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07月05日
复星医药与微创医疗的异同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从运作模式角度探讨复星医药与微创医疗的异同,包括业务、融资、投资能力、竞争力等方面

💊复星医药是大健康领域多元化运营的公司,业务广泛。其融资方式多样,股权融资中增发较多,也采用分拆子公司上市,债务融资中发挥集团担保能力。投资能力较强,在大健康领域的收购和风险投资方面表现出色,且具有多元化带来的抗风险能力,有基本盘和创新盘保障利润。

🎈微创医疗是器械领域的多元化公司,范围相对较窄。股权融资中增发次数较少,分拆子公司上市较多但市值普遍不大。债务融资中因自身盘子小,多采用分拆子公司的方式。在投资能力方面,与复星医药相比有所不足,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两家公司虽有相同运营模式,但差异点更大。复星医药在融资、投资和抗风险能力方面相对较强,而微创医疗在创新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一些方面不及复星医药。

来源:雪球App,作者: carlyler投资札记,(https://xueqiu.com/8781440589/296318127)

相信看到这个标题的筒子们,都会觉得很奇怪,为何要将两个不搭干的公司“拉郎配”拉在一起?

其实在好多年前,我就在复星医药VS恒瑞医药微创医疗VS先健科技中间进行了许久的徘徊。最终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本文要说两者的异同点,并不是要基于业务的角度,而是从运作模式的角度去探究两者的异同点。

从业务上来看,复星医药是大健康领域的航母,业务横跨了制药、器械、医疗服务、医药商业以及大健康的风投。可以说,复星医药是一家多元化运营的公司。虽然也是同心多元化,但是它的范围更广、更宽。

微创医疗呢,它是器械领域的航母。当然是一个mini版本的航母。在器械领域也是做了多元化的布局,也是同心多元化。只不过相比复星医药,它的范围更小、更窄。

也正是因为两家公司都是多元化布局,所以公司资金的需求比其他类型的公司都要大。庞大的资金需求怎么满足?要么自身有好的造血能力,要么进行融资,包括债务融资、股权融资。

如果大家对两家公司有长期跟踪的话,会发现两家公司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比较的频繁。从资产负债表看,复星医药截止2024年Q1有息负债达到300多亿元,先健科技有息负债Q1达到88亿元左右。在股权融资方面,使用增发或不断分拆子公司上市。

两家公司最大的相同点就在于此。

两家公司虽然有相同的运营模式,但实际的差异点更大。

一、融资方面

1、股权融资方面

由于复星医药自身实力相对较强,复星医药更多采用增发方式进行融资。统计了下复星医药(含IPO、增发),A+H合计9次。微创医疗合计两次。

2、分拆子公司上市

微创医疗更为明显,旗下合计分拆出来6家上市公司。但6家上市公司市值普遍不大。这就意味着分拆出来的公司再融资能力比较弱。上周的微创机器人,融资了1亿港币多一点,就把公司市值20多亿给整没了。

复星医药也采用分拆方式融资,包括复宏汉霖(现在要私有化)、Gland Pharma、Sisram等。

3、债务融资

由于复星医药本身综合实力较强,复星医药更多地发挥了集团的担保能力来解决下属子公司的融资问题。所以大家隔三差五就会看到复星医药担保有限公司的担保公告。这是大集团的优势。

相比较,微创医疗由于自身盘子较小,就无法发挥集团企业的优势来解决下属子公司的资金需求。故,分拆子公司是比较好的办法。

二、投资能力

两家公司的喜欢搞收购。但实话讲,复星医药属于大健康领域里面,收购玩得最好的。微创医疗确实跟复星医药没法比。

在风险投资里面,复星医药也是大健康领域里面,玩得贼溜贼溜的那个。

微创医疗确实这点没法跟复星医药比。

上文是基于运作模式来谈双方的差异点。更重要的差异点,我认为是下文要讲到的。

三、竞争力/抗风险能力

复星医药的抗风险或竞争力在哪?我首先认为最重要的是多元化。在大健康领域的多元化,降低了政策环境带来的政策风险。同样,也降低了医药行业特有的高研发风险。所谓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可惜,现在的情况是东方不亮,西方黑。总有跑冒滴漏的地方来消耗别的公司创造的增量。

复星医药有一个基本盘+创新盘。

之前文章《变好了,还是变差了—复星医药2023年年报分析》有专门解读。

基本盘主要包括仿制药企业江苏万邦、重庆药友、Gland pharma、桂林南药;医院盘禅诚医院;医药商业领域的国药控股以及大量的股权投资。

这个基本盘保障了复星医药的基本利润。

另外一个是创新盘,包括复宏汉霖、重庆复创、复星凯特、直观复星等。另外还有复星的风险投资。

等于说下有托底,但上可能是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就是我当时为何在连云港化工厂还在1000亿左右的市值的时候,选了复星医药而没选恒瑞的考量。

当连云港化工厂股价一路向上的时候,2019年写了篇文章说在医药监管生态变革的时候,恒瑞医药要维持这么高的市值,难度比较大,需要每年保持比较高的增长。可就在我这篇文章发表后不久,股价再创新高。到了2021年,市值突破6000多亿。看到两家公司股价,大腿都要被拍肿了。

照理讲,基于医药领域的逻辑。器械应该选微创医疗,而不是先健科技

我当时是这样考量的。因为微创医疗没有复星医药一样的基本盘。个人觉得没有托底,风险比较高。但微创医疗有比较强的创新性,向上有无限的想象。但我觉得自己承担不了这样的风险。相比之下,先健的产品带来了相对比较扎实的盈利,况且IBS的产品已经走在成功的路上了。所以权衡之下,选择了先健科技。后面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微创无限的向上空间打开了。从100亿左右的市值一路涨到了2021年的接近1000亿市值。股价最高达到72港币。相比那时的股价5港币多,涨了14倍多。拍肿大腿已经没用了,连收都?拍肿才行。今天看了下股价,微创医疗的价格回到了17、18年的水平。先健科技回到了2015、2016年的水平。(补充下,我说没买微创,不表示分拆的公司不值得买,也不表示现在的价格没有投资。)

没办法,这就是我的认知。我曾经问过自己,如果再给一次机会,我还会这么选吗?我思考了许久,结果也许还是一样。

赚认知的钱,亏认知的钱。我骄傲过了吗?

$微创医疗(00853)$ $先健科技(01302)$ $复星医药(SH600196)$#恒瑞医药#

复星医药与微创医疗的异同点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投资炼金季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复星医药 微创医疗 融资 投资能力 抗风险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