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航空小筑的方方 2025-04-28 21:05 广东
印巴矛盾由来已久,在几十年间不断加深并加入其它因素,从而纠结难解,延绵至今。个人看法,民族、宗教以及由此而来的国家认同矛盾,是印巴之间的根本矛盾。克什米尔归属,不过是这一根本矛盾的表象而已。
但是,这一根本矛盾是当前印巴之间的主要矛盾吗?个人以为不是,而是印度在经济增长的刺激下膨胀的地区霸权野心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印巴当前矛盾,是这一矛盾的子集。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在于:
1,国家认同矛盾
这个问题自印巴分治以来就一直存在。特别是近年来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存在严重的分配问题,导致北方邦分离主义严重。所以印度需要一些标志性哪怕是虚假的东西来增强国家凝聚力。
2,继承自英国的殖民主义思想
和东大不同,印度对“殖民”一词并不反感。其精英阶层几乎是全盘接受了英国这个老牌搅屎棍的殖民主义思想。印度建国以来对南亚次大陆诸国乃至对东大的一系列行动,都有这个刻印在里面。虽然说到了21世纪,这套操作手法早该扔到垃圾堆了(比如美国搞的是更隐蔽的经济和意识形态殖民),但印度还是死抱着这套寿衣不放,并为之沾沾自喜。
3,美国对印度洋控制能力的下降
印度一早就宣称,“印度洋是印度的洋”。从美苏两极争霸直到10年前,都不会有人把这当回事。但随着近年来美国国力衰落,第5舰队对印度洋的控制能力骤减,而美国的主要矛头又指向东大,使得印度看到了“希望”。
当然还有更多的影响因素,这里不再赘述。总之,在诸多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印度的地区霸权思想再次抬头,并付诸行动。所有影响印度霸权战略的,都是敌人,反之都是“友军”——哪怕是暂时的,比如美国。
不难看出来,印度的假想敌会是谁。这当中,巴基斯坦国小力弱,近年来经济发展乏力,国内矛盾丛生,正是容易拿捏的对象。
回到这次冲突本身。
起因就不赘述了,到底是假旗行动还是其它,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事者希望达到的根本目的。
对印巴双方来说,无非两条路:一是谈,一是打。而打,又分两种:一战灭国,那没啥好说的,所有矛盾都解决了;做不到的话,打到最后还是要谈(比如抗美援朝)。那么,印度有一战灭国的能力吗?显然没有,有的话不用等到今天。既然要谈,那出手就要留有余地,把人逼到死角,那不是要结城下之盟,而是逼人殊死一搏。
巴方的态度很明确,要谈,要国际公正调查,但同时严防印军偷袭。但印度的态度就很耐人寻味了:一边关闸停水,一边开闸泄洪。这种无下限的手段已经接近战略攻击了。这是要逼巴方谈判还是要逼巴方死战?既然印度最终要回到谈判桌上,那只有一个可能——它的行动目标和谈判对象不是巴基斯坦。
另外刚刚看到的新闻:
不管是否跟印度有关,有人希望激化矛盾是肯定的。
看看美国的态度。
也就是说,美国会在这坐着看戏。
中国的态度:
外交部相关链接:https://www.fmprc.gov.cn/wjbzhd/202504/t20250427_11605595.shtml
这是东大的传统态度:稳定局势,降温,谈判,解决。但这里面还需要考虑到,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参与方,也是中国六个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国家之一。
先来看看几种可能的结局。
1,东大为首的国际调停和调查,谈判解决问题。这一结果对东大最有利,美国的国际威信再次受到打击,印巴两方没有太大损失,也没有什么收获。
2,谈判僵局,东大为避免周边生战生乱强压巴方——特别说明,这不是中国的做法,但以懂王和莫迪老仙的脑回路可能认为东大会这么干。解决当然是美印得分,东大威望受创,中巴生隙——再次强调从东大的角度来看这一可能为0。
3,调停失败,印巴武装冲突,最后美国组织武装调停。结果是东大一带一路战略被打乱,威望受创,中巴生隙。美国因为调停俄乌战争表现拙劣而受损的威望得以部分恢复,同时建立起印度洋方向的美-印对东大轴心。至于印度,只要能打击阻碍它地区霸权的“敌人”,它都认为是收益。
4,东大实施强有力的干预,迫使印度放弃军事冒险,坐下来谈判。其结果和1差不多。但这里面最不确定当然就是,东大在什么情况下会发起此类干预,其力度有多大。这是懂王和莫迪老仙最希望搞清楚的。所以我们看到,南海这边菲佣在不断跳腾(铁线礁),其真正的用意其实是美方的战略侦察,通过观察东大的反应来确定东大的底线和姿态。以个人猜测的话,这类侦察不会只有一处。东南这边可能也会出点幺蛾子。
按照上述推测的结局,对东大有利的有两种。而且在当事方有心搅局的情况下,第一种的可能性都不大。第四种则必然消耗大量资源,牵制东大的战略布局。那么从概率上说,此次冲突最可能获利的就是美印。按照谁获利谁嫌疑最大的逻辑,以及美国一贯的做法,搞出个假旗行动也没什么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