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小瑶科技说 04月28日 00:17
海外最赚钱的中国AI公司,竟是昆仑万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聚焦昆仑万维,这家以“天工”大模型引发关注的中国AI企业,揭示其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高达51.5亿元,占比91%,成为中国AI企业出海的成功典范。文章分析了昆仑万维大手笔投入研发的战略意义,及其在AI商业化方面取得的进展,如短剧平台DramaWave、AI音乐平台Mureka和AI社交应用Linky均实现可观的年化流水。同时,文章也关注到昆仑万维在技术上的全面布局,包括自研大模型、多模态模型以及在AI短剧领域的领先地位。最后,文章强调了昆仑万维的全球化视野,及其在全球市场进行验证和竞争的优势。

💰**海外营收占比超九成**: 昆仑万维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达到51.5亿元,占总收入的91%,成为国内科技公司中的“异类”,突显其在全球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大手笔研发投入**: 昆仑万维2024年研发费用高达15.4亿元,同比增长59.5%,占总营收近三成,表明其在AGI方向上的坚定决心和战略性投资。

🎬**AI应用商业化初见成效**: 短剧平台DramaWave年化流水约1.2亿美元,AI音乐平台Mureka年化流水约1200万美元,AI社交应用Linky单月最高收入突破100万美元,证明其AI应用已在多个细分场景找到商业化路径。

🌐**全球化视野与布局**: 昆仑万维的AI产品和商业模式从一开始就瞄准全球市场,Opera浏览器月活近3亿,DramaWave主攻海外市场,Mureka面向海外创作者和用户,使其能接触到更多元化的数据和用户群体。

原创 夕小瑶编辑部 2025-04-27 11:58 北京

聊到中国的 AI 企业,大家可能会想到很多名字,而 2024 年中国 AI 行业的一大趋势是集体“出海”。

但如果问,出海最成功的是哪家企业?海外收入最高的是哪家企业?

答案可能会让不少人有些意外——

昆仑万维

是的,你没看错。

根据他们刚发布的 2024 年财报,这家以“天工大模型在国内引发不少关注的公司,2024 年的海外业务收入达到 51.5 亿元,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竟然高达 91.0%!这在国内科技公司里,算的上“异类”。

这个数据点挺有意思的,一家在海外市场如此“吃得开”的公司,同时又在国内高调“All in AGI”,它的战略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先来看看昆仑万维的 2024 年成绩单:

营收 56.6 亿元,同比增长 15.2%,这增长势头不错。毛利率也保持在 73.6% 的不错水平。这说明公司的整体经营态势是健康的,整体业务是向上走的。

我还注意到一组数字——

昆仑万维 2024 年的研发费用高达 15.4 亿元,同比猛增了 59.5%!

15.4 亿是什么概念?这几乎占了他们总营收的近三成。

在 AI 领域,尤其是 AGI 这个方向,15 亿的年研发投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算力、高质量数据、顶尖人才的持续“输血”。

想想,现在 AI 的竞争有多激烈?全球科技巨头都在疯狂砸钱,抢算力、抢数据、抢人才。大模型训练动辄需要上亿甚至数十亿的投入,后续的优化、迭代、应用开发,更是个无底洞。要想在牌桌上不掉队,甚至想弯道超车,这种级别的研发投入,几乎是“标配”。

我更愿意将这种投入,看作是一种战略性投资,就像当年亚马逊长期亏损投入云计算,特斯拉烧钱研发电动车一样,没有前期的“深蹲”,何谈未来的“起跳”?

昆仑万维敢于如此大手笔地投入研发,看的出来,他们对 AGI 方向的笃定和决心。

这年头,光喊口号没用,真金白银的投入,才是一家公司战略决心的最好证明。

AI 商业化的“甜蜜果实”,已经开始结果

当然,光有投入和决心还不够,最终还是要看能不能结出果实。这也是很多人质疑 AI 公司的点:

烧了那么多钱,到底能不能赚回来?

昆仑万维的财报,恰恰在这一点上,给了我一些惊喜。

他们的 AI 业务,已经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玩具或者纯粹的 PPT 概念,而是开始实打实地贡献收入了!并且有扎实稳定的海外业务作为护城河,为AGI的长远投入保驾护航。

财报里提到了几个关键的 ARR 数据,我给大家简单解释下,ARR(Annualized Recurring Revenue)就是年化流水收入,可以理解为,按照现在的月度收入水平,预估未来一年的总收入。这是衡量 SaaS 或者订阅制业务增长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来看看昆仑万维 AI 业务的 ARR 成绩单:

    短剧平台 DramaWave:年化流水约 1.2 亿美金(月流水约 1000 万美金),预计到 25 年底能做到年化 3.6 亿美金。
    AI 音乐平台 Mureka:年化流水约 1200 万美金(月流水约 100 万美金)
    AI 社交应用 Linky:报告期内单月最高收入也突破了 100 万美金 (换算成年化也是千万美金级别)

看到这些数字是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 AI 离钱,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远了?

特别是那个 DramaWave 短剧平台,年化 1.2 亿美金,这在当前的短剧出海赛道里,绝对是妥妥的第一梯队了。同时,与他们的AI短剧创作平台Skyreels形成高度闭环,互相书写,未来收入规模可见一斑。

而且,他们不只是流水数据好看,用户增长也很猛

财报里提到,DramaWave 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 1000 万,在韩国市场甚至一度超越 Netflix,登顶 Google Play 娱乐应用榜榜首,想想看,用 AI 技术赋能内容创作和分发,去撬动全球市场,这故事是不是还挺性感。

还有 AI 音乐 Mureka 和 AI 社交 Linky,也都是千万美金级别的年化流水

这证明昆仑万维的 AI 应用,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在多个细分场景,都找到了商业化的路径,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多点开花”格局。

别忘了,昆仑万维还有一个“定海神针”——Opera 浏览器

这个海外信息分发和元宇宙平台,2024 年营收高达 4.8 亿美金,同比增长 21%,调整后的 EBITDA(税息折旧摊销前利润,可以简单理解为衡量核心业务赚钱能力的指标)也有 1.15 亿美金,同比增长 23%,妥妥的“现金牛”业务

不止“会赚钱”,技术“硬核”才是真底气

作为一名技术出身的人,除了产品体验,我还会关注一家公司的技术底蕴。

商业模式可以迭代,市场风口可能变化,但真正的核心技术能力,才是穿越周期的硬通货。

从财报披露的信息看,他们的技术布局相当全面:

    自研“天工”系列大模型

作为技术底座,不断迭代升级。目前已经迭代到「天工大模型 4.0」,基于 4.0 的 o1 版(国内第一款中文逻辑推理的 o1 模型 Skywork o1)和 4o 版(支持实时语音对话的多模态大模型 Skywork 4o)均已上线天工AI智能助手,无痛处理15万字长文本,对学术论文、财报解读有着极具竞争力的优势,而且都是免费使用。虽然用户量可能还没法和那些自带流量入口的巨头比,但技术实力稳居国内第一梯队。

    AI 音乐大模型达到 SOTA

昆仑自研是率先研发 AI 音乐模型的公司,天工 SkyMusic 是国内首款且唯一公开可用的 AI 音乐生成大模型。25 年 3 月份,昆仑万维正式推出全球首款音乐推理大模型 Mureka O1,性能在各项评测指标中超越 Suno,尤其在人声处理、自定义音色等方面的能力体现,全面领跑全球 AI 音乐发展。

    多模态、奖励模型也做到开源 SOTA

比如 Skywork R1V 多模态思维链推理模型,还有 Skywork-Reward 奖励模型,都在各自领域做到了开源模型的顶尖水平。Skywork-Reward 奖励模型被 Kaggle(全球知名的数据科学竞赛平台)官方推荐,这含金量可不低。

    面向 AI 短剧的视频大模型全球领先

AI 短剧是这次财报里,我认为最亮眼的方面了。

这都是 SkyReels 创作平台和 DramaWave 内容平台能跑出来成绩的技术基础。

我特别欣赏的一点是,昆仑万维不仅自己研发,还愿意开源。众所周知视频模型的高昂成本,坚持开源无疑体现了昆仑万维对AGI的坚定和魄力

这种“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算法—AI 应用”的全链路布局,让昆仑万维的技术实力有了扎实的根基。

“世界是平的”:全球化视野下的 AI 征途

昆仑万维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标签,那就是“生而全球化”。

看看这个数字:

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高达 91.0%! 这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甚至 AI 公司里,都是相当少见的。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昆仑万维的 AI 产品和商业模式,从一开始就不是只盯着国内这片“红海”,而是直接在全球市场进行验证和竞争。比如:

    Opera 浏览器: 月活近 3 亿,遍布全球。这是一个巨大的、现成的海外流量入口和用户基础。
    DramaWave 短剧: 主攻海外,从收入看已经在韩国、欧美等市场充分证明了自己。
    Mureka 音乐: 面向海外创作者和用户,随便翻翻外网,就会发现已经有海量普通人通过Mureka成功变现,并有大量商用团队接入API,实现1000万美金年化流水
    Linky AI社交: 累计下载量破千万,同样是瞄准全球市场。

在 AI 时代,数据、场景和用户规模至关重要。拥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布局,意味着昆仑万维可以接触到更多元化的数据,验证更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这不仅能摊薄高昂的研发成本,也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找到爆发点,形成规模效应。

可以说,全球化是昆仑万维 AI 版图上,非常亮眼的一笔,也是其未来想象空间的关键所在。

写在最后:多点耐心,静待花开

技术再牛,商业化再有潜力,最终还是要看用户买不买账。

昆仑万维的 C 端旗舰产品“天工 AI 智能助手”,报告期内峰值月活跃用户突破了 1000 万

虽然这个数字和那些动辄上亿用户的国民级应用还有差距,但作为一个需要持续优化、仍在探索最佳应用场景的 AI 智能助手和搜索入口,这个成绩也算可圈可点。

它至少证明,“天工”大模型的能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认知和使用。

更重要的是,通过天工 AI 助手、Linky、Mureka、DramaWave,以及还在研发测试中的 AI 游戏《猫森学园》等,昆仑万维正在逐步构建起一个围绕其大模型技术的 AI 应用生态

从底层的大模型和 AI 搜索,到面向娱乐的 AI 短剧AI 音乐,再到 AI 社交、AI 游戏这些AIGC应用团,在场景上相互补充,既能验证和反哺大模型技术的迭代,又能直接触达用户,探索商业化的可能性。这种“模型驱动应用,应用反哺模型”的飞轮效应,一旦转起来,能量将是巨大的。

综合来看,我觉得,昆仑万维,这家“海外最赚钱的中国 AI 公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 AI 全球化样本

而且,一个下重注、谋长远的企业,需要一点时间生根发芽。

毕竟,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昆仑万维 AI出海 天工大模型 AG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