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AIC 2024上,智谱AI CEO张鹏发表了对大模型赋能实体经济的观点。他认为,大模型的泛用性使其能够解决一系列场景和应用需求,而多模态能力是未来AI模型的重要突破方向。张鹏还指出,当前的AI大模型价格战并非正常的商业逻辑,更重要的是通过优质服务创造价值,实现良性循环。他预计,未来AI将带来全方位的改变,实现“指数级”的价值创造。
😊 **大模型的泛用性:** 张鹏认为大模型的本质在于提供泛用化的能力,能够解决一系列场景和应用需求。要将生成式AI赋能实体经济,需要构建更通用、更基础的能力。
大模型的泛用性体现在其能够处理多种类型的任务,例如文本生成、代码生成、图像生成、语音识别等。通过构建一个基础模型,可以将其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例如金融、医疗、教育、制造等,从而提高效率和创造新的价值。
🤔 **多模态能力的突破:** 张鹏指出,多模态能力是大模型未来重要的突破方向。因为人在现实世界中解决问题时就是多模态的,除了自然语言,还有视觉、听觉、触觉和常识等。大模型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将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处理现实世界的信息,从而实现普惠AI。
多模态能力意味着模型能够同时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这将使得AI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信息,并进行更复杂的推理和决策。例如,多模态模型可以用于医疗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历、影像资料和语音信息,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 **价格战的本质:** 张鹏认为,当前各家AI大模型“价格战”的现象不会持续,因为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逻辑。之所以各大模型纷纷降价,主要是因为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但过犹不及,真正的价值赋能应该是逐级实现的。
价格战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吸引用户,但无法长久维持。健康的商业模式应该是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价值,然后这部分价值再反向传递回来,形成良性循环。例如,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翻译服务,可以让用户节省时间和成本,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最终反馈到模型的运营和发展中。
在今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上,围绕“大模型驱动的新价值链构建”主题,MiniMax创始人兼CEP闫俊杰、智谱AI CEO张鹏、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和御风未来创始人兼CEO谢陵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
其中,张鹏表示,大模型本质的特点就是能够在一个模型的基础上提供泛用化的能力,能够解决一系列场景和应用需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张鹏认为,如果要用生成式AI赋能实体经济,就是要构建更通用、更基础的能力。
未来,对于AI模型的能力突破点,张鹏认为除了准确率之外,另一个就是多模态。
为什么要多模态?张鹏解释道,因为人在现实世界中解决问题时就是多模态的:除了自然语言,还有视觉、听觉、触觉和常识等。所以大模型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将普惠AI。
张鹏还认为,目前各家AI大模型“价格战”的现象不会持续,因为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逻辑。在张鹏看来,之所以各大模型纷纷降价,主要是因为本身技术越来越好、成本越来越低,但过犹不及,真正的价值赋能应该是逐级实现的。
张鹏表示,我们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希望大家用这个服务去创造更大的价值,然后这部分价值再反向传递回来,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合理的市场价值逻辑。
因此,张鹏认为现阶段的价格战确实让用户受益,但肯定不会长久。
张鹏最后表示,在未来,AI带来的新的价值链将呈现出“单点爆发、全面突破”的特点,即AI引发的改变将是全方位的,涉及各行业、各领域,可以期待一个“指数级”的价值创造。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