是近年来互联网的热议话题。
露营、骑行、陆冲,火上热搜的户外项目层出不穷,一波接一波的流量也给很多户外俱乐部带来了线下业务的扩张。
游侠客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游侠客上海区的总经理云子向新榜编辑部透露,从2022年起,很多网友开始对户外活动表现出强烈且持久的热情,这成为他们拓展线下业务的强劲动力。
游侠客上海站的小红书账号
为了深度挖掘这股流量的价值,游侠客搭建了自己的自媒体矩阵,构建起流量捕获与业务转化的闭环体系。
他们在小红书、微信和抖音等主要平台都创立了账号,发布路线信息,科普户外知识,并且鼓励旗下的领队们也创立个人的徒步账号。
如今,游侠客全网自媒体矩阵累计已有超过700万的关注。
在内容运营上,户外俱乐部的账号也在逐步探索如何高效地吸引平台用户的兴趣。
比如,在女性用户居多的小红书,游侠客经常会发布一些和女性相关的徒步项目,并结合节日热点进行宣传。
游侠客和北岸青年都有自己的内容运营团队,会针对性地发布具有氛围感的照片和文案,给网友营造场景代入感。
一位户外爱好者表示,以往大家都是通过微信熟人交流户外心得,现如今社交平台那些好看的照片也会成为吸引自己报团的重要原因。
图源:小红书账号“北岸青年”
对于久困都市高压生活下的年轻人,“打野”为他们营造出从身体到心灵都被涤荡了一遍的清爽感。
不管是清新的山野环境、明媚的春日气氛,还是“付出劳动就能有所收获”的原始快乐,都让人身心愉悦。
图源:小红书账号“小怪兽”
但随着春季即将过去,挖野菜的热度有所下降,社交平台也开始兴起新的户外游,比如划船、浆板等。
图源:小红书账号“凌文文”
新榜编辑部曾发布过多篇户外系列观察,目睹了一波又一波户外潮的涨退。但不管户外活动的形式如何变化,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始终如一。
相关阅读:
《从飞盘到陆冲,户外运动的网红化元年到了?》
《从露营到飞盘,离爆火就差一个“痞幼”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榜”(ID:newrankcn),作者:啊朱,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