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科技频道 前天 11:33
滴滴与美团再会巴西:国内胜负未分,此战胜算几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巴西外卖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竞争。滴滴重启外卖业务“99Food”,美团蓄势待发,而本土巨头iFood面临挑战。文章深入分析了各方优势与劣势,探讨了市场格局的演变。滴滴凭借运力资源和墨西哥经验,试图抢占市场;美团面临本土化挑战,但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iFood虽占据市场份额,但服务问题使其面临竞争压力。未来,巴西外卖市场或将迎来三国混战,最终格局取决于各方资源整合与本土化适应能力。

🛵 iFood作为巴西外卖市场的“地头蛇”,虽然占据80%的市场份额,但实际市场占有率受限于传统订餐方式。其价格高、服务差等问题导致消费者流失。

🚗 滴滴重启巴西外卖业务,拥有99平台积累的5000万用户和150万司机(包括70万摩托车骑手)的运力优势。此前在巴西市场,滴滴通过物流快送等方式深耕中小城市,为此次外卖业务重启奠定基础。

💰 美团进入巴西市场面临本土化挑战,包括税务、物流网络搭建以及缺乏本地用户基础。但其具备在国内整合商家资源的能力,并可能借助与iFood母公司Prosus的关联,为竞争带来变数。

📈 巴西外卖市场增长迅速,预计2023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7.6%,吸引了众多国际巨头。滴滴、美团与iFood之间的竞争将是长期的,市场格局取决于各方资源整合能力。

巴西这片互联网渗透率稳步提升、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入的市场,一直是诸多国际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例如,已经进入巴西外卖市场的Uber与如今蓄势待发的美团均在此列。

今年4月,滴滴宣布重启巴西外卖业务“99Food”。同时,有消息称美团Keeta即将进军巴西市场。

此前,在国内市场,滴滴与美团曾尝试互相切入对方腹地,但均未突破。在滴滴占据先机的巴西市场,这场竞争又将呈现何种结果?

“秦失其鹿”

市场再次证明:“一家独大”的格局不会带来良好的体验。

“过江龙”纷纷退出后,巴西外卖市场的“地头蛇”iFood,反而因价格贵、送餐慢、服务差且“嫌贫爱富”(服务集中于高收入地区)等原因,逐步失去消费者青睐。

据Sensor Tower数据,2024年iFood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一市场份额仅体现在外卖应用市场,若综合电话、WhatsApp等传统订餐方式,其实际市场占有率降至20%至25%之间。

据媒体报道,在iFood仅有20%的订单由平台物流体系配送,剩余的80%由商家自行配送。这也充分解释了巴西消费者通过电话、WhatsApp订餐的原因:反正都是由商家配送,绕过平台直接给商家打电话订餐反而更便宜。

今年3月31日,巴西70多个城市的iFood外卖骑手发起全国性抵制,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并提高薪资。

滴滴为什么两年后重启巴西的外卖业务?

滴滴的“99 Food”起源于2018年滴滴国际化战略中收购的巴西出行平台“99”。2019年12月,滴滴尝试以“99 Food”品牌开展外卖业务,但进展缓慢。面对成立于2011年的本土外卖巨头iFood碾压性的市占率,滴滴在3年的艰苦探索后,于2023年4月暂停“99 Food”运营。早在2022年3月,Uber在巴西的外卖服务平台Uber Eats便已关停。

巴西消费者对iFood的诟病,反而是滴滴的优势。滴滴的99平台积累了超过5000万用户,占巴西1.2亿移动手机用户的40%以上。运力层面,99在巴西拥有150万司机,其中包括70万名摩托车骑手。

出行平台做外卖并不是新鲜的商业模式,不同于国内网约车市场四轮车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拉美独特且悠久的机车文化使两轮车也能成为高效的网约车运力,同时也能承担外卖骑手的职能,送人与送外卖兼得。故而,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行平台和外卖平台往往是同一家公司在运营,Uber是其中最典型的案例。

在退出巴西外卖市场的两年内,滴滴也没有闲着,在巴西推出了物流快送、司乘议价(99Negocia)以及专门的电动车出行品类(99 Electric-Pro)等,向iFood业务覆盖不到的中小城市、城镇发力,意在通过运力提升与差异化竞争策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因此,巴西骑手对iFood的不满爆发后,滴滴快速重启“99 Food”。一方面是借既有巨头现出颓势的时机,给骑手与消费者提供新选择;另一方面是多年积蓄的运力资源得以复用,能给重启后的“99 Food”带来一些发展动力。

然而,滴滴如今需要面对的竞争对手不止iFood一家。

巴西是世界人口第七大国、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外卖市场之一。HORIZON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至2030年,拉丁美洲在线食品配送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Statista数据显示,巴西的外卖市场规模连续两年领跑拉美地区,比第二名墨西哥的市场规模高出数倍。

巴西这片互联网渗透率稳步提升、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入的市场,一直是诸多国际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此前已进入过巴西外卖市场的Uber与如今蓄势待发的美团均在此列。

据巴西媒体Neofeed报道,过去几个月中,美团高层多次访问巴西,与巴西企业家就本地市场进行交流。目前,美团已开始与当地物流运营商洽谈合作,并着手搭建其在巴西的税务与运营架构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美团与巴西本土外卖巨头iFood多少有点“沾亲带故”。iFood母公司是南非投资集团Prosus,也是腾讯最大股东Naspers的关联公司,Prosus持有美团约4%的股份,这得益于它之前对腾讯的投资。

争夺战重启

滴滴与美团也算是老对手,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也曾出现过出行与外卖业务的互相渗透,但最终谁也没能占领对方的腹地。

美团于2017年在南京试点打车业务,2018年进入上海,通过补贴抢占市场,一度在上海获得30%的市场份额,但补贴大战缺乏持续动力,一直不温不火直至业务暂停。在滴滴经历监管风波后,美团尝试重启打车业务,但最终于2023年放弃自营,全面转向聚合模式,接入第三方平台服务。

滴滴的外卖业务也于2018年在无锡推出,曾一度成为无锡当地市场份额第一的外卖平台,但因缺乏本地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以及资金压力,滴滴外卖最终在2020年前后关停国内服务,转而发力国际市场。

这种在对手腹地展开的激烈竞争,反而帮助双方厘清了业务边界:美团通过聚合模式在出行领域维持存在感,核心优势聚焦于外卖与本地生活;滴滴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竞争夯实了出行领域的主导地位,但在国内没能突破本地生活服务的壁垒。

在国外市场,由于滴滴国际化战略起步较早,因而积累了不少本地生活经验。滴滴先后在日本、南非、俄罗斯、中东等国家与地区开展外卖业务,但最终都失利退出,直到在拉美市场展露峥嵘。

比如在墨西哥,滴滴与Uber Eats展开多年激烈竞争,最终成为墨西哥最大的外卖平台,且业务涵盖出行、外卖与金融服务。特别是金融业务,据媒体报道,2023年滴滴个人信贷业务在拉美地区已经位居前三。

回到巴西的外卖市场,若美团布局加速,将与滴滴展开直接竞争,并同时面对既有巨头iFood的围堵。

滴滴重启外卖业务的最大优势是骑手资源得以复用,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滴滴经过多年布局,不仅拥有运力优势,99平台还有自己的支付工具99pay,利于滴滴实现出行、金融、外卖的多元业务协同发展。

起步较晚是美团的劣势,这意味着美团需要从零开始搭建税务架构与物流网络。尽管美团在物流体系建设上拥有国内经验,但难以直接复用。巴西拥有大量的移民、工会,以及美团在建设物流体系中涉及到众包、雇佣、自由职业等多重外资经营问题,外加巴西独特的税收体系,美团需要快速解决这些本土化难题,才不至于在巴西市场掉队太多。最后,缺乏本地用户基础同样是美团在此次竞争中难以忽视的劣势。

iFood仍然是美团与滴滴最大的威胁,即便iFood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市占率对于重启与新进入这片市场的后两者来说,都是难以撼动的“大山”。

滴滴通过二三线城市与城镇的积累卷土重来,并带着墨西哥模式的成功经验,在拥有骑手、用户优势的前提下,抢夺曾经被iFood“二选一”的商家资源是第一要务。

美团需要做的更多,但若能在滴滴重启后与iFood的竞争窗口期内快速克服税务、物流等本土化难题,并结合香港与中东快速扩张的经验,外加国内整合商家资源的能力,仍有机会快速站稳脚跟。

综合来看,在巴西市场,短期内可能会是滴滴与iFood的竞争,中期可能会出现滴滴、美团以及iFood三方的补贴大战,长期则取决于三方资源整合能力的差异。

此外,iFood母公司Prosus对美团的持股或许对本次竞争带来一定变数,不排除iFood与美团合作的可能。

(图源:滴滴、美团官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业范儿Pro”,作者:粉红恶魔,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巴西 外卖市场 滴滴 美团 iFoo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