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7月04日
硅料巨头,市值缩水超2000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通威股份,曾经的硅料巨头,如今却面临着业绩下滑、产能过剩和负债增加的困境。随着光伏行业进入产能过剩时代,硅料价格持续下跌,通威股份一季度净利润亏损7.87亿,跌落“神坛”。虽然通威股份积极开拓组件业务,但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组件市场竞争激烈,通威股份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 **硅料价格下跌,通威股份业绩受损:** 随着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硅料价格从高点快速回落,通威股份的业绩也出现“滑铁卢”。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净利润亏损7.87亿,而在去年同期则盈利了87亿。实际上,“拥硅为王”是有限定词的,那就是必须在行业的上涨周期中,一旦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硅料的价格也会下滑,而硅料生产企业也就难免业绩下滑的命运。 通威股份的硅料平均生产成本已降至4.2万元/吨以内,但目前多晶硅料的价格在4万元/吨上下浮动,短期内仍有很大可能会出现亏损。 从目前来看,随着硅料开始产能过剩,如今拥硅已不再“为王”,通威股份,自然也就跌下了“神坛”。

🤔 **产能过剩,通威股份面临巨大压力:** 由于过去几年大幅扩产,通威股份可能陷入“产能过剩”的情况。今年前四个月,国内硅料产量已经供过于求,硅料价格仍将进一步走低,通威股份的亏损还在继续,甚至还会有亏损扩大的可能性。 此外,过去两年的大举扩张,还让通威股份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走高。截至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59.27%,负债总额为1065亿;而在2020年时,通威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50.91%,负债总额则为327.1亿,对比来看,过去两年通威股份的负债总额明显攀升。

🚀 **组件业务快速发展,但竞争激烈:** 近两年通威股份也在积极开拓组件业务,其扩张的产能有一部分是在组件上,并非全在硅料上。通威股份的组件业务正在快速壮大,但行业产能过剩,组件市场竞争激烈,通威股份的组件业务并没有比硅料乐观多少,而且相比于硅料的市场地位,通威股份在组件上的竞争力并不强。 据媒体报道,在2024年部分中标结果中,通威股份中标单价高于一道新能源、晶科、环晟光伏等企业。

📉 **下行周期远未结束,通威股份挑战才刚刚开始:** 伴随着行业迈入下行周期,通威股份正面临着业绩、产能和负债的三重压力,而且现在下行周期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通威股份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 **光伏行业进入下行周期,通威股份能否逆袭?**

通威股份的下跌仍在继续,拐点还未到来。

截至7月3日收盘,通威股份股价报收17.92元/股,总市值仅为806.8亿,同2020年的最高点64.1元/股相比,如今通威股份的股价已经“膝盖斩”,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

作为硅料巨头,通威股份曾被投资者视为可以“穿越周期”的存在,然而现实却有点不尽如人意。

近两年,通威股份选择在行业低谷期逆势扩张,但这并没有助其“穿越周期”,巨大的产能还成了负累。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的净利润亏损了7.87亿,同比大幅下滑109.15%,很显然,低迷的市场环境对通威股份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整个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产能过剩的时代,未来的苦日子或将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当拥硅不再“为王”

拥硅为王,这是投资者对于光伏企业的刻板印象。

不过,这的确不假。

光伏链条,主要是由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这几部分构成,如果说硅片、电池、组件等部分可能会受到技术革新的影响,那么作为链条发起点的硅料则没有这个烦恼,毕竟硅料可是光伏的原材料。

在过去的一轮光伏超级大周期中,硅料也是涨得最好的。据统计,由于硅料供不应求,硅料的价格从2020年下半年的59元/千克上涨到2022年9月的303元/千克,价格直接翻了5倍。而作为硅料巨头的通威股份也吃尽了红利,据财报显示,通威股份的营收从2020年的442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424亿元,净利润则从2020年的36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57亿元,两年内体量快速膨胀。

不过,硅料的价格并非只跌不涨。进入2023年,随着产能的逐步扩大,硅料环节逐渐由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硅料价格从高点快速回落。据Choice数据显示,多晶硅料的价格已经从2023年年初的190元/千克下滑至65元/千克,降幅超过了65%。随着硅料价格的快速回落,通威股份的业绩也出现“滑铁卢”。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净利润亏损7.87亿,而在去年同期则盈利了87亿。

实际上,“拥硅为王”是有限定词的,那就是必须在行业的上涨周期中,一旦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硅料的价格也会下滑,而硅料生产企业也就难免业绩下滑的命运。此外,在光伏产业链的全链条中,硅料作为化工产业的一环,是光伏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准入门槛最严的领域。它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还面临着严格的管理和安全监督,这使得硅料的产能扩张缓慢且难以快速调整。

按照通威股份在财报中披露的数据,其硅料平均生产成本已降至4.2万元/吨以内;但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目前多晶硅料的价格在4万元/吨上下浮动,换而言之,通威股份短期内仍有很大可能会出现亏损。

从目前来看,随着硅料开始产能过剩,如今拥硅已不再“为王”,通威股份,自然也就跌下了“神坛”。

挑战才刚刚开始

虽然一季度业绩出现亏损,但事实上——通威股份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据机构测算,从全球需求来看,假定组件产量700GW,2024年硅料需求在190万吨左右,对应月均需求15万~16万吨。

然而,在今年前四个月,国内硅料产量分别为17.13、17.52、18.62、19.18万吨,显然已经供过于求了;此前,通威股份在5月发布的投资者关系记录中表示,由于下游硅片环节排产环比下滑,采购意愿持续走弱,叠加多晶硅环节库存逐步走高,多晶硅价格继续探底。

很显然,目前光伏行业还处于出清阶段,硅料价格仍将进一步走低,换而言之,通威股份的亏损还在继续,甚至还会有亏损扩大的可能性。

除了硅料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仍将进一步下降之外,由于过去几年大幅扩产,通威股份可能陷入“产能过剩”的情况,去年,通威股份先后宣布在四川乐山、成都双流、峨眉山和鄂尔多斯投资645亿元,用于扩产工业硅和光伏组件。据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的固定资产为669.6亿,在建工程为230.7亿,合计为900.3亿;而在2022年一季度,这两项数据分别为436.4亿和61.39亿,合计为497.79亿。

此外,过去两年的大举扩张,还让通威股份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走高。截至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59.27%,负债总额为1065亿;而在2020年时,通威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50.91%,负债总额则为327.1亿,对比来看,过去两年通威股份的负债总额明显攀升。

当然,除了硅料之外,近两年通威股份也在积极开拓组件业务,其扩张的产能有一部分是在组件上,并非全在硅料上。

据媒体统计,产能方面,通威股份2022年的组件产能达到14GW;截至2023年12月,公司已具备产能63GW,未来有望达到80GW。出货量方面,2022年实现7.94GW,2023年公司全年实现组件销量 31.11GW,可以看到——通威股份的组件业务正在快速壮大。

不过,在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组件的情况并没有比硅料乐观多少,而且相比于硅料的市场地位,通威股份在组件上的竞争力并不强。据媒体报道,在2024年部分中标结果中,通威股份中标单价高于一道新能源、晶科、环晟光伏等企业。

伴随着行业迈入下行周期,通威股份正面临着业绩、产能和负债的三重压力,而且现在下行周期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通威股份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侃见财经”(ID:kanjiancj),作者:侃见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通威股份 硅料 光伏 产能过剩 下行周期
相关文章